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沉沒但不滅的希望:日本沉沒

危機從無害的細節慢慢拼湊呈現,一些因地層變異造成的工程延誤、一些比平常多的小地震,在繁榮富有的七○年代日本悄悄蔓延。起因於某種科學家的「直感」,地球學者田所博士累積著觀察資料,同時在海中進行的探測更發現了不尋常的海底泥流。最後他推測出一個難以承受的結論:整個日本列島將在兩年內沉入海底。然而,實際發生的狀況遠比這大膽推測更快速。

不久,東京遭遇了比關東大震災更激烈的地震,導致首都嚴重喪失機能。同時,各地休眠的火山也陸續噴發,伴隨各地逐日增強的地震,使全日本一步步陷入混亂。政府不僅得對科學家的「預測」下賭注,同時又得拿捏公開事實的時間點;為了日本人的未來,更得周旋於各國之間,以國寶賄賂來換取居留與土地。即便末日就在眼前,仍不得不如下棋般步步思索,而旁觀的世界各國,也各自有其盤算,加上各種新仇舊恨,無不牽動著日本最後幾步的動向。

對於科學家來說,超常的地質變化彷彿對信念的挑戰;當一種「直觀」出現在眼前時,是否該推翻過去累積的常模與數據,而提出大膽的假設呢?對更多企圖逃離沉沒的人來說,這災難彷彿全新又有著過往印象;年紀稍長者想起半世紀前的關東大震災,更多人仍記得二戰尾聲的大轟炸,雖然從地震中再次復興已是生命歷史的一部分,但這一次將再也無法回頭;當多數人掙扎求生時,少數人被情感羈絆而無法離去—為了個人、為了某種比愛家愛土更強烈的,對這塊千萬年大地上風味的依戀。然而,越來越強烈的地震與火山噴發帶來更駭人的景象,並將最後僅有的也一併吞入海中。

《日本沉沒》是一部全面的災難小說。不僅文字中一次次的天崩地裂令人膽顫,科學上,當年仍新穎的版塊結構理論藉著田所等人而有了充分介紹,深海潛艇的技術也有生動描述。人的部份也絲毫不含糊,同時可見上億人社會的逐步瓦解,也能看見勉力維繫一切的各個樞紐如何運作至最後。這不是少數英雄所見證的一場冒險,而是全體共同面對的一場敗戰,沒有可以逆轉一切的奇蹟,但每個人掙扎至最後的模樣,卻是清晰而令人尊敬的。

災難帶來了改革,政府的官僚氣息被自由積極的活力派所取代,人們更相信政客冗長的辯論攻訐將讓位給科學的簡潔術語。科學家開始發現,一種感性的「直觀」也是探究真相所需要的契機,那不是大量的觀察與數據累積所能夠取代的。更不可思議的,即便是讓日本文明全滅的地殼變化,在科學家的口中,仍被稱作「進化」,被視為地球將往新方向邁進的一個前兆。

將近半數的日本人口,逃離了支離破碎的日本,將在世界各地重新展開生活。不肯離去的人悲嘆著,失去了列島與櫻花而混入狡詐凶險中的,將再也不是日本人;但也有離去的人緊緊抓住一個遠古神話:就算和自己的兒子交合,讓生下的女兒再與他交合,也要將整個族群繁延下去。儘管日本最後仍不可抵擋地沉沒,但生存的力量還是在最末的一瞬,從海底深處的列島土地上,透出些微的希望光芒。

 

文章來源:本文授權自野人文化,唐澄暐著《超復刻!怪獸点名簿》。

WL.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主要負責蘋果、手機、筆電、桌機、平板等產業領域,以及相關硬體的教學以及評測、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