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卡30年發展史1:SVGA王者Trident、2D時代霸主S3 Graphics

ADVERTISEMENT

S3 Graphics:2D時期無可撼動的霸主

顯示卡30年發展史1:SVGA王者Trident、2D時代霸主S3 Graphics

說到S3(S3 Graphics)很多人應該就有印象,它的名稱是由Sight(視覺)、Sound(聲音)、Speed(速度)而來。S3從1989年創立,總部位於美國加州。90年代初期憑藉著出色的2D畫質,並藉此擊敗了Trident,S3在2D領域的造詣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但後來3D時代來臨並未能有相同出色的表現。

1996年左右,3dfx的Voodoo banshee、NVIDIA的RIVA TNT、Matrox的G200等3D顯卡出現,S3的直到1998年才推出實質意義上的3D顯示卡Savage 3D。但產品推出時間、驅動問題等因素,導致S3後來被3D浪潮所淹沒。話雖如此,S3仍有相當多經典的產品可讓人回顧,不少也是當時技術的里程碑。

迅速竄起搶攻入門市場

S3產品主要可分為Vision、Trio、Savage、ViRGE與Chrome等產品線,而S3早期產品可從1992年的805(P86C805)與1994年的Trio 32說起,快速崛起則是靠著1995年的Trio 64V+。90年代初期,ATI正在主打高階市場,NVIDIA則還沒出現,給了S3很好的崛起時機。S3推出的805是主打低價的32bit顯示卡,用以搶攻低價位市場。至於Trio 32的EDO記憶體容量是1MB,可擴充至2MB,搭載的核心86C732-P時脈為60MHz,更新率可達75Hz(別忘了當年還是CRT),當時還有安裝於主機板的內建版本。

顯示卡30年發展史1:SVGA王者Trident、2D時代霸主S3 Graphics

▲P86C805有內建與外接卡2種版本,圖為搭載於HP Vectra 486/25N的805顯示晶片。圖片來源:VGA LEGACY

顯示卡30年發展史1:SVGA王者Trident、2D時代霸主S3 Graphics

▲外接版本使用VLB介面,是ISA規格的延伸。圖片來源:VGA LEGACY

顯示卡30年發展史1:SVGA王者Trident、2D時代霸主S3 Graphics

▲Trio 32可擴充記憶體容量,且採用PCI介面。圖片來源:VGA LEGACY

顯示卡30年發展史1:SVGA王者Trident、2D時代霸主S3 Graphics

▲Trio 32有內建於SiS主機板的版本,右上即為該晶片圖片來源:VGA LEGACY

關鍵字:VLB

VESA匯流排或者VESA本地匯流排(VESA Local Bus,簡寫為VL-Bus或VLB)是一個擴充標準工業插槽(ISA)的匯流排,這個標準大多被用在電腦上。VLB作為ISA的高速擴充,負責掌控裝置的記憶體映射I/O和直接記憶體存取(DMA),而ISA本身則掌控中斷和埠映射 I/O。
VLB插槽本身就是現存ISA插槽的延伸,伸長的部份通常被塗成棕色,和一般黑色ISA插槽分別。然而具VLB擴充的插槽也可以當作ISA插槽使用,但兩者無法同時給兩張不同擴充卡使用。由於VLB伸長ISA,所以VLB擴充卡都十分的長,與老式的IBM XT擴充卡相似。而伸長的部份則和之後的PCI插槽相似。來源:Wikipedia

熱門2D裝機卡Trio 64V+

S3真正崛起靠的則是Trio 64V+,它是1994年Trio 64V的後繼版本。核心晶片為86C765,其優異的2D表現搭配Pentium MMX幾乎是當時熱門的裝機組合。加上3dfx在1996年才推出Voodoo,且Voodoo初期只有3D加速功能,而沒有2D顯示的作用,在當時S3的聲勢與地位沒有廠商可以撼動。

顯示卡30年發展史1:SVGA王者Trident、2D時代霸主S3 Graphics

▲Trio 64V+在1995年相當熱賣,從Google可找到不少當年的老卡圖片,相信不少玩家手上都有一張。此為ELSA推出的版本,使用的是EDO記憶體。圖片來源:VGA LEGACY

