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Z97 M.2、SATA Express搶先登陸:Haswell Refresh小幅超頻,鮮少特色的Z97 (下)

ADVERTISEMENT

MSI Z97 MPower MAX AC

供電迴路設計

核心採用12相供電迴路,電源管理晶片採用Intersil ISL6388晶片,但官方並沒有規格表指出這是幾相控制器,不過從主機板背後的ISL6611A這顆倍相功能的MOSFET Driver,大致可以猜測出這顆控制器應有6相控制能力,搭配的MOSFET為安森美所生產的上橋4C08N與下橋4C05N,採1上1下結構組成,比起其他家的NexFET、IR3551的用料略遜不少,不過微星在輸出濾波電容的部分採用鉭質電容,較其他人使用的料件擁有更好的特性,不過缺點為容值不大,僅能以多顆串連達成原先的容量。

而在記憶體迴路上,則是採用力智電子uP1606搭配與核心相同的MOSFET組合成2相迴路惟電感感值採用更小的0.82μH,核心端的為0.47μH,輸入端的電容微星全數採用NCC日本化工所生產的固態電容。

在EPS 8+4pin上,微星採2組共用同一個電感濾波,相比上代Z87 MPower的2組EPS 8pin減少許多,同樣在供電迴路上,上一代產品為高達20相,而在這一代則是縮減為16相,另外一點為Intel Devil’s Canyon處理器在超頻能力上因重新設計的內部熱源傳導介質,與封裝材料也一併更新,可以擁有比上代Haswell K系列處理器更高的超頻空間,微星在產品設計上忽略這一點,實在有一點不夠厚道。

PCI-E通道分配

微星MPower MAX AC在裝置上的多元性較少,僅提供1個無線網路、12個USB 3.0還有1個第三方SATA擴充晶片,理論上會給使用者較少切換頻寬上的麻煩,在擴充插槽上,微星提供3條PCI-E 3.0 x16插槽,4條PCI-E x1插槽與M.2插槽,由以上可以看到數量也超過晶片組最大所能提供的6條通道,那麼勢必有共享的關係。

首先為SATA#5與#6與M.2插槽採用Intel Flexible I/O架構組成共享關係,可以透過切換滿足M.2插槽的10Gb/s頻寬,這邊並不佔用到晶片組內部6條PCI-E通道,而剩下的則是分配給1條通道ASMedia ASM1042提供2個USB 3.0埠,置於主機板後I/O,另外將晶片組內部提供的2條USB 3.0通道串上ASMedia ASM1074 USB 3.0 Hub,理論上應會有8個埠,不過微星僅使用了其中6個,位於主機板後I/O,而原生的USB 3.0則是全數為主機板19pin,1條分配給Intel Lan、1條給Intel無線網路卡、1條給ASMedia ASM1061提供2個SATA 6Gb/s埠,還有1條給予ASMedia ASM1184e這顆PCI-E通道擴充晶片,提供主機板上4條PCI-E x1通道頻寬。

所以實際使用下,除了SATA#5、#6與M.2插槽因Flexible I/O架構因素而會有共享頻寬問題,其餘裝置都可以同時使用,不過因USB 3.0為Hub架構,背板I/O僅有2個USB 3.0可以擁有較高頻寬,其餘會出現頻寬不足問題,這種情況尤以多USB 3.0儲存裝置同時存取時最為明顯。

Intel Z97 M.2、SATA Express搶先登陸:Haswell Refresh小幅超頻,鮮少特色的Z97 (下)

硬體特色

在硬體上面除了一樣具備電壓量測點、板載控制開關還有BCLK即時調整按鈕之外,還具備了Intel無線網路卡的功能,不過在音效區域的處理上,就略微有缺陷,如電容並非使用音響級電容,而是普通的固態電容,反觀其他廠商全數都是用上了音響級別的產品,在聽感上較遜於電解電容的表現,同時在金屬遮罩上非全金屬封閉,也並未有接地,這些缺陷造成在音效處理這塊上,屬於後段班的區域。

在無線網路卡的部分微星採取轉接子卡的方式,由外部特殊定義的針腳做連接,內部的無線網路卡則是M.2插槽,先行導入下一代傳輸介面,不過相比目前其他家都是採用Mini PCI-E插槽的方式,微星雖然提前許多導入M.2,但目前使用者並沒有太多可替換的選擇性,或許微星可以改為Mini PCI-E外部介面,內部子卡使用M.2,這樣二合一的方式提供給使用者選擇,這也是目前廠商在無線網路卡上各分東西的主因,2種介面同時出現,造成混亂。

另外在MOSFET散熱片上,微星採用空+水二合一冷卻方式,這一點並非首創,不過在設計上面,微星略遜其它已推出的廠商不少,如出水頭並不可替換,內部水道僅為一根管子並非一個平面水道,且出水頭口徑為3分口徑,但實際管徑不足3分,無法替換造成使用者僅能使用一種水管組建水冷平台,若是以4分管系統則是必須透過轉接,造成水流量變小。

