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想創造執行長謝榮雅:設計與Maker結合,才是台灣的核心創新力

奇想創造執行長謝榮雅:設計與Maker結合,才是台灣的核心創新力

經濟部工業局於2/20日在台北的TAF空總創新基地(原空軍總部)宣布啟用「魅客空間」,與其它的創客空間不同點在於,「魅客空間」主要是從設計師的角度為出發點,希望能夠整合設計師以及創客,實現設計製造加速打入商業市場的理念。而在現場,也請來了奇想創造的執行長分享他的看法。

屢獲國際設計大獎,在國內被視為設計金童的奇想創造執行長謝榮雅,在過去五年,積極擔任多家廠商的設計顧問,也有豐富的設計經驗。不過,他表示,現在的創業環境對於設計師來說算是相對友善。


二十年前的設計師,想要創業只能開工廠

謝榮雅回憶,在二十多年前他原本是宏碁的設計師,從宏碁離開之後想要出來創業,在當時要創業的難度是很高的。在當時並沒有所謂的群募基金、而創投對於他們這種個人工作者也看不上眼,因此,一個單打獨鬥的設計師,必須要這樣一路面對產業變化,開創出辛苦的機會。

奇想創造執行長謝榮雅:設計與Maker結合,才是台灣的核心創新力

謝榮雅表示,他從1993年開始創業,在那個年代,一個設計者除了待在大企業,其實沒有太多的轉換跑道的選擇。

當時,如果一個設計師要出去自己做東西、賣東西,面臨到的障礙太多太大了,機具、設計工具、種種的門檻障礙,因此到最後,多半都只有選擇跑去開工廠創業,因為這樣的成功機率比較高。

但是,就算是你開了工廠,做了東西,要怎麼賣又是另外一個難處。

在當時,沒有像PChome、Yahoo奇摩這樣的電商、拍賣網站,不可能有一夜之間就賣出幾千台產品這種奇蹟,你做出來的產品可能一直都堆在倉庫裡,根本不知道要把東西拿出去哪裡展示。在當時,沒有華山藝文中心、沒有松菸文創園區、沒有這些可以讓設計師用低廉成本來展出自己產品的機會,進入百貨公司?那就更不用談了。

謝榮雅表示,在上述的種種前提背景之下,當時自己埋頭做設計,就這麼一路埋頭苦幹做了十年。從2003開始才拿到國際獎,從這時候開始,再之後的十年間,他拿了一百多座獎,擁有了聲望與口碑,他的作品才開始被企業看到,才有人願意來投資他。

不過,謝榮雅表示,設計師的職業生命有限,而一個設計師能夠有多少個二十年,來等待自己的東西被別人看到、被廠商肯定?

奇想創造執行長謝榮雅:設計與Maker結合,才是台灣的核心創新力

奇想創造執行長謝榮雅:設計與Maker結合,才是台灣的核心創新力

▲在魅客空間舉辦「DNX跨界創新設計展」的展出作品。

 

設計師的新機會,這是一個界線模糊的時代

在過去的十年間,謝榮雅表示他感謝工研院以及一些產業給他機會,讓他去擔任設計顧問。而他也在這段期間,見證到了台灣產業在轉型的過程,逐漸從設計的領域轉到品牌。

回顧二十年前,當時國內的製造業是資本集中、生產集中、人力集中的製造型態,而在這段期間歷經了種種的波折與轉變,現在製造業也慢慢解放,設計師可以在家用3D印表機、CNC、雷射雕刻加工等裝置,過去原本是工廠的大型機具,現在在家裡頭小量生產物品,而不用非開工廠不可。

這也讓「Maker」與「設計師」之間的界線也慢慢模糊。迎向了一個新的時代。並且,透過群眾募資,讓產品從原型到商品化成為可能,這是一種新的工業革命。而設計師如何抓住這樣的潮流,是現代的設計師應該要思考的事情。

他表示,過去我們提到工業設計師,一位合格的工業設計師必須具備三種能力:

  • 美學:必須要有分辨美醜的辨識能力。
  • 工學:不瞭解製造、不瞭解科技、不瞭解材料,怎麼可能製造出好的產品?
  • 商學:你要瞭解產品怎麼賣、如何賣、如何去經營。

但是這三個領域都是非常專業的,有一定的門檻。而現在國內已經有很多平台,除了魅客空間之外,也有很多群募、創客空間、創投,都在進行一種跨界的交流與媒合的動作。透過平台,缺乏資金可以找資金、缺乏大型機具現在有家用版、缺乏人才可以透過媒合來認識,幫助設計師跨越這些門檻。

他舉例,在演講之前他參觀這次活動的現場展場,這次雖然是以設計類型的產品為主,但是現場有一家空氣清淨機的廠商來參展。那家廠商跟他打趣說,空氣清淨機出現在這麼多文創類的產品中,是不是顯得很突兀?

謝榮雅表示,他當下承認,看起來的確是這樣。不過,他認為這也正是國內產業目前必須要被解決的問題:我們必須要利用有效的方式或是平台,把台灣當今所有的工業量產品,在過去缺乏品牌意識、缺乏美學意識而造成的現象,應該要透過設計的能量去改變。

奇想創造執行長謝榮雅:設計與Maker結合,才是台灣的核心創新力

▲這就是那台在現場展出的空氣清淨機。

他不諱言,目前在國內的工業設計,理性的部分(實用面)與感性的部分(美感面),的確存在很大的落差。但是他認為現在無論是製造業的廠商,或是現在在線上的設計師,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把這個落差克服掉。只要我們投注在這方面,他相信未來就算是空氣清淨機或是其它科技產品,擺在所謂的文創產品中也不會有突兀感。

同樣的,在設計端的設計師,設計者因為不懂台灣產業、不懂工業,所以我們永遠看到在所謂的文創園區、文創商店中,設計師永遠都在賣T恤、筆記本、小物品。設計師必須要走出自己的領域,與其它產業相結合,才能真正把自己的創意投注出新的生命。

畢竟,並不是每個設計師都有像謝榮雅一樣的機會以及機運,可以認識這麼多的產業,瞭解這麼多的需求。因此,產業與設計透過一個平台來整合,將會是台灣未來的重要趨勢。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