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ADVERTISEMENT

遊戲控制器是執行遊戲所使用的硬體裝置,玩家藉由控制器輸入各種指令,幫助自己融入遊戲的世界。早期的遊戲控制器較為單純,輸入的指令種類有限,然而在時代的演進下,遊戲控制器種類變得更加多元,並導入藍芽之類的無線技術,成為玩家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將會介紹新舊世代的遊戲控制器,整理其類別與構造,並介紹冷門卻創意十足的遊戲控制器供大家品頭論足。

手把(Gamepad)

手把是利用手指來輸入指令的裝置,普遍結構為「左邊十字鈕控制方向+右邊按鈕輸入動作」,是目前最普遍的遊戲控制器。大台主機或是格鬥專用控制器會將左邊的類比鈕換成搖桿,可以輸入更精準的走位或指令。從家用主機移植制PC的遊戲幾乎都有支援手把,讓手把從早期的附屬性質躍升為主流,Xbox 360手把更是當今玩家的必須配備。

早期的手把結構簡單,如紅白任天堂的手把就只有4個按鈕。後來手把的結構漸趨複雜,按鈕數量跟著直線攀升,還追加了俗稱香菇頭的類比輸入鈕,以及種種有趣的小功能,如六軸輸入、連發、指令記憶、背光、震動,以及無線藍芽技術等等。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任天堂的手把是許多玩家的童年回憶。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集古今技術於大成的PS4手把,Dual Shock 4。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Wii U的手把同時也是掌機,前衛感十足。

搖桿(Joystick)

搖桿以二軸握桿為主體(少數可當成第三軸來扭轉),上面附有對應手指的按鈕,是模擬飛行遊戲的重要控制器,早期少數玩家還會根據搖桿等級來決定對方是否為核心玩家。高檔搖桿會附有力回饋或震動機能,頂端裝有苦力帽,邊緣加上節流閥。搖桿有個小缺點:只提供右手介面,必須用右手才能順利握住搖桿。左撇子玩家只能訓練自己改用右手,或是購買左手版的搖桿(只有少數廠商會推出左手版本)。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附節流閥的飛行搖桿讓你戰鬥無往不利。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早期的搖桿非常陽春,造型也不甚美觀。

鍵盤與滑鼠(Keyboard & mouse)

PC玩家的主流操控介面,幾乎可以套用在任何遊戲上面。鍵盤的優點是按鍵極多,能夠輸入非常複雜的指令,缺點是微控難度高與臨場感低;滑鼠可以用在任何需要移動游標的場合,拿來瞄準射擊也有頂級表現,缺點是會對手腕造成很大負擔。高階鍵盤滑鼠組所費不貲,效果卻值回票價。機械式鍵盤的手感好到無以復加,雷射滑鼠可以更準確地捕捉玩家指令,是核心玩家的首選。

某些廠商根據玩家的需求,設計出更符合人體工學的鍵盤,結構與傳統鍵盤完全不同,如雷蛇的Zboard鍵盤,以及羅技的G系列鍵盤。以Zboard鍵盤為例,他的方向鍵與數字鍵設定在左手邊,四周還有各種可定義的功能鍵,加速玩家輸入指令的時間與節奏,適合拿來玩第一人稱射擊或是英雄聯盟這種高動作需求遊戲。

相較於鍵盤的多樣性,滑鼠的功能就顯得較為單純,核心機制仍然不脫那幾套。畢竟滑鼠的主要任務是點選與移動游標,其他功能用鍵盤就能搞定,追加一堆有的沒的並沒有太大意義。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仿大台主機的搖桿是核心玩家的遊戲利器。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Ducky的機械式鍵盤是筆者寫稿遊戲的聖品。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雷蛇的Zboard鍵盤配置與一般鍵盤截然不同。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這隻滑鼠的按鈕未免太多了!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電競滑鼠外型很酷,基本功能卻沒有太大差異。

觸控式螢幕(Touch screen)

觸控式螢幕具有直接點選螢幕輸入指令的功能,使用方式非常直觀。90年代早期,SEGA曾經想將觸動式螢幕技術導入掌機,藉以對抗老任的Game Gear,可惜因為技術力不足與成本過高而未能產品化。後來在各家廠商的錯誤嘗試(如「Tapwave Zodiac」)、掌機NDS與3DS的推波助瀾,以及智慧型手機的幫助下,觸控式螢幕得以成為新一代的顯學。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觸控式螢幕是新時代的控制器主流。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短命的觸控式PDA「Tapwave Zodiac」。