這一點在之前的華碩Maximus V Formula與技嘉Z87X SOC-Force上已經得到印證。這兩家初期為不可替換模式,後期的Maximus VI Formula、Z97X-Gaming G1 WIFI-BK都已經改為G1/4”螺牙,提供使用者替換各種口徑的出水頭,而後繼的微星反而沒有直接導入這種架構模式,是非常可惜的一點,另外在散熱片上也沒有更多鰭片,空冷表現上也是略為遜色,僅針對外型做過設計,並沒有考量到散熱效果。

軟體特色

在軟體上面微星MPower較薄弱,僅有Command Center,提供處理器超頻與風扇控轉,在ECO Center則是提供使用者完全關閉不使用的裝置電源,如USB 3.0、WiFi、PCI-E插槽,當然SATA與風扇電源也是可以完全由使用者決定是否通電,提供斷電的方式達成省電模式,不過若能改為全自動模式或由使用者提供斷電的前置條件會更好,以目前的軟體內容來看還有待加強,完全為手動模式,較不符合一般人對於軟體全自動功能的期待。

Intel Z97 M.2、SATA Express搶先登陸:Haswell Refresh小幅超頻,鮮少特色的Z97 (下)MPower MAX AC在供電迴路上為4家之中最差的一家,僅提供SO-8 MOSFET,在電氣特性上不如其他家。Intel Z97 M.2、SATA Express搶先登陸:Haswell Refresh小幅超頻,鮮少特色的Z97 (下)

PCI-E插槽提供7條,但插槽之間為共享關係,所以其實也沒有獨立的傳輸頻寬。

Intel Z97 M.2、SATA Express搶先登陸:Haswell Refresh小幅超頻,鮮少特色的Z97 (下)Intel Z97 M.2、SATA Express搶先登陸:Haswell Refresh小幅超頻,鮮少特色的Z97 (下)

在輸出、入I/O上僅提供數位訊號,少了D-SUB介面,不過多了無線網路功能。

ASRock Z97 Extreme6

供電迴路設計

核心為12相數位電源設計,主控晶片為Intersil ISL6379主控晶片,配合ISL6611A這顆倍相功能的MOSFET Driver,達成12相的電源迴路,MOSFET的部分則是與華碩一樣採用德州儀器所生產的CSD87350Q5D NexFET,不過華擎對外宣稱一律採用Dual Stack MOSFET,實為同一產品,這顆MOSFET為內部封裝1上橋1下橋結構產品,最大電流為40A,所以在共計12相的架構下,總共可以提供480A的理論最大電流,不過在電感上僅38A,所以最多也只有456A的能力,但比起華碩的迴路還要擁有更大的供電能力。

同時可以看到在輸入與輸出電容皆是採用尼吉康FP12K系列白金電容,為華擎訂製產品,不過可以看到在數量配置上面,華擎顯然數量少於華碩的產品不少,差距接近2倍,不過其實華碩採用的是560μF+110μF,而華擎則是560μF,在容值上面並未為2倍。

記憶體的部分則是2相迴路,主控為xxx主控晶片,搭配一樣屬於德州儀器的CSD87588N NexFET產品,輸入輸出電容一樣為尼吉康FP12K產品,電感的用料則是略遜於核心迴路,感值1.0μH電感。

在EPS 8pin的部分具備電感與電容濾波,並未在一般主機板常見偷料位置偷工減料,不過其實可以看到在EPS 8pin數量配置上也僅只有1組,對應電源迴路的設計,456A其實是不足的狀況,這一點華擎並沒有考慮詳盡,當然超頻的狀況下,應該是不會造成完全滿載的情形出現。

整體用料上可以看到華擎在Extreme 6上雖然採用新技術產品進行設計,不過在整體搭配上就顯得有些不匹配的壯情況,另外在各PWM風扇位置的保護措施則是沒有任何元件在其中,相較於其它家廠商至少會有電容或MOSFET濾波,這一點為華擎在電路設計上並未特別處理這一塊,算是非常不完善的一項缺陷。

PCI-E通道分配

在PCI-E通道數量上華擎的作法屬於極其複雜的配置,可以看到華擎提供了非常多的介面,如2條PCI-E 3.0 x16插槽、1條PCI-E 2.0 x16插槽,還有2條PCI-E x1插槽,另外還有是1條Mini PCI-E插槽,最後則是2個M.2插槽,板載裝置則是有1個Intel Lan、1個Realtek Lan、1個eSATA、2個ASMedia ASM1061提供的4個SATA 6Gb/s埠,與1個SATA Express,還有高達10個USB 3.0,裝置數量很明顯的超出晶片組可分配的通道數量。

