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Nikon原廠,談他們如何設計出旗下最輕小的數位單眼 D5500

專訪Nikon原廠,談他們如何設計出旗下最輕小的數位單眼 D5500

在上週的CP+展覽,我們看到Nikon推出了旗下首款星空攝影相機D810A,以及多款COOLPIX系列的隨身相機,看到Nikon今年可以說是全方位的產品策略。不過在CP+展覽稍早之前,Nikon才推出旗下最輕、最小的一款入門級數位單眼相機D5500,同樣也是話題之作,因此我們也在CP+期間訪問了Nikon原廠,談一談D5500的設計以及特色。

D5500的設計目標?

在這次的採訪中,由Nikon原廠負責D5500的產品經理大石啓二來為我們講解有關於D5500的設計理念,以及相關的細節和設計目標。並且幫我們與Nikon旗下的其他款DSLR比較,來協助我們明白D5500的技術與定位。

專訪Nikon原廠,談他們如何設計出旗下最輕小的數位單眼 D5500

大石啓二先從目前Nikon的DSLR全產品線來解釋,從目前Nikon的產品線來看,這是目前Nikon旗下從入門級的D3300到頂級的D4S全DSLR產品線的佈局,其中包括了上週才在CP+發表的Nikon旗下首款星空攝影用的DSLR D810A。

專訪Nikon原廠,談他們如何設計出旗下最輕小的數位單眼 D5500

D5500的定位為D5300的後繼機種,為最佳化的入門級DSLR。主要的目標群為入門級的DSLR使用者,以及目前還沒有DSLR的使用者。而針對這個部分的使用者,他表示Nikon在研發新產品的時候,取決均是以客戶的考量為優先。

Nikon在2013年的時候,在美國以及歐洲,針對使用者進行過一項調查。在當時的調查中,他們確認了相機的大小以及重量,確實會影響消費者採購的意願。而在亞洲以及日本,由於微單眼相機非常流行,因此也讓他們更確信這一點。因此在考量新一代的入門級單眼(也就是現在的D5500)的時候,他們的目的首要就是將這一款產品,要變得更小、更輕。

專訪Nikon原廠,談他們如何設計出旗下最輕小的數位單眼 D5500與前一代D5300相比,在尺寸方面,D5500在外觀縮小到124x97x70的尺寸,而在重量上也從原本的480g減到420g的重量(不含鏡頭)。

 

相比大感光元件EVIL相機,D5500有什麼優勢?

當DSLR的體積越來越小,漸漸地與EVIL無反光鏡相機,也就是俗稱的微單眼相機越來越像的時候,這兩者看似越來越沒有差別。兩者都有著體積小巧,而且又可以交換鏡頭的特色,難免讓使用者產生混淆。而且,現在EVIL的市場擁有龐大的使用族群,將體積縮到小巧的D5500,又有什麼優勢呢?

專訪Nikon原廠,談他們如何設計出旗下最輕小的數位單眼 D5500

▲D5500是否會打擊到自家Nikon 1系列的無反光鏡相機的市場?

提到這個問題,大石啓二表示,在Nikon認為這是兩個不同的客戶群。

EVIL相機有著攜帶方便的優點,機身可以壓縮到相當薄。你可以放到隨身的袋子裡頭隨身帶著走,如果搭配餅乾鏡,攜帶起來甚至可以做到幾乎毫無感覺的地步。但是相對來說,因為機身較輕,如果裝上較重的鏡頭,握持上會有一種頭重腳輕的感覺。因此你也很少會看到有人拿著EVIL相機然後配上大砲等級的鏡頭。

而D5500雖然在機身上極力做到輕、小,但是也有考慮到握持度的問題。雖然機身比D5300小,但是在握持的深度上,過去D5300的握持深度為19.5mm,而D5500則增加到27mm,因此你在掌握D5500的時候,指頭可以更貼合機身握把,拍攝起來也會更加穩定。

專訪Nikon原廠,談他們如何設計出旗下最輕小的數位單眼 D5500

除此之外,D5500有著光學觀景窗,因此可以看見什麼就拍,並沒有等待LCD螢幕顯示的時間差的問題,不用LCD螢幕的話,用電也會比較少,續航力也會更持久。

另外,D5500延續由D5300開始拿掉OLPF低通濾鏡的設計,成為Nikon旗下第四款無低通濾鏡的機種。拿掉低通濾鏡的優點就是可以提升影像的細節以及清晰度,得到更好的畫質。

 

D5500機身縮小的秘密?

