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收集晶片?未來物聯網真正的核心技術

能量收集晶片?未來物聯網真正的核心技術

本文由 Stacey Higginbotham 撰寫,她為科技和財務方面的出版物撰寫了11年的專欄。這篇文章淺析了現在物聯網發展的一個瓶頸,那就是還無法突破感應器的長時間持續功能問題。

能量收集晶片?未來物聯網真正的核心技術

如果你能夠想像一個到處都是感應器的世界,它們無處不在,牆裡面、路下面和任何物品內部。但悲慘的是,每隔六個月或一年,你就得幫這些感應器換電池。即使我們製造出再多能夠運用到感應器的產品,我們仍然受限於電池的續航能力。不過像高通、德州儀器、ARM 和其他硬體科技巨頭,都在盡力研製可以自行供電的感應器。

能量其實無處不在,對於這些晶片開發公司,最大的挑戰就是找到如何自行儲存能量的方法以便持續使用,像太陽能之類的能量並非隨時可用。另一個挑戰則是如何將這樣的低能耗晶片安裝在感應器中。

現在市場上有四種能量收集的晶片:

動能:以動作為基礎的充能,這個已經算是使用得比較久的方式,這些晶片主要用於比如手錶的充電,或是與一些移動中的設備綁定在一起。

熱能:這一類的晶片一般都是從溫差當中收集能量,所以比較適合一些貼近人體的設備。

光能:這就好像一塊很小的太陽能板,所有的太陽能板都面臨一個挑戰,那就是如何在在有陽光時最大化地收集能量,而不用在意太陽能板的面積有多大。

磁能:很多公司都在嘗試如何從無線電波中收集能量,但幾十年都沒有成功。

能量收集晶片?未來物聯網真正的核心技術

從 Texas Instruments 提供的上述圖示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收集能量晶片需要什麼樣的不同環境條件才能驅動特定的設備。

類似的技術其實並不是很新,但市場對這些無線感應器的需求是越來越大,這也要多虧於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很多公司現在都很有動力去開發更有效的能量收集晶片和系統,不管是可能使用動能模式的植入式醫療設備,或是一個支撐感應器運行的太陽能電池,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領域。

舉個例子感測器山,太陽能初創企業 Alta Devices 這周推出了一款太陽能電池,據說能夠產生比現有的室內太陽能技術多 5 倍的電能,所以一個這樣的太陽能電池理論上只有原來大小的五分之一,這也會使得感應器變得更小,適用於更多的產品。

同時,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學者們正試圖打造一種可以從無線電廣播中收集能量的設備,他們宣稱已經找到了從無線電波(GSM、電視或是 WiFi)中收集能量的方法,稱之為「背向散射環境(ambient backscatter)」。

在打造高效感應器方面,除了開發能量收集晶片之外,改善原有電池的壽命也同樣重要。一般感應器都需要有後備或是可更換的電池,以防能量收集部件突然的失靈,但事實是這些電池的性能還可以更好。現在研究人員不僅是在研究如何將它們做得更小,還希望做出一些成型的元件,比如直接可以別在衣服上。

當然,這樣的元件也必須包含小型控制器和無線傳輸裝置,所以也需要儘量降低它們的功耗。關於無線傳輸技術這一塊,像 ZigBee 和低耗能藍牙是不錯的解決方案,但循環中的電源管理則是另外一回事。

其實現在矽谷在這個領域已經有很多變化,這也會幫助我們最終打造出壽命超長或是根本不需要外接能量支撐的感應器,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擁抱物聯網的到來。(gigaom.com)

能量收集晶片?未來物聯網真正的核心技術

延伸閱讀:

穿戴式設備福音?來看看不耗電的 Ambient Backscatter 通訊技術

高通加入 Qi 無線充電標準,三大標準之爭再出現變化

真正的無線充電! Ossia 推出的 Cota 可以在近10公尺內利用 Wifi 頻譜的電磁波實現零接觸充電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jayptr
1人給推

1.  jayptr (發表於 2013年11月25日 01:21)
物聯網已經出現好一陣子了,只是很多人還是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而且這種東西各個大學都有開相關的課程。
ulyssesric
1人給推

2.  ulyssesric (發表於 2013年11月25日 09:20)
※ 引述《jayptr》的留言:
> 物聯網已經出現好一陣子了,只是很多人還是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而且這種東西各個大學都有開相關的課程。

不幸的是,大部分來講課的人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

我自己參與這個東西的發展計畫已經快十年了,去聽&去講相關議題次數已經多到記不清。大部分的講師都只會講 MAC、NWK 這些理論,殊不知這些東西根本就是第三代通訊晶片早就用硬體韌體處理掉的部份,對於發展上層應用的人來說,這些底層的東西根本不是重點。

要進入物聯網這塊領域,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他有什麼特性、有哪些限制、適用於哪些情境、有哪些特異功能、現實佈建時會碰到哪些靈異現象。但是能講出這些東西的人,大部分都不會去講課;而去講課的人,大部分都不知道這些東西。

更可悲的是,很多在類似領域待很久的『學界前輩』們都習慣用舊思維來依此類推,把過去弄大功率 RF 的那一套理論原封不動套用到低耗能 RF 通訊,完全沒有考慮實際上通訊晶片在通訊、耗電、錯誤處理方面的效能到底是怎樣,而且他們似乎完全沒有絲毫念頭想要去搞清楚這東西在現實世界到底怎樣運作。

說到底,物聯網的概念其實非常簡單,真正困難的,是要如何把這個概念換成錢。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