所以在頻寬上的分配就會非常緊迫,需要各裝置間以共用互享頻寬的方式進行,首先2條PCI-E 3.0 x16插槽與Ultra M.2插槽為互相共享頻寬的關係,最大可以拆分為x8、x4、x4。

在其他元件的分配上,其中SATA Express與M.2共用同PCI-E x2頻寬,這邊採用Intel Flexible I/O的功能,將#13#14這2個通道的SATA+PCI-E訊號加以利用,達成SATA 6Gb/s、M.2、SATA Express這三個功能的共享模式,比技嘉的作法要再多了一個模式,但這樣仍為低廉成本作法。

到這邊晶片組還擁有6條PCI-E通道,其中2條先行導入PCI-E 2.0 x16插槽內滿足PCI-E x2頻寬,剩下的4條按照以下分配1條至Intel Lan、1條至ASMedia 1042 USB 3.0晶片提供背板2個USB 3.0功能,1條至Realtek Lan提供第2個網路埠,最後1條則是導入ASMedia ASM1184e這顆1轉4的PCI-E擴充晶片,這顆晶片底下提供2條PCI-E x1插槽,其中一個與Mini PCI-E共享,另外的2條頻寬則是各分配1條給2顆ASMedia ASM1061晶片。

Intel Z97 M.2、SATA Express搶先登陸:Haswell Refresh小幅超頻,鮮少特色的Z97 (下)

硬體特色

從硬體上可以看到華擎提供了非常多的功能給予使用者,如Ultra M.2、M.2、SATA Express,甚至是PCI-E x2頻寬插槽,幾乎提供了這個世代中的所有高速介面給使用者任選,另外也有提供Mini PCI-E、高達10組USB 3.0、還有eSATA加上4個第三方晶片提供的SATA 6Gb/s埠,網路埠也直接是提供2個,可以給使用者建構雙網路,或跨網域的功能,擴充能力不容小覷,幾乎是一張完美的主機板。

不過我們還是必須要思考,這麼做真的好嗎?原因在於Intel晶片組的能力不足,通道數量最高僅到8條,也就是說上述大多數功能它們對應的晶片,有一大部分都是必須要共享頻寬,甚至是必須要做出選擇性使用。也可以說當A功能啟用時、B功能則不可用,這種問題其實層出不窮,就算透過通道擴展晶片讓所有裝置都可以同時使用,不過畢竟對外頻寬仍然是固定的,效能上仍會因此而受到限制。

另外延遲也會較高,功能與效能上面的取捨,哪些需要優先,哪些需要捨棄,變成廠商與使用者之間的一場角力戰。當廠商在設計上面沒有辦法兼顧到使用者需求時,即使再多的功能或特色,仍然無法弭平一項重大缺失在使用者所造成的不悅。

軟體特色

在軟體功能上,華擎提供了硬碟守護神這項功能,能夠提供使用者在開機環境下將硬碟斷電,達到省電或者隱私的目的,不過編輯部必須要提醒使用者,若硬碟本身不支援熱插拔的功能,這麼做其實是會造成硬碟損毀,另外一點則是本來硬碟是直接透過電源供應器提供電源,華擎這麼做其實是從ATX 24pin抽載電流,那麼其實是額外對於主機板是一種負擔。

原廠提供的是1對2的電源線,最多也只能提供2顆硬碟使用,當然可能有些改裝經驗的使用者會想將線材改造成可供給多顆硬碟,不過編輯這邊建議還是保持原廠設計,不要任意改造造成燒毀的狀況,最重要的一點則是這功能僅能針對資料碟使用,並不可在系統碟上使用該功能。

另外在雲端應用上,華擎提供軟體方式讓使用者可以將家用系統變身成為簡易的NAS應用,不過僅提供1年免費服務是比較不便的一點,另外在NAS日漸便宜的世代中,這種軟體應用,馬上就會被淘汰掉,若是有足夠預算的使用者,不如直接考慮一台NAS會更方便。

Intel Z97 M.2、SATA Express搶先登陸:Haswell Refresh小幅超頻,鮮少特色的Z97 (下)Extreme 6採用的供電迴路與華碩類似,但在電感的選用上並沒有華碩的BlackWing 60A高檔。Intel Z97 M.2、SATA Express搶先登陸:Haswell Refresh小幅超頻,鮮少特色的Z97 (下)

在PCI-E擴充插槽上僅提供5條,是4家廠商中最少的1家,不過卻也是唯一提供PCI-E 3.0 x4 M.2插槽。

Intel Z97 M.2、SATA Express搶先登陸:Haswell Refresh小幅超頻,鮮少特色的Z97 (下)Intel Z97 M.2、SATA Express搶先登陸:Haswell Refresh小幅超頻,鮮少特色的Z97 (下)

輸出、入I/O上提供完善介面,另外還具備雙網路,儲存裝置介面則是高達10個,是本次評測最多的主機板。

下一頁:效能測試比較與結語

qhua
作者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