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星 Z97 Gaming 9 AC,音效掛帥主機板深度解析

微星 Z97 Gaming 9 AC,音效掛帥主機板深度解析

ADVERTISEMENT

微星 Gaming 系列主機板起源在 Intel Z77 晶片組世代,歷經後續 Z87 晶片組的改良,再到 Z97晶片組的集大成產品,目前產品線中屬 Gaming 9 AC 最為頂級,也是微星在主機板上的顛峰之作,將音效部份發揮至極限,將改變一般使用者對於內建音效堪用的看法,微星這次顯然下過一番苦心。

主機板不再只是主機板

隨著 Intel 將以往超頻功能鎖死後,主機板廠商可以發揮的行銷重點就缺少了一項。一般人可能會發現在 P55 晶片組時,廠商大力鼓吹多相處理器電源迴路,但到了 Z68 晶片組之後就逐漸少了這類型宣傳口號,反而開始主打網路晶片、音效晶片等功能,以往高階主機板上的超頻性能指標從此不復見。

這個主要原因也得歸咎於超頻型態的改變,非 K 系列除了不能調整倍頻之外,連帶因架構改變,外頻也沒有辦法大幅度超頻。第一代 Core i 外頻可大幅度調動的傳統並沒有交接給新產品,隨之而來的是僅 K 系列擁有較大幅度的可超頻空間,但超頻樂趣僅止於倍頻有調整空間,外頻調整空間小而變得無趣且耗費鉅資。

這時候廠商也看準了超頻不再是消費者願意花錢購買的主因後,將矛頭導向主機板附加價值上,如本來就在主機板上的三巨頭:音效、網路、第三方儲存裝置晶片,廠商漸漸將這些以往不曾作為主打項目的次要賣點提昇地位,隨之而來的則是越來越豪華的音效設計、高階網路晶片,還有更高速的儲存裝置介面。

Gaming 設計理念

不同於華碩 ROG 系列多面向的客群,微星 Gaming 系列只著重遊戲部分,在處理器電源迴路上並不是以極限超頻的規模進行設計,但也並非完全不能超頻,僅只是沒有 OC 系列的功能多、細。

這麼做的用意則是降低主機板成本,同時也將售價壓低,讓僅只是需要單一功能的消費者,能夠以更低廉的花費取得更實用的功能。當然這一點對於廠商與消費者還有其他競爭對手之間,存在一個無形的壁壘,產品定價是個問題,功能性與競爭對手間的差距是另一個問題,消費者願不願意買單則是最終的問題。

微星 Z97 Gaming 9 AC,音效掛帥主機板深度解析

▲微星 Z97 Gaming 9 AC 採用黑色系主視覺。(點圖可放大)

12 相處理器、1 相記憶體供電迴路

在處理器供電迴路上,Z97 Gaminng 9 AC 採取 12 相數位電源迴路設計,藉由 Intersil ISL6388 這顆 6 相控制器,搭配 6顆 Intersil ISL6611A 相數倍增晶片,能夠 1 晶片帶 2 迴路。由於 Intersil ISL6611A 內建 MOSFET Driver,所以主機板上不會看到類似於 IR3535 MOSFET Driver 等晶片。

MOSFET 則是採用 NIKO Semi(尼克森)所生產的 1 上橋 PK616BA 與 1 下橋 PK632BA 組成,也是目前微星 Gaming 系列中常見用料,一樣的方案有 Gaming 7 所採用。電容濾波的部份,高壓輸入濾波由 6 顆日系 NCC 270μF 電容,搭配 12 顆 SFC 電感並聯組成,輸出濾波則是 10 顆 330μF 鉭質電容組成。

12V 輸入則是單 EPS 8pin,另外也具備輸入電感,用以高壓濾波,並未採取雙電源輸入設計。不過實探整個迴路設計,12 相迴路加上耐電流的元件設計,應以雙輸入設計為佳,但是由於 Gaming 系列並非以極限超頻為主要特色,所以沒有雙電源設計也尚屬合理。

記憶體供電迴路則是單相設計,主控晶片為 uPi Semi 生產的 uP1504,搭配 2 上橋 PK616BA 與 2 下橋 PK632BA,輸出、入濾波都是 2 顆 NCC 560μF 電容組成,搭配單顆 SFC 電感。