要達到這個機身更輕小的目標,事實上不是單一的技術或是獨立的結果,在各方面都要有全面的考慮。雖然D5500算是D5300的後繼機種,但是在機身結構上,則主要是沿用了開發D750時的技術。

在過去開發D750的時候,Nikon已經開發了獨家的「單體式結構機身」技術,可以將相機的大小以及重量有效地降低。所謂的「單體式結構機身」,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減輕尺寸與重量:

第一,在材料的方面,D5500機身捨棄了傳統的塑料,採用了碳纖維為主要的結構原料,將機身的淨重減低到420公克。

第二,在設計上,過去相機的PCB整合式電路板與感光元件是分開的,因此在尺寸上會需要更多的空間。而D5500將感光元件與PCB整合式電路板置於同一平面,因此就減少了需要的空間,也可以讓相機尺寸更小。

專訪Nikon原廠,談他們如何設計出旗下最輕小的數位單眼 D5500

▲這是前一代D5300的電路板以及感光元件。

專訪Nikon原廠,談他們如何設計出旗下最輕小的數位單眼 D5500

▲這是D5500的電路板以及感光元件,由於採用了單體式結構機身的技術,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電路板尺寸的縮減。

雖然說在機身結構設計上採用的是與D750相同的「單體式結構機身」技術,但是他們進一步解釋,D5500並非只是將D750的內部設計改版、推出這麼簡單,事實上整個內部的電路設計、結構也重新調整。

 

與D5300相比,D5500在功能上有什麼不同?

除了前面所說的,在機身的尺寸以及外觀變小,以及握把變深之外,在功能上D5500還有哪些地方與D5300不同呢?

首先是拍照的性能,與D5300相比,雖然兩者同樣都是2400萬畫素的感光元件,也是同樣的EXPEED 4影像處理引擎,但是在ISO最高值從原本的12800達到了25600,而且他不但與D5300一樣可以拍攝FULL HD影片,而且它還能夠拍攝一秒60格的影片,影片的效果也會更流暢。

專訪Nikon原廠,談他們如何設計出旗下最輕小的數位單眼 D5500

再來當然是螢幕。Nikon在入門級單眼系列中,從D5000開始就推出了翻轉螢幕,不管是低角度或是高角度都可以拍攝很方便。不過一直到D5500才將觸控螢幕加入。觸控螢幕的加入,除了觸控之外,另外代表的是操控介面、功能的新改變,關於這點在後面會補述。

另外還有一點,是關於暗角的改善。在某些情況下,因為攝影鏡頭的設計而造成畫面邊緣亮度降低的狀況,D5500可以透過影像處理的功能來減輕邊緣暗角的狀況。過去這種暗角控制的功能,只有Nikon的FX相機才有這樣的功能,D5500是首款DX的相機也具備暗角控制的功能。

 

為什麼這個時候才推出觸控螢幕?時間是否有點晚?

雖然說在DSLR機身上推出觸控螢幕並不稀奇,不過Nikon一直到現在推出D5500才加入了觸控螢幕,卻不知道這個時間點又是怎麼決定的?

大石啓二表示,D5500加入觸控螢幕的功能的確是比其它的競爭對手比較晚,但是之前他們在D5300推出的時候,則是領先了對手,首先推出GPS、Wi-Fi等功能。以Nikon來說,並不會因為別人推出什麼功能,而匆匆把那個功能加入。而是會先觀察客戶的需求到哪裡,Nikon才針對客戶的需求而推出產品。

因此,雖然之前他們已經在其它機種加入過翻轉螢幕的功能,現在直到在設計D5500的時候,目標鎖定在要做出一款最小、最輕巧的DSLR的時候,這時才認為是將觸控螢幕加入的時機。

專訪Nikon原廠,談他們如何設計出旗下最輕小的數位單眼 D5500

▲當你將眼睛接近觀景窗的時候,相機會自動偵測,並關閉螢幕。此時螢幕會變成另一個Fn功能鍵,比方說移動手指頭就可以快速選取對焦點。(圖片來源:Nikon官網)

而且,Nikon認為觸控螢幕並不僅只是另一個「光學觀景窗」而已。如果是這個邏輯的話,當使用者利用光學觀景窗取景的時候,這個觸控螢幕就失去了功能。但是Nikon的設計則是更進一步,當你利用觀景窗取景時,觸控螢幕還可以當作是對焦點的選擇、曝光值調整的快捷按鈕,只要透過手指頭滑動就可以進行設定。