關鍵字:EDO記憶體

EDO DRAM(Extended Data Output RAM),擴展數據輸出記憶體,是Micron公司的專利技術,有72線和168線之分,5V電壓,頻寬32bit,基本速率40ns以上。 EDO RAM 是在傳統 FPRAM (Fast Page RAM) 中改進過來,運作上主要係假定下一次的存取地址都是與上一次連續,然後準備定資料(這是假設用戶的資料多數是順序的),這樣便能把內存吞吐量由 FPRAM 的最高 176MB/s 提升到 EDO RAM 的最高 264MB/s,於 1993 年後 EDO RAM 便開始取代 FPRAM 的位置。來源:Wikipedia

2D、3D顯示分別處理

現在玩家或許很難想像,當年的顯示卡真的就只有2D顯示的功能,3D主要是透過CPU運算。想當然耳,CPU的運算已經很吃緊,又要負責3D處理自然會有不小的瓶頸,後來也就有廠商推出3D加速卡來負責處理遊戲中的3D運算。這個時期的電腦,主機板上除了用於2D顯示的顯示卡外,若遊戲想玩的順,還得再外加3D加速卡。這張加速卡就只有3D硬體加速的功能,2D輸出仍是由Trio 64V+之類的顯示卡負責,3D加速卡充其量只是2D顯示卡的子卡。

顯示卡30年發展史1:SVGA王者Trident、2D時代霸主S3 Graphics

▲當年3D多倚靠CPU運算,顯示卡純粹是輸出2D影像。圖中最右方是2D顯示卡,中間則是3D硬體加速卡,硬體加速卡能分擔CPU的3D運算能力。最左側也是3D硬體加速卡,是透過SLI連接,可達到更好的運算效能。

顯示卡30年發展史1:SVGA王者Trident、2D時代霸主S3 Graphics

▲輸出時必須先將2D卡輸出至3D加速卡,再透過3D加速卡連接螢幕,而現在顯卡早已整合2D顯示與3D運算,自然不用這樣連接。那2D與3D何時整合的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就知道。

下一頁:第一代3D顯示卡ViRGE/325

魯蛇實驗室
作者

戶田惠梨香 新垣結衣 長澤雅美 吉高由里子 志田未來 北川景子 香里奈 竹內結子 北乃紀伊 菅野美穗 黑川智花 宮崎葵 夏帆 貫地谷詩穗梨 石原里美 有村架純 井上真央 真野恵里菜 能年玲奈 深田恭子

使用 Facebook 留言
PCABC
3.  PCABC (發表於 2014年5月15日 10:44)
叫我別問更讓人想問
"什麼時候會刊登第二集"
這篇還不夠長不夠過癮啊
還沒看到我的年代呢
阿婆
5.  阿婆 (發表於 2014年5月15日 10:55)
說到sis當然是sis6326,家裡還有一張8M的卡~~

3DFX則是Voodoo 5 6000,傳說中的4核顯卡

現在的顯卡都弱爆了XD
sam
6.  sam (發表於 2014年5月15日 10:57)
SiS應該才是第一家做出SOC的, 該型號為SiS550系列, 時間早在2002前
魯蛇實驗室
7.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4年5月15日 11:26)
※ 引述《PCABC》的留言:
> 叫我別問更讓人想問
> "什麼時候會刊登第二集"
> 這篇還不夠長不夠過癮啊
> 還沒看到我的年代呢

編輯部要寫雜誌、還要做網站,更要經營社群
可怕的是,竟然這些工作都是相同四個人再做(默)
魯蛇實驗室
8.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4年5月15日 11:28)
※ 引述《sam》的留言:
> SiS應該才是第一家做出SOC的, 該型號為SiS550系列, 時間早在2002前

文中提到的應該是同時擁有x86 CPU、晶片組、顯示晶片的製造技術,不限於SoC。若有錯誤也煩請指正,謝謝。
KoGaSenRx
2人給推

9.  KoGaSenRx (發表於 2014年5月17日 10:58)

寫這類文章最難的就是找到圖片...╯-__-)╯ ╩╩
而且底子不夠深、資料庫不夠全,
會花時間在查資料上頭 ╮(╯_╰)╭

但知識的傳承與資料的保存是很重要的
可惜台灣很少網站願意投資這塊
使得 老一輩的經驗、知識只存在老人的腦海裡
若是不寫下來、發表出來,生不帶來,死不留下
會讓後進更難入門

編輯部加油~!! 台灣的電腦知識靠你們了 (≧▽≦)
魯蛇實驗室
12.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4年5月24日 14:58)
※ 引述《pobynb》的留言:
> 影像部分它支援DVD與AC3解碼?
>
> AC3 不是音效的編碼嗎?是否有誤?

已更正為 影音部分它支援DVD與AC3解碼
謝謝你的指正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