微星 Z97 Gaming 9 AC,音效掛帥主機板深度解析

▲黃框:Intersil ISL6388、綠框:12V 輸入電感、淺藍框:高壓輸入濾波電容、紅框:NIKO Semi PK616BA & PK632BA MOSFET、藍框:輸出濾波電容。(點圖可放大)

微星 Z97 Gaming 9 AC,音效掛帥主機板深度解析

▲紅框:Intersil ISL6611A MOSFET Driver。(點圖可放大)

微星 Z97 Gaming 9 AC,音效掛帥主機板深度解析

▲黃框:uPi Semi uP1504、紅框:NIKO Semi PK616BA & PK632BA MOSFET。(點圖可放大)

PCH PCI-E 通道分配,簡單但具有缺陷設計

各家的 Z97 晶片組上,大多存在一個問題,晶片組原生提供的 PCI-E 通道數不足,僅能以共用甚至是共享頻寬的設計解決。當然這個問題一直都存在,但在以往不常發生的原因在於各家第三方晶片數量不多,並不太會產生這類型問題。目前由於 M.2、SATA Express、USB 3.0 擴充晶片陸續加入,導致了目前通道數量嚴重不足的情形,這也考驗廠商對於裝置間的頻寬分配上的技巧,分配得當使用者使用起來並不會產生太多問題,分配不當則是會造成不小的困擾。

Z97 Gaming 9 AC PCI-E、SATA 6Gb/s、USB 3.0 切換關係:

PCH 原生 6 條 PCI-E 通道

PCI-E #1 接 Killer E2205 提供 GbE 網路

PCI-E #2 接 ASMedia ASM1061

PCI-E #3 接 ASMedia ASM1042

PCI-E #4 接 Intel AC 7260 提供藍牙、無線網路

PCI-E #5 接 ASMedia ASM1184e,分配給 3 條 PCI-E x1 插槽

SATA6G #5、6 接 Quick Switch 轉 M.2,或者藉由子卡轉為 SATA Express

USB 3.0 #5 接 ASMedia ASM1074

USB 3.0 #6 接 ASMedia ASM1074

可以看到切換關係簡單並不複雜,但眼尖的讀者可能會發現 PCI-E #6 怎麼不見了,原生可是 6 條 PCI-E 通道,這部份純粹是微星沒有將該通道啟用。具體原因編輯猜測設計上原先打算導入 USB 3.1 晶片,該晶片需 2 條 PCI-E 通道連接,而最終產品並沒有辦法搭載該晶片,故最終出現這個通道空餘的問題。

至於為什麼說通道分配簡單但有缺陷設計,原因在於 USB 3.0 的設計問題,可以看到微星取了 2 個 USB 3.0,連接 ASMedia ASM1074 這顆 USB 3.0 Hub 晶片,提供 I/O 背板上面的 6 個 USB 3.0 埠。也就是說這 6 個埠將會分別共享 USB 3.0 5Gb/s 頻寬,而原生的 USB 3.0 則是全數用於前置面板上,問題即在這裡。當使用 USB 3.0 硬碟擴充盒的時候,甚至是多項設備時,接入 I/O 背板因結構上為 Hub 設計,效能並不會較高,微星並沒有預留 2 個原生 USB 3.0 埠在 I/O 背板上則是較大的問題。

微星 Z97 Gaming 9 AC,音效掛帥主機板深度解析

▲PCI-E 插槽可用頻寬為 x16、x0、x4 或者為 x8、x8、x4,全數頻寬皆由處理器所提供。(點圖可放大)

微星 Z97 Gaming 9 AC,音效掛帥主機板深度解析

▲提供 8 個 SATA 6Gb/s 或者 6 個 SATA 6Gb/s,加上 1 個 M.2。(點圖可放大)

微星 Z97 Gaming 9 AC,音效掛帥主機板深度解析

▲背板 I/O 提供的輸出、入介面眾多,但 USB 3.0 埠皆非晶片組原生。(點圖可放大)

下一頁:音效處理

qhua
作者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