Ultrabook 輕薄的秘密:8大元件輕薄法則,拆解看穿設計秘辛

Ultrabook 輕薄的秘密:8大元件輕薄法則,拆解看穿設計秘辛

ADVERTISEMENT

Ultrabook 在今年更新到第二代,效能更強,並能維持超薄體型以及輕盈的重量。堅固輕盈的機殼只是輕薄筆電困難的開端,要如何將電腦運作所需的零件全部塞進機殼之中,則為輕薄筆電的另一項挑戰。

快速瀏覽:

Ultrabook重量無上限

我們先看看PC界老大哥Intel所提出的Ultrabook規範,在包含了大部分輕薄筆電應有的特色之餘,也不忘提升一下續航力、喚醒速度等使用者體驗,在目前市場上主的第二代Ultrabook規範包括:

  • 處理器:低電壓版Ivy Bridge架構Core i處理器(TDP 17W)
  • 產品厚度上限:13.3吋以下機種為18mm,14吋以上機種為21mm,變型平板機為23mm
  • 續航力要求:5小時以上
  • 儲存裝置:16GB以上、傳輸速度高於80MB/s
  • 從睡眠(S4)喚醒時間:7秒以內

但是有趣的是,Intel並沒有限制Ultrabook的重量,也就是說就算筆電的螢幕尺寸很大、重量很重,但是只要厚度低於21mm就可以算是Ultrabook,這一點就與我們想探討的主題有些衝突。

減法與除法造就輕量

以極致輕薄給世人當頭棒喝的MacBook Air,它勇敢地移除了使用頻率日漸低下的光碟機,也簡化了輸出入介面的配置,更取消抽換式電池的設計,將電池隱藏於機身內,雖然可能會造成需要這些功能的使用者的不便,但是反過來看,若是對這些功能沒有需求的使用者就不必再強迫中獎,這就是以減法的概念來降低筆電的重量。

至於無法移除的必要零件,則是可以透過除法的概念設計,無論是提高技術將相同的零件做得更小,或是降低性能來換取空間及重量,都是可行的方法,舉個簡單的例子說,前者及為將記憶體顆粒直接焊在主機板上,省去SO-DIMM記憶體模組,後者則是降低處理器頻率,來減少散熱模組佔用的空間。

Ultrabook 輕薄的秘密:8大元件輕薄法則,拆解看穿設計秘辛

▲從機身側面可以清楚看出不同筆電體積上的差異,最薄的產品只剩下USB介面是標準端子,厚一點的產品擇可保留標準版端子,最右側的產品則為最厚的常規筆電。左起依續為GIGABYTE X11、Asus UX31A、Toshiba PORTÉGÉ Z930、Fujitsu LIFEBOOK SH772、Genuine Handody-CL4。

 

HDI讓主機板更小

當電腦縮小時,身為電腦核心的主機板也必需跟著縮小,這代表PCB板可以用的佈線空間也會跟著變少,為了要把線路塞進去,輕薄筆電通常會使用10層PCB板(常規筆電大多使用6或8層),並且配合HDI製程,一方面增加層數擴展線路可以使用的空間,另一方面增加線路密度,一來一往就可以把損失的空間省回來。

所謂的HDI為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的縮寫,中文翻譯為高密度互連技術,是種線路分佈密度比普通PCB板高的製造技術,兩者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微盲埋孔技術,它的成孔方式大多使用雷射成孔,有別於普通PCB板所使用的鑽孔法,使用雷射燒出孔洞的好處是在在微小化的過程中,可以避免因機械式鑽孔容易產生的龜裂等破壞問題。

HDI最大的功用是可以提高PCB板上的線路密度,HDI的定義為PCB板的導孔孔徑需小於6mil(0.006吋,1 mil為1/1000吋),接點密度需大於每平方吋130點,佈線密度大於每平方吋117吋,可以將每條導線寬間距降至3 mil以下,具有線路密度較高、電氣特性與訊號較佳的特色。由於HDI技術可以使用雷射來製造微盲孔,有利於PCB板中更為複雜的不同層間互相連接,再加上有利於多腳位晶片的安裝,因此很適合用在更小更多層的輕薄筆電主機板。

降低功耗為首要任務

在機身內部空間較為狹窄的前題下,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電池體積以及散熱空間,因此其他的電腦零組件,也都以降低功耗為最高指導原則,當功耗降低後,只需要更小的電池就可以達到相同的續航時間,而且產生的熱也會比較少,運作環境相對比較穩定,可以產生的效益不容忽視。

 

(後面還有:主機板拆成子板更靈活、處理器低電壓省電又涼快

延伸閱讀:

輕薄筆電大部拆解:空間使用、結構強度、機身開口設計很有學問

10 款 Ultrabook 全面啟動! 效能型、經濟型、大尺寸任君挑選

第二代 Ultrabook 大全套懶人包,採購選擇看這裡

國寶大師 李文恩
作者

電腦王特約作者,專門負責硬派內容,從處理器、主機板到開發板、零組件,尖端科技都一手包辦,最近的研究計畫則包括Windows 98復活與AI圖像生成。

使用 Facebook 留言
5b07a7a48af3d6c21a472fed761e68a0?size=48&default=wavatar
1.  英國人 (發表於 2012年11月15日 10:14)
> Intel曾因CULV定位不明,在市場上吃了不少虧

用 CULV 留言路過 <( ̄︶ ̄)>
2e59a6b406a1d3f6979b80479437f604?size=48&default=wavatar
5.  JC (發表於 2012年12月13日 23:56)
版主真的說到一個重點 : "重量問題" !!
有些 14" 以上的 UltraBook 乍看很薄,
抓起來卻真的很重, 含電池接近 2 KG 上下,
所以 "不能只說薄" , 它也 "不一定輕"

另外 13" 以下的筆電, 請使用者特別注意:
你是要 "長時間" 使用嗎 ? 若是, 請考量眼睛的負擔..

價格程度與功能, 端看自己實際需求和負擔,
否則, 其實一般標準筆電, 效能更強, 價格較划算

東西用久了, 你一定會知道好壞~
2e59a6b406a1d3f6979b80479437f604?size=48&default=wavatar
6.  JC (發表於 2012年12月14日 00:14)
版主有提到 :
廠商說 :"只要線路佈得好、訊號干擾處理得當,由於訊號行走的路線少了SO-DIMM模組這一關"

確實線路要從 DRAM Module 轉成剩下 DRAM 顆粒放在主機板上,很多硬體拉線規則必須要考量, 即便如此還是會有不穩定的狀況,更何況壞掉/想升級了, 使用者要怎麼換 DRAM 呢?
又去哪找 "同型號/規格" 的顆粒...

請注意, DRAM 是很精密的, 也決定系統穩定與否,
型號/規格就有差異, 通常就差很多了

這樣的做法, 現成好處是免去向 DRAM 廠商買模組,
直接花少錢, 買 DRAM 顆粒就行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