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殺手SSHD混合碟評測:發展演進到架構解析,與純SSD混戰拚速度

ADVERTISEMENT

章節目錄:

第一章:SSHD發展太慢是敗筆,產品價格兩樣情

第二章:混合碟的加速基礎就是學習,微軟亦為SSHD推手

第三章:智慧學習就是監控你,快取未必大就是美

第四章:選對軟體才能看見效益,概觀效能SSD輕鬆勝

第五章:SSD、SHD僅數秒之差,改觀就別再困惑

讓時間點破數據盲點

對於這次主角固態混合硬碟,如果你原本就有注意到它,只是對於部分特性資訊不甚清楚,相信已經建立相當認知。接下來是必備的老戲碼,讓固態硬碟、固態混合硬碟、硬碟,來場效能比拚實戰。

選對軟體才能看見效益

固態混合硬碟要發揮優勢,得在所謂的智慧型學習機制,得以發揮作用條下才能成立。然而多數效能測試軟體,測試模式在固態混合控制機制中,通常被視為猶如在傳輸複製大量資料。這樣的低重複率使用模式,甚少被判定為符合快取條件,測試得到的都是硬碟面效能。少數例外的是PCMark,進行圖片輸入、影片編輯、軟體啟動等測試,比較貼近真實使用情境得以成立。

以下先藉由CrystalDiskMark與PCMark 7簡單比試,我們盡可能縮小比較組規格差異,固態硬碟選擇當前市價很低的Kingston SSDNow V300(LSI SandForce控制器、120GB、同步顆粒)。2.5吋裝置同為單碟500GB、5400RPM規格,3.5吋則是單碟1TB、7200RPM機種,以期降低效能比較變數。

概觀效能SSD輕鬆勝

數據呈現出來的結果相當簡單明瞭,比較基準固態硬碟,隨機寫入速度只達142.8MB/s左右,這還不如硬碟部分。但這部分只是比較「概觀」上的差異,韌體調校與快閃記憶體顆粒規格等,其餘諸多效能變數暫且不去細究。實際和硬碟相較,最高速度仍比3.5吋快上2倍多,2.5吋差距則是拉大到4倍。

向來被視為重點的4K倍分,固態硬碟對上3.5吋硬碟,差距可達讀取28倍、寫入51倍,2.5吋則是讀取49倍、寫入118倍之多。固態硬碟看似無敵,但電腦系統牽動許多效能變數,未必會感受到這般差異。PCMark 7是最好的見證,固態硬碟得分只比固態混合硬碟高約1.4倍,對上3.5吋硬碟是2.2倍左右,2.5吋才有比較大的3.2倍差距。

硬碟殺手SSHD混合碟評測:發展演進到架構解析,與純SSD混戰拚速度

概觀效能測試          單位:MB/s 越大越好→

硬碟殺手SSHD混合碟評測:發展演進到架構解析,與純SSD混戰拚速度

CrystalDiskMark:1Fill Seq

硬碟殺手SSHD混合碟評測:發展演進到架構解析,與純SSD混戰拚速度

CrystalDiskMark:1Fill 4K

硬碟殺手SSHD混合碟評測:發展演進到架構解析,與純SSD混戰拚速度

CrystalDiskMark:隨機亂數 Seq

硬碟殺手SSHD混合碟評測:發展演進到架構解析,與純SSD混戰拚速度

CrystalDiskMark:隨機亂數 4K

硬碟殺手SSHD混合碟評測:發展演進到架構解析,與純SSD混戰拚速度

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Score

硬碟殺手SSHD混合碟評測:發展演進到架構解析,與純SSD混戰拚速度

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Raw score

姑且不細究固態硬碟,包含控制器與顆類配置等效能變數,概觀上來看其效能,最高可達3.5吋硬碟2倍、2.5吋硬碟4倍左右。多數測試軟體無法測得固態混合硬碟實力,PCMark是少數能呈現出差異的軟體之一,此時固態硬碟勝差只剩下不到2倍。

SuperFetch亦有加速效果

接下來,透過仿製真實使用平台,來試驗這些裝置的真實系統開機,以及應用軟體啟動速度差距。計時方面,我們以碼表計時來進行,不否認這種做法存在些許誤差,但都是零點幾秒的分別而已。在不是追求絕對值的前提下,這做法結果是可被接受,亦具有一定程度當參考依據的價值。

此外Windows具備SuperFetch預取機制,系統開機後會從主開機分割區,讀取進主記憶體來達成加速目的。再加上主記憶體暫存快取機制,重複開啟軟體的速度十分快,是微軟表示「Windows會越用越順」的依據。因此我們每測完1個循環就會重開機,除了BootRacer是取第4次數據,其餘皆為第3次試驗結果。

真實模擬即為可用平台

為了貼近真實使用情境,硬體驅動了音效、連接網際網路,部分軟體也載入必要元素。Windows 7安裝Skype、Line通訊軟體、微軟 Security Essentials防毒軟體,以及DAEMON虛擬光碟。另外像是Apple iTunes,筆者匯入了約3649個(共29.9GB)音樂,而Outlook 2010則有約19GB的郵件封包檔。

至於各硬碟主分割區都調整到趨近256GB,避免過大分割區造成資料散落四處,因存取延遲而拖慢速度,這也比較符合多數人的使用模式。說穿了,這是個立即可用的工作、影音娛樂平台,不只是為了測試而準備的環境。這些數據相當直覺、易懂,應該不用過多贅述,以下直接彙整出幾個重點來聊聊就好。

下一頁:SSD、SHD僅數秒之差,改觀就別再困惑

bisheng
作者

前 PCADV 編輯、現 BenchLife 玩票性質打雜工 https://benchlife.info

使用 Facebook 留言
Amigo
1.  Amigo (發表於 2014年3月26日 22:17)
我的考量多了耗電量:http://amigotechnotes.wordpress.com/2013/12/11/buffer-and-cache-in-hard-drive-and-operating-system-explains-the-ssd-cache-size-of-your-sshd/。另外要注意,SSHD 的耗電量在同時有 HD 與 SSD Cache 寫入時,比 SSD / HD 來的更高,根據 http://amigotechnotes.wordpress.com/2013/12/31/match-hard-disk-startup-current-with-power-adapter-output-current/ 的電壓與電流的說明,有造成無法輸出穩定電壓的可能。
Ken
2.  Ken (發表於 2014年3月27日 01:13)
我是直接 240G SSD 當系統碟, 2T HD 當資料儲存
覺得好像沒有 SSHD 可以用的地方 ╮(╯_╰)╭

另外就是不太喜歡增加常駐程式 囧rz
bisheng
3.  bisheng (發表於 2014年3月27日 11:46)
※ 引述《Ken》的留言:
> 我是直接 240G SSD 當系統碟, 2T HD 當資料儲存
> 覺得好像沒有 SSHD 可以用的地方 ╮(╯_╰)╭
>
> 另外就是不太喜歡增加常駐程式 囧rz

Seagate 方案不用裝軟體,Toshiba 如果沒變也是,
目前確定要裝的只有 WD。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