專訪Nikon原廠,談他們如何設計出旗下最輕小的數位單眼 D5500

以D5500的對焦點來說,它可以提供給你39個對焦點,如果依照傳統的用法,你需要透過功能按鍵慢慢移動,才能找到你要的對焦點,需要按很多下的按鍵。而透過觸控螢幕,只需要手指滑動一下就可以,將大幅節省使用者的時間。

因此,並不是觸控螢幕推出的時間點比較早或比較晚的問題,而是這個觸控螢幕是否真的能夠帶給使用者便利、實用的感覺,才是他們考量的重點。

 

為什麼在增加了觸控螢幕的情況下,D5500卻更加省電?

D5500的電池續航力相當的高,官方的說法是820張,比前一代D5300提升了36%,但實際上使用還更高,在不開內閃的情況下拍攝千張以上是沒有問題的。在增加了觸控螢幕的情況下,還能更加的省電,是如何辦到的呢?

專訪Nikon原廠,談他們如何設計出旗下最輕小的數位單眼 D5500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在之前說明機身結構的時候,有稍微解釋了一些。事實上。其實加不加觸控螢幕,對於電力的影響微乎其微,並沒有大家以為的會耗電特別大。至於D5500的省電,則是從別的地方而來的。D5500在設計上其實並不是根據某一款機種為藍本,然後在原有的基礎上去進行設計。而是為了達到最佳的效果,而將整個電路的設計完全改變。

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機身內用到的馬達。D5500雖然採用與D750相同的「單體式結構機身」,但是在設計上還是有所不同。過去D750機身內有三個馬達,第一個馬達是用來將反光鏡帶動、第二個是用來調控光圈,第三個是快門。但是發展到了D5500,則是將這三個功能,都用同一個馬達來進行,機身內僅有一個馬達。透過這樣的方式,得以將機身內部的空間減到最小,同時也會節省部分的電力。

 

為什麼拿掉了GPS的功能?

之前在D5300推出的時候,內建有Wi-Fi、GPS等的功能,但是到了D5500的時候,Wi-Fi功能雖然還在,但是讓人意外的是,GPS的功能卻不見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大石啓二表示,在設計的過程中,最難的永遠都是「減法」。拿掉GPS就是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最困難的決定。

專訪Nikon原廠,談他們如何設計出旗下最輕小的數位單眼 D5500

之前推出D5300的時候,他們在D5300加入了Wi-Fi、GPS的功能,市場的反應都相當不錯。這證明了在目前人們幾乎都有智慧手機的普遍性的情況下,相機必需要與智慧手機等行動裝置產生互動、連結,透過這些方式帶給消費者更多的便利性。

至於GPS,人們習慣到世界各地去遊玩,透過GPS的附加資訊,可以方便相片的管理以及拍照地點的資訊,對於使用者要將相片上傳到雲端、分享到社群等等的需求,一樣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功能,他相信這也是未來數位影像設備的趨勢。

而當他們在設計D5500的時候,原本是希望能將兩個功能都沿用下來,帶給消費者同樣的便利。但是在要將相機最到最小的任務前提下,他們發現GPS的模組佔用了太多的空間,同時又評估人們需要將相機與手機連接的需求,遠大於GPS記錄拍攝資訊的功能。於是在取捨之下,他們選擇了保有Wi-Fi的模組,但取消了GPS方面的功能。

 

Nikon的下一步?

我們看到了相機市場的變化相當快,從過去的EVIL相機引領過一陣風潮,而現在新竄起的則是像是GoPro這一類的運動相機,以及Sony QX系列引領風潮的無機身式相機,都是最近熱門的話題之作,Nikon的下一步又會是什麼呢?

不過,很可惜地,Nikon方面維持日本廠商一貫嚴謹的態度,僅說它們的確有研發新產品的計畫,但是在未公開之前,都不能進行任何的說明。

雖然如此,他們也表示,的確相機與手機之間的連動,是Nikon看到的未來的趨勢。這也是為什麼最近推出的一連串COOLPIX以及其它系列的新機,都將附加Wi-Fi功能列為優先的順序。

不過,相機與手機之間的互動方式,則不限於目前在市場上我們所看到的這些模樣,Nikon不斷地在思考,要如何透過Wi-Fi的溝通,讓手機與相機之間的互動會更好。而他們也認為,在未來數位影像的市場中,「分享」是一個很重要的驅動力量。未來Nikon的發展,也會朝向這個方面去努力。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