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眼鏡來臨,人們不用再當低頭族

Google 眼鏡來臨,人們不用再當低頭族

智慧型手機和網路的發達帶給我們不少生活的便利,我們甚至可以不用透過實體接觸就能完成好多事情。隨著科技的發展,過去那些不可能的事慢慢出現在我們生活之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而且現在 Google 拿出一副眼鏡,又試圖要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位於手機的世界

你多久沒有好好看這個世界了?在人手一隻智慧型手機和 Facebook 帳號的時代,到了一個景點第一件事是打卡,吃飯前第一件事則是拍照上傳到網路上。那種人人低著頭看著螢幕對話的畫面,已經由辦公室移動到了戶外。

過去我們坐在辦公室的時候,既使是站起來就能說話的距離也會用 MSN 對話。現在我們即使一同出遊,兩個人還是會看著各自的手機玩了起來。人都很寂寞,在網路上因為不認識對方,可以找到更多互相取暖的理由,有時看著 Facebook 的讚就能覺得有人在關心你,所以才會對著螢幕滑來滑去。但也因為這樣,常常會忽略掉了身邊的人。

智慧型手機帶來了便利,但你是不是到哪都滑著你的手機呢?那些壯麗的景色在手機上是看不到的,身為低頭族的我們,其實已經因為手機而錯過更多事,甚至是影響到你的安全。最近立委正打算要修法,讓開車的時候禁止玩手機,違規要罰3000元。比起打電話來說,滑著智慧型手機確實會更讓人轉移注意力,尤其是視覺。不少人正在想,也許有個方式能讓我們抬起頭來,這時就出現了 Google 眼鏡的概念。

當眼鏡也能上網

Google 眼鏡帶給我們新的幻想,我們每天張開眼睛不用再拿著一隻手機,而是戴上眼鏡。那系統會告訴你今天的行事曆或是有誰給你個新的訊息,出門不用查資料,只要利用眼鏡的 Google 地圖就能幫你導航,那畫面就好像在玩遊戲一樣,只要照著箭頭走,就能找到你要的寶物。

資訊眼鏡的概念很早就有,在科技和網路還不普及的時候,漫畫中七龍珠就有了「史考特」這種戰鬥力偵測眼鏡,只要戴上按個按鈕就能知道對方的戰鬥力。後來也有不少實體的研究,都想要把更多資訊顯示到那小小的眼鏡裡,但最後由 Google 來展示這個夢想,似乎有更真實的感覺。

Google 眼鏡來臨,人們不用再當低頭族

▲不少人小時候都應該會想要有一隻「史考特」

Google 有著 Android 的行動系統技術,同時也有多到數不完的網路服務,這個概念讓 Google 來完成確實是很有說服力。這個產品其實也並不複雜,只要利用 Android 系統,配上前鏡頭和語音辨識裝置,再利用3G或4G網路,即可完成不少互動。而且更讓人期待的是,這玩具也許只要不用花大錢就能買到,那眼鏡成本其實比起手機要來的便宜多了。

Google 眼鏡來臨,人們不用再當低頭族

▲拍照不用再拿出相機,只要喊一聲「拍照並上傳」就能把你看的分享到網路。

Google 眼鏡來臨,人們不用再當低頭族

▲直接利用 Hangouts 就能做到視通話,把你現在看到的畫面傳給你的好友。

由影片我們可以看到 Google 眼鏡可以做到的事非常多:

  • 查詢、更改 Google 行事曆
  • 和 Google+好友互動
  • 查詢時間、天氣
  • 提供交通訊息、戶外和室內導航
  • 音樂播放
  • 撥打 Google+ Hangouts 視訊電話
  • 拍照並上傳到 Google+
  • Google 搜尋
  • Google Latitude 打卡

Google 眼鏡取代我們的世界之後

雖然目前功能看起來都還是圍繞在 Google 服務上,但其實有非常大的部分已經和手機重疊,也許未來 Google 眼鏡會取代手機。比較誇張一點是演變成像是攻殼機動隊那樣,只要用眼睛就能上網、和另一個人連線通話,對到人還會顯示那個人的 Google+ 帳號,這種世界似乎不是這麼遠。

Google 眼鏡來臨,人們不用再當低頭族

▲也許再過幾年,我們走在路上看到的不是低頭拿著手機,而是看著眼鏡上的螢幕。

當眼鏡取代手機之後,我們看的是另一個不同的世界,真實世界會和虛擬的資訊互相交錯,也許帶來更多的方便,低頭族也會慢慢消失,但當我們看著對方的時候,也許焦點會是在眼鏡上那一個個跳出來的訊息框。

▲當畫面太多資訊的時候,走路可要小心一點。

延伸閱讀:

4月1日!Google Maps 推出勇者鬥惡龍地圖,另有 7項新功能

Sony 3D 頭戴式影院 HMZ-T1 搶先玩,給你 750吋螢幕感受

無敵小恩恩
作者

我只是個打字的。

使用 Facebook 留言
3ed1168e0114d3432da6661cda41d16b?size=48&default=wavatar
1人給推

6.  XDD (發表於 2012年4月06日 18:48)
這跟2007年的一部日本動畫"電脳コイル"(電腦線圈)
中人們所戴的眼鏡有相同的構想 期待能夠實現動畫中的場景
4cda01644ba86c8c36dceefb30f4adb8?size=48&default=wavatar
7.  Thomaas (發表於 2012年4月06日 20:34)
有人願意把電磁波一直掛在太陽穴附近嘛!?

