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手機專利世界大戰已近尾聲,提防專利狙擊成大廠主要目標

智慧手機專利世界大戰已近尾聲,提防專利狙擊成大廠主要目標

Google 與微軟(Microsoft)於 2015 年 9 月 30 日宣布結束兩者長達 5 年多的專利戰爭,中止雙方在跨洲際(美國與德國)近 20 件、戰火範圍遍及手機與遊戲機(Xbox)的世界專利大戰,雙方共同聲明指出,「Google 與微軟已協議就特定專利事宜合作,也期待未來在其他領域一起打拚,讓我們的客戶受益」。未來將共同研發下一代影像壓縮標準,並合作對付專利蟑螂 (Patent Troll)。

本案最早來自摩托羅拉(Motorola/Moto)與微軟之間的專利戰爭,後來由於 Google 購併了摩托羅拉,故後續轉成了 Google 與微軟之間的專利戰。本案可謂繼 Apple 與三星(Samsung)專利的世紀大戰外,值得世人注意的訴訟,其箇中因素除了兩大不同技術體系較量外,後續紛爭還包含了標準必要專利(SEP),所謂(F)RAND(公平、合理以及無歧視)授權原則、反壟斷 / 反托拉斯(Antitrust)以及合理授權金的計算標準。

 

智慧手機興起造就專利大戰

由於智慧型手機為資通訊半導體縮小演化的成果,其技術主要來自了近年來桌上型電腦與手機通訊的集合,故一個智慧型手機牽涉的專利可能包含了上萬個專利。過去幾年面對智慧型手機滲透率的高速成長,各資通訊大廠無不處心積慮,想要擴大自己的市佔率,並同時打擊競爭對手,其中一個有效的市場競爭策略即是發動專利戰爭。因為專利不只具有民法侵權的損害賠償性質,同時還擁有公法特質的排除措施,取得競爭對手產品侵權的禁制令(Injunction Order)即可在該國海關要求競爭產品不得進入該國市場。在 2010 年時智慧手機高速成長年代,能夠取得禁止對手產品進入市場的專利,常常被漫天喊價,例如當年眾公司組成聯盟競爭北電(Nortel Network)破產所釋出的專利,那時可說是專利界的軍備競賽。

既然智慧型手機來自桌上型電腦與傳統手機的集合體,其包含的專利自然也可分為此兩大體系壁壘分明,微軟代表了傳統個人電腦(作業系統)陣營,而摩托羅拉為早期電子通訊大廠(生產世界上第一支行動電話),兩者為了搶智慧型手機的地盤,使用自己經營數十年的技術而產生的專利也就不難理解。在個人電腦陣營中除了微軟外、蘋果(Apple)與英特爾(Intel)屬於此列,而傳統電話除了 Google(摩托羅拉)外也包含了諾基亞(Nokia)、愛立信( Ericsson)與高通(Qualcomm)等。個人電腦陣營中專利主要累積以作業系統(微軟為代表)、使用者介面(蘋果在此為強項),傳統電話陣營則以過去累積在 GSM 以及 CDMA 體系內的專利為主。

 

本案發展過程為矚目焦點

本案來自 2010 年,微軟主張競爭產品 Android 手機作業系統使用該公司專利,要求採用 Android 作業系統的手機廠商皆須繳交權利金,此結果導致目前雖然 Google 主導 Android 的發展,但實際上真正靠 Android 每賣一支手機就能賺到錢的卻是微軟。

微軟首先在該年於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控告 Moto 侵犯專利,如預期的 Moto 決定以訴止訴的策略回擊微軟,在美國地方法院控告微軟 Xbox 侵犯了包含物件導向架構以及屬於標準必要專利的 H.264 以及 802.11 專利。而微軟除了控告 Moto 原本的專利侵權外,之後也追加了指控違反(F)RAND 授權原則,收取權利金過重,以及檢舉 Moto 濫用標準必要專利涉嫌違反壟斷法。隔(2011)年,Moto 再把戰場延伸到歐洲,於德國法院繼續控告微軟侵權,逼得微軟將原本設於德國負責 Xbox 歐洲的物流中心緊急遷往荷蘭。2011 年 8 月 Google 購併了 Moto 之後,這場官司的焦點也轉移到了 Google 身上。

這場訴訟由於牽涉多項議題,所以後續發展也備受注意,結果牽動整個智慧型手機產業的發展方向。首先為標準必要專利與反壟斷法的競爭。專利本身即為政府保護創新具有排除性的措施,特別以標準組織(SSO,如 IEEE、ITU、3GPP、JEDEC)所制訂的 802 系列,CDMA/LTE、DDR 牽涉的標準必要專利具有完全排他性情況為最,其與維持開放自由競爭精神的反壟斷法完全背道而馳,本案確立了使用標準必要專利使用規範,不得隨意使用禁止對手產品進入市場。Google 後來與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就有關反壟斷部份達成和解,撤回了與標準必要專利有關的訴訟。

另外一個本案訴訟結果確定了標準必要專利授權金(SEP)的計算方式,此公式後來也為美國巡迴聯邦上訴法院(CAFC)所支持,成為後續眾多相關訴訟爭端的參考方法,一審法官提出修改式(Modified)Georgia-Pacific 原則方式計算 SEP 權利金,在過去計算權利金原則下區分了 SEP 與非 SEP 的差異,其主要精神為大幅限縮了 SEP 在權利金的價值,此一原則結束了過去 SEP 漫天開價,各廠商以軍備競賽方式購買專利,最終價格還是會反映到終端消費者的不合理行為。

大廠間毀滅戰徒耗資源

在本案判決後,類似專例案例也有比較參考的基準,近幾年在智慧型手機的專利訴訟已不若 2009 – 2011 年為多,各大廠在手機專利訴訟中發現,由於智慧型手機牽涉到的專利數目真的太多,實力相當的大公司互打法律戰的結果,不但無法完全消滅對方,反而曠日廢時,浪費公司與司法資源,故在此案 Google 與微軟最後還是以和解收場。另一個蘋果與三星的專利世紀大戰,目前(2015 年 10 月)進度除了美國之外,全球其他地區已經和解。

雖然主要大陣營間的大規模毀滅世界大戰在未來幾年出現機率不高,但目前仍有其他資通訊專利訴訟吸引全球目光,例如卡內基美隆(Carnegie Mellon)大學控告 Marvell 硬碟控制器,與威斯康辛(Wisconsin)大學控告蘋果 CPU 侵權等案,兩案共同特色都是非營運實體(NPE)控告該產品領域業界主要大廠,其判決最終結果無可否認的也將影響未來發展趨勢,或許這正是 Google 與微軟願意坐下來和解,並同意共同打擊專利蟑螂的主要原因。

 

智慧手機專利世界大戰已近尾聲,提防專利狙擊成大廠主要目標

TechNews科技新報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