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等待不如自己來!哈爸與他的「LASS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伙伴們要自己保護台灣環境

與其等待不如自己來!哈爸與他的「LASS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伙伴們要自己保護台灣環境

現在我們可以用Google地圖一目了然地知道全國各地的車流量,這對於我們掌握交通資訊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更多看不見的資訊,其實對於我們的生活環境品質更重要,比方說空氣品質這件事,在空氣中有很多看不見的危機,如果你點一下地圖就能看到相關資訊,那將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品質更美好。

不過,聽起來像是環境監控這種工作,不是政府該做的事情嗎?說的也沒錯。在過去,這種環境監測系統多半是由官方、特定機構,或是擁有龐大雄厚財力的集團來主導。而身為一般民眾,只能夠每天看報紙傻傻的等待,看看立法到底通過了沒,一年又一年的期待。

但,現在已經是物聯網時代,也是社群時代,我們真的還要靠著政府、財團哪一天想通了,才來實現我們的夢想嗎?

Maker界的「哈爸」有不同的想法。與其靠別人,在這個自造者的時代,為什麼大家不挽起袖子一起來動手,自己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呢?這就是LASS(Location Aware Sensor System)「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開源計畫的緣起。

而在12月10日,由MakePro主辦的LASS社群見面會活動中,T客邦透過這場活動瞭解了LASS計畫,以及感受到在自造者時代,原本分散在台灣各地的自造者們,可以透過同一個理想以及熱情,發揮出多大的力量。

與其等待不如自己來!哈爸與他的「LASS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伙伴們要自己保護台灣環境

 

 

LASS(Location Aware Sensor System)開源計畫

過去由官方主導的環境變化即時監測計畫,像是空氣品質、大地防災(如土石流預警)、公共建設監控(如橋樑),這些都需要將監控系統的機制遍佈在全國各地,監控系統的據點建立的越多,數據當然就越詳細,也能得到越完善的資訊。也因為這個原因,這種環境監控系統,不是一個人或是三五個人懷抱著理想以及熱情就能搞定。

但是現在國內自造者的的勢力漸漸崛起,知識、能力已經慢慢變得不是問題,那麼是否能夠靠著這樣的一股勢力,由人民自己發起環境監控系統,由下而上的將環境感測系統建立起來呢?這就是LASS計畫的原始想法,希望讓關心台灣環境資訊的任何人,都可以自己輕易架設起來LASS,把自己蒐集到的資訊分享出去,然後其它關心某地環境資訊的人,就能在地圖上輕鬆的查閱。

哈爸本身是晶片設計公司架構師,熟悉Linux、嵌入式系統以及軟體設計,是自造者圈中的名人。當初他提出這樣的想法時,建構出來這個具備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架構,稱它為LASS,並將所有原始碼都開放出來,為就的是讓更多人能自己架設環境感測裝置並分享出來。

哈爸表示,這整個系統的架構雖然是他設計的,但是自己的能力有限,當然不可能每一個領域都懂。有很多地方是他也不知道的,遇到這種不知道的領域,當然就是開口去問別人,別人也不知道,那就自己找答案、找專家,其中社群有很重要的幫助。

與其等待不如自己來!哈爸與他的「LASS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伙伴們要自己保護台灣環境

 

LASS開源社群成長的關鍵

LASS計畫大約是從六月份開始發想、架構,一直到八月份才成立LASS計畫的FB,然後到8月27日在MakerPro的活動中第一次公開發表,這也是整個LASS社群的起點。

哈爸提到了「Maker Movement」(創客運動)這個今年很夯的名詞,「我不知道什麼是"Maker Movement"的定義,但是或許可以從LASS整個專案的進展,可以感受到"Maker Movement"到底是什麼。」

他表示,一開始召集Field Try專案的時候,要花十天才能把專案成形;後來做飛天感測的專案時,花了三天的時間專案就成形了;再接下來的農業感測專案則只花了12個小時就成形。

「12個小時,包括我把整個專案要做什麼講出來,然後找到專案的苦主(負責人)、同好、贊助商找到,專案可以成形,12個小時就搞定了。相當於你現在回去,一覺醒來,一個專案就上路了。」哈爸表示,這就是社群的力量。「在這個時代,千萬不要單打獨鬥。」

事實上,從哈爸第一次上台宣布這個計畫,到現在LASS整個專案社群有眾多Maker的參與,也不過三個月的時間。

與其等待不如自己來!哈爸與他的「LASS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伙伴們要自己保護台灣環境

哈爸表示,其實要經營像LASS這樣的一個社群,在開源的社群裡頭,沒有誰是老大,沒有組織架構。但是一個專案要發展,就必須要有架構,才能夠有序的發展。而哈爸找到的方法就是HackPad(雲端共筆服務)。透過這種方式,才能引導大家往共同的方向走。