走在路上眼鏡如何判斷是誰下指令!?

電池能用多久!?CPU與其他零件如何極小化到眼鏡架上!?

事實上, 感覺根本沒有取代Mobile phone的能力

至少3~5年內不可能
765dceabbef1428dc1435b6bcd79ebb3?size=48&default=wavatar
8.  JJ (發表於 2012年4月06日 20:58)
話說回來,如果這玩意兒可以弄成利用藍芽與現有手機連動的一種選購周邊或許更有賣點(≧▽≦)
反正現在有使用耳掛式藍芽耳機的人也不太顧慮啥電磁波的問題<( ̄︶ ̄)>
Ed6adbd809263027776c7ce261c7587d?size=48&default=wavatar
9.  RB (發表於 2012年4月06日 21:18)
※ 引述《Thomaas》的留言:
> 有人願意把電磁波一直掛在太陽穴附近嘛!?
你在找我嗎<( ̄︶ ̄)>
097f3ff3577e8745ca70ed6102f6d3fe?size=48&default=wavatar
10.  Bruce (發表於 2012年4月06日 22:58)
※ 引述《aa》的留言:
> 一下看遠一下看進 不會目幹嗎?

不會
螢幕雖然在眼前
但是焦距還是可以擺在遠方
可以參考最近Epson出品的穿透式頭戴式顯示器
A66de8a5344c993b7395532317e1ceca?size=48&default=wavatar
2人給推

12.  Watson (發表於 2012年4月07日 01:40)
※ 引述《Thomaas》的留言:
> 有人願意把電磁波一直掛在太陽穴附近嘛!?
早就有一大堆人天天掛著藍芽耳機了,Google創辦人Brin也自己親自測試了 http://images.plurk.com/tn_05f8a135cbefa8d4fd262f0fa582a8bc.gif
真要說電磁波強,太陽才是最強的,而且會導致皮膚癌

> 走在路上眼鏡如何判斷是誰下指令!?
據推測,這款眼鏡應該是Andorid裝置的擴充顯示介面,所以操控可以直接用Andorid裝置控制。

> 電池能用多久!?CPU與其他零件如何極小化到眼鏡架上!?
同上,這款眼鏡只要負責顯示、拍攝和定位就好,剩下都交給和其連結的Andorid裝置

> 事實上, 感覺根本沒有取代Mobile phone的能力
擴充實境本來就沒要取代真正的LCD螢幕,他有其特定的應用領域,在定點的時候大部分的人絕對還要會想要用LCD螢幕來工作。

> 至少3~5年內不可能
請看第一張圖喔,可參考其他網站新聞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2/04/06/google-project-glass-sergey-brin/
已經算是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雛型系統了,你可能要把你的話吞回去了 ╮(╯_╰)╭
439a04c0be9b5e562fea4a53169425d6?size=48&default=wavatar
2人給推

13.  阿家 (發表於 2012年4月07日 08:09)
真好笑

整天一直強調電磁波

光也是電磁波的一種阿XDDDD

要反對也要有點實際的東西

不是一直講電磁波就會贏了
915d9803ff03194e0541a773a73c40b3?size=48&default=wavatar
14.  S (發表於 2012年4月07日 08:50)
※ 引述《aa》的留言:
> 一下看遠一下看進 不會目幹嗎?

會啊會目幹,千萬不要用
A66de8a5344c993b7395532317e1ceca?size=48&default=wavatar
1人給推

16.  Watson (發表於 2012年4月07日 13:55)
※ 引述《jods》的留言:
> 以後路上就會有一堆自言自語的白痴
不用以後,現在就已經一大堆整天載著藍芽耳機的送貨員、司機甚至是水電工,你可以問他們這樣覺得白不白癡
926497d1cb308069f5a9138e4025ee82?size=48&default=wavatar
17.  QWQ (發表於 2012年4月09日 10:57)
這眼鏡以後一定會因為發生太多交通事故被禁用╮(╯_╰)╭
89869c9df3394d5ff166a50a7d72ebc9?size=48&default=wavatar
18.  路人A (發表於 2012年4月09日 15:02)
(≧▽≦) 哇~以後大家就可以像買到像七龍珠裡那個戰鬥力顯示器的設備了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