軌跡球(Trackball)

軌跡球的原理與機械式滑鼠相同,藉由感應球體運動來控制速度或位置,優點是節省空間、降低手腕負擔、定位比滑鼠更為精準,至於缺點則是增加手指負擔、不易做出曲線運動、沒有滾輪輔助、很容易弄髒等等。在早期滑鼠尚未普遍的時代,部分大台主機遊戲如《Centipede》、《Marble Madness》會提供軌跡球供玩家使用(搖桿位置變成軌跡球),玩起來新鮮感十足,可惜這類機台在搖桿普遍後就被自然淘汰。現在仍有玩家使用軌跡球來進行遊戲,不過僅限於少數族群。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軌跡球是部分玩家的致勝利器。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將滑鼠與軌跡球結合是個不錯的主意。

轉輪(Paddle)

大部分玩家都不知道轉輪是什麼玩意,其實轉輪就是最早的類比遊戲控制器,上面只有轉輪與一兩顆按鈕,玩家控制轉輪來左右移動或上下移動,看起來相當原始。世界第一個轉輪控制器出現在1972年,用來玩Atari的乒乓球遊戲《Pong》。由於轉輪的構造過於單純,而且只提供單軸移動,問世沒多久就退居幕後,被手把與搖桿給取代。目前少數特殊遊戲控制器仍能看見轉輪的蹤影,如Namco於1998年的特製手把「Jogcon」便是一例。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1972年問世的初代轉輪控制器。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Namco的手把「Jogcon」中間有個大轉輪。

方向盤(Steering wheel)

方向盤是核心賽車玩家的必備,可視為大型版的轉輪。近代的賽車遊戲幾乎全數支援方向盤,最早使用方向盤的遊戲是1974年的大台主機遊戲《Gran Trak 10》。目前方向盤普遍支援力回饋功能,讓玩家感受雙手與方向盤較勁的臨場感。早期賽車遊戲的力回饋機制不甚成熟,核心玩家很容易感受到不自然的力回饋,幸好近年的賽車遊戲已改善許多。

方向盤的迴轉度數通常是設定在200度至270度這個範圍,部分方向盤則可以達到900度之譜,轉個兩圈都還有剩。剛剛提到過的控制器「Jogcon」中央的轉輪可以當成掌上方向盤來使用,剛開始用起來真有些不習慣。任天堂曾經替《瑪莉歐賽車》推出一款名為「Wii Wheel」的方向盤,是款將Wii Remote嵌在方向盤型架子上的產品,手感頗為獨特(轉空氣?),可惜因為懸空所以肩膀容易酸。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踏板、方向盤與排檔,讓你在家也能尬車!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Gran Trak 10》是首款使用方向盤的遊戲。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Wii Wheel」將Wii Remote嵌在其中。

飛機操縱桿(Yoke)

從飛機操縱桿這個名稱,就知道他主要用在飛行模擬遊戲上面。飛機操縱桿外觀與方向盤類似,不過握把並非圓形而是軛形,形狀與牛軛神似,這也是他被稱作Yoke的理由,上面還會附加幾顆按鈕。與精確的飛行模擬搖桿不同,飛機操縱桿無法做出複雜的動作,所以只會用在動作需求較低的遊戲上,如客機模擬。

超懷舊,跨世代遊戲控制器

▲飛機操縱桿很適合玩飛行遊戲。

 

(下頁還有更多懷舊遊戲控制器介紹) 

vermilion
作者

雖然人們對我嗤之以鼻,但當我望著箱中錢財時,內心仍暗自竊喜 -古羅馬名諺

使用 Facebook 留言
Hiro
1.  Hiro (發表於 2014年11月16日 15:38)
嗯… 有些論述有問題,
有廠商的主機名字打成對手的。
Clement
2.  Clement (發表於 2014年11月16日 21:55)
"將滑鼠與軌跡球結合是個不錯的主意。"
這張圖片是羅技的水星軌跡球,就只是一個軌跡球而已,應該不能像滑鼠一樣移動機身來操作。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