此外,哈爸也表示,要讓社群成長,其實沒有別的技巧,就是真心經營。真心互相幫助彼此完成手頭上的的芝麻小事,才是王道。

 

Field Try(場測)專案如何推動

要知道在Maker Movement中,一個計畫是怎麼動起來,或許我們可以看看LASS社群的第一個專案:Field Try(場測)專案的推動過程。

專案的負責人陳伶志本身是在中央研究院服務,也是參加哈爸當初八月份的發表會的時候,與哈爸認識的。他表示,當初之所以想到要Field Try,主要就是想要找到一個共同的主題,讓社群的伙伴一起動員起來,比關在門裡紙上談兵要有意義的多。也可以藉此來結合社群中各個伙伴每個人手上的東西,不要再各玩各的。

與其等待不如自己來!哈爸與他的「LASS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伙伴們要自己保護台灣環境

而這個Fierld Try專案選擇的是偵測PM2.5懸浮粒子的環境偵測,PM2.5懸浮粒子是最近很多國人所關心的議題,而陳伶志本身的孩子也有氣喘,當然也很擔心各地PM2.5的狀況。

事實上,這也是一個專案成功的重要關鍵之一:這個專案的主題要有很多人關心,才會有很多人加入參與。

於是陳伶志就與哈爸把這個專案的硬體規格開出來、軟體程式寫出來,然後開始為這個專案設定一個目標。哈爸所設定的目標是希望全台22個縣市都能夠參與,都能有豐富的數據。

為了號召夠多的開發者參與,於是他們使用臉書討論串,以及HackPad。陳伶志表示很幸運地他們的社群參與者非常的活躍,很踴躍發表想法,往往一個晚上沒有參與的話,第二天可能就跟不上了。而之所以這麼活躍的原因,主因就是LASS是完全開放的架構。

與其等待不如自己來!哈爸與他的「LASS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伙伴們要自己保護台灣環境

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們先把軟硬體的指南做好,在HackPad上詳述如何硬體軟體搭配,從無到有把東西生出來。不過由於陳伶志以及哈爸都不經手金錢方面的事宜,因此也有網友在上面發起自發性的團購,幫大家去購買元件。

不過後來因為團購的資訊太多,需求太多,於是陳伶志與哈爸又找到了贊助商,願意提供準備好的零件包,方便大家買回家之後自己組裝。

與其等待不如自己來!哈爸與他的「LASS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伙伴們要自己保護台灣環境

當參與者組裝好PM2.5量測裝置之後,在HackPad上也有提供軟體,讓大家可以透過數位儀表版的介面,看到自己家的裝置上偵測到的即時資訊。當然,有了資料之後,大家最關心的當然是這個裝置測試出來的數據到底準不準。

與其等待不如自己來!哈爸與他的「LASS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伙伴們要自己保護台灣環境

目前環保署也有空氣品質監測網,有定期監測PM2.5的資訊。於是他們將兩邊的圖表比對,發現測出來的資訊其實兩邊是差不多的,也表示有其準確度。

而在這個階段,就有更多的能人加入,開始透過LASS的地理資訊,將所偵測出來的結果以GIS資訊系統的方式呈現。

與其等待不如自己來!哈爸與他的「LASS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伙伴們要自己保護台灣環境

後來又有其它網友,利用大數據的分析工具Kibana來即時分析收集到的統計資料。由於可以即時分析資料,因此後續的應用將可以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也是LASS下一個階段可能發展的目標。

與其等待不如自己來!哈爸與他的「LASS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伙伴們要自己保護台灣環境

除此之外,在過程中,也有不同的社群朋友開發了採用不同開發板的LASS異質平台方案,有些目前也還在開發中。

與其等待不如自己來!哈爸與他的「LASS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伙伴們要自己保護台灣環境

下面是到12/7日的統計數據,為目前LASS的場測專案,全台灣已經佈點的位置資訊。

與其等待不如自己來!哈爸與他的「LASS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伙伴們要自己保護台灣環境

陳伶志表示,當初他們希望透過Field Try可以讓LASS社群的朋友「動起來」,那麼,最後成效如何呢?事實上也證明了在短時間之內,LASS的程式碼在Field Try的這個階段的確高速地熱絡了起來,累積了相當的量。他最後表示,當Maker與社群結合起來,所能產生的能量是相當可觀的。當你真心想要完成一件事情,全社群的人都會過來支持你。

過去,想要打造這種大數據平台,光靠一兩個人根本只是空想,但是,在自造者崛起的時代,每一個自造者都是夢想家,每一個自造者都是實現家。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