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PC桌面,Google 會推出 Android 筆記本型電腦嗎?

反攻PC桌面,Google 會推出 Android 筆記本型電腦嗎?

Android 3.0 的發佈讓 Android 將戰火蔓延到平板市場。然而,在移動領域高唱凱歌的 Android 似乎懷有更大的野心——反攻電腦桌面。此前的消息顯示,Android 5.0 將對筆記型電腦提供優化,而又有報導稱三星意圖再一次提前行動,在 Android 5.0 推出之前發佈 Android 筆記型電腦。

反攻PC桌面,Google 會推出 Android 筆記本型電腦嗎?

那麼,Android 筆記本是個好想法嗎?

從外部環境看,PC 產業江河日下,移動和觸控成為未來的主流,但這並不代表 PC 市場的終結,人們對筆記型電腦的需求依然存在。然而,在便攜和交互上做了巨大的突破的Ultrabook卻一直未見大的波瀾,其中一部分原因可以歸結為居高不下的價格。然而,低價 Windows RT 卻因軟體稀缺、相容性差等原因受到市場的冷遇。換句話說,PC 依然有市場,它市場夾縫在於能否在保證低價的基礎上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

顯然,價格控制對於 Android 而言從來不是問題,由於系統免費,採用 ARM 架構的 Android 筆記型電腦的價格勢必會低於Ultrabook,廠商完全有能力將定價控制在 200 到 300 美元之間,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生產力是筆記型電腦區別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必要條件,生產力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應用數量,二是操控性。憑藉著之前的積累,即便數十萬款應用無法全部移植過來,但依然會有部分可以利用。當然,品質會是個大問題,針對平板優化的 Android 3.0 已經發佈兩年有餘,而 Android 平板上的應用依然不敢恭維。但對比 Windows RT,差歸差總是好過沒有。

但是 Windows RT 有它獨到優勢——Office 套裝軟體。事實上,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文書處理是桌面系統最重要的功能之一。Android 上有什麼?Google Docs,但顯然目前的 Google Docs太輕量,難以勝任電腦桌面級的工作。
顯然,要進電腦軍桌面市場,Google 的改造工作會是個不小的工程,無論是使用者介面、多工還是 Chrome、Docs 這樣的系統級應用,Google 甚至有必要重新構建一個桌面環境?不過,如果 Google 真的有心把 PC 納入 Android 未來的發展計畫,這些似乎都不是問題。

此外,從市場和用戶的認知度看,Android 在智慧手機領域已經被廣泛應用和認知,借助光暈效應延伸到桌面市場,阻力可能會比較小。

再看內部的可能性,Google 已經擁有了 Chromebook,資料顯示 Chromebook 目前已經售出了 50 萬台,預計今年內將會售出 100 萬台。事實上,在 Chromebook Pixel 上市之前,Chromebook 一直是廉價筆記型電腦的代名詞。Google 是否有必要在一個屋子裡另起一個爐灶?

此前 Google 公司人事的調動讓負責 Chrome 應用業務的 Sundar Pichai 將兼管 Android 和 Chrome 兩大部門,業界幾乎一致認為此舉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 Google 對於 Android 和 Chrome 兩者關係的規劃,極有可能是兩大系統將走將整合的前奏。而事實上,這兩個平台儘管共用 Google 一系列線上服務,但正如施密特此前所言,兩者解決不同的問題。究其原因,在於兩者的根本邏輯是相反的:Android 代表網際網路的 App 化,而 Chrome 則代表著雲端化。

現實的情況是,Android 如日中天,而 Chrome OS 卻略顯稚嫩和超前。將不成熟的產品融入成熟的產品中,顯然風險巨大。從短期的利益看,與其主動壓抑一方推行一種理念,倒不如順應潮流任兩者發展。Google 當然不會放棄 Chrome OS,但 Android 在當下顯然更適合奮力一搏。

反攻PC桌面,Google 會推出 Android 筆記本型電腦嗎?

ifanr
作者

ifanr依托於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潮,用敏銳的觸覺、出色的內容,聚焦 TMT 領域資訊,迅速成為中國最為出色的新銳科技Blog 媒體。

使用 Facebook 留言
GUESS
1.  GUESS (發表於 2013年5月16日 09:37)
又來了
這是對岸網站的文章..還是老樣子可以請T客邦認真點嗎?
反攻PC桌面,Google 會推出 Android 筆記本型電腦嗎?
Android 筆記本是個好想法嗎?
甚麼是筆記本型電腦?
甚麼是筆記本?(我螢幕旁邊剛好有本筆記本,在上面寫上android那算android筆記本嗎?)
台灣網站發表轉貼文章可以把一些用語轉換成台灣讀者熟知的用語嗎?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