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I 亞太區傳訊部副總監談:台灣空拍機的市場發展與其他國家有何不同

DJI 亞太區傳訊部副總監談:台灣空拍機的市場發展與其他國家有何不同

在上週 DJI 官方授權代理商先創國際,在台北三創開設了全台第一家授權零售店,我們透過這次機會專訪 DJI 亞太區傳訊部副總監 安展恒,詢問他對於台灣市場的發展計畫,以及將來的品牌方向,這不僅僅是台灣媒體第一次與 DJI 高層對話,同時也是 DJI 官方首度透露台灣市場的發展與想法。

DJI 是全球空拍機的第一品牌,國內也有許多飛友是 DJI 的用戶,但以往我們在接觸空拍機時,大多面對的是代理商而非原廠,透過這次 DJI 官方授權展售店的開幕,我們也得以與 DJI 原廠第一線的面對面對談。

這次我們專訪的是 DJI 亞太區傳訊部副總監 安展恒,他曾擔任 Dell、Intel、Nokia Siemens、Alcatel 等企業的公關與策略顧問,目前是 DJI 亞太地區的發言人,同時也是香港中文大學講師、香港貿易發展局、電子與電器工業委員會成員。

DJI 亞太區傳訊部副總監談:台灣空拍機的市場發展與其他國家有何不同

DJI 亞太區傳訊部副總監 安展恒

安展恒先生主要負責 DJI 的市場、行銷與公關方面,因此我們在提問的議題上會較不偏向產品的細節,而屬於企業方向與市場反應,以下我們將以 9 項重點 Q&A 的方式,帶大家了解 DJI 官方的更多想法。

Q1:在台灣,空拍機屬於相當新的市場,與世界各地相較,台灣市場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每一個國家的市場都很特別,而台灣的市場特性與香港很類似,共通之處就是科技愛好者普遍較多,舉例來說在整個亞太市場中,就只有香港跟台灣會在新產品上市時去排隊體驗新品,他們會將空拍機視做與手機、電腦類似的產品,並且對於新產品、新科技的接受度普遍較高。若說與香港市場的區隔,主要是香港佔地較小,相比起來台灣有更大的土地來使用空拍機,我認為這是台灣很棒的地方,但若論及新科技的接受程度,我認為台灣和香港是差不多的。

在去年十月我們推出了與以往產品很不相同的空拍機「Mavic Pro」,這款產品為我們打開了很大的一片市場,因為方便攜帶的特性,它為我們吸引了很多潛在消費族群,不僅僅是喜愛空拍機的消費者,包含喜愛旅行、喜愛拍照的人們也開始關注 Mavic Pro,甚至也有不少女性玩家開始接觸空拍機。

現在是一個自媒體的時代,平均每個人擁有 1.5 台手機,而且有一半的使用者都會用手機觀看他們所錄製的影片,相對來說定位不同的產品可以創造不同的需求,空拍機甚至可以是一個社交工具,用來拓展、紀錄、交流旅程以及對世界的見解。

Q2:在 DJI 旗下的產品中,Mavic Pro 是你們相當受到關注的熱銷新品,Phantom 4 則擁有完善功能與支援,在未來的行銷方面會特別推薦給消費者哪一款空拍機嗎?

這可以從我們的全系列產品開始說起,其中 Inspire 與 Matrice 系列,大多用在廣告或是商業用途,而在比較消費取向的產品方面,我們有 Phantom 4 以及 Mavic Pro 兩種機型,其中 Phantom 4 在相機方面的規格較好一些,動態追蹤功能也更好,會比較適合追求拍攝效果、有一定空拍機基礎的使用者入手。另一方面 Mavic Pro 在使用上就比較簡易,適合沒有空拍機基礎的人入門。

每項產品取向都不一樣,每一個人對空拍機的期許也不盡相同,例如有些人是拿來做路程紀錄,有些人則是喜愛拍攝美麗的影像,有些人則是用農業用機噴灑農藥或是監控田地,因此我們不會去特別推銷哪一款產品,我們做的是讓客戶了解自己的需求,並讓客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空拍機。

DJI 亞太區傳訊部副總監談:台灣空拍機的市場發展與其他國家有何不同

▲DJI 去年推出的新產品「Mavic Pro」,以可折疊結構與輕巧的體積造成轟動

Q3:空拍機是一項很需要操作技巧的產品,即便 Mavic Pro 已經是很容易操作的機種,但還是有不少使用者發生「炸機」的狀況,此外玩空拍機也是一項危險性較高的活動,在這方面你們有教育消費者的活動安排嗎?

我們在全球有 NPE(New Pilot Experience)課程,簡單來說它是針對空拍機玩家的 Work Shop 工作坊,包含怎麼去使用以及進階的技巧等,其他例如產品的更新也包含在課程內,目的是讓各位玩家能在二十分鐘內迅速上手。NPE 課程目前以室內進行為主,將來才會有戶外課程的規劃,其他像是 Osmo 系列的產品體驗就會以室內為主。

台灣目前目前還沒有引進 NPE 課程,不過先創代理的 DJI 門市在每週三都有推出 Workshop 課程,除了針對空拍機的課程之外,也會邀請玩家們來分享使用空拍機拍攝的一些心得,且不針對機種想要就可以報名參加。以香港為例,大多數的課程都是在室內講授好,才會驅車至室外適合飛行的地方飛,台灣的課程雖然不是每一樣都會帶出去飛,但將來戶外課程的比重也會漸漸增多。

我們認為課程體驗相當重要,許多消費者通常都是沒有實際體驗過,因為不了解所以沒有購買空拍機,透過這些體驗課程,就可以讓這些人了解空拍機可以做到哪些事情,也不會輕易的「炸機」。許多人操作空拍機時可能會因為樹枝或電線而炸機,而我們課程的第一課,就會教你空拍機不要離開自己的視野,同時也不建議你在晚上使用空拍機。

更精確地說,NPE 是著重體驗的課程活動,而不是一個嚴謹的教育訓練,因此 NPE 課程也不會授與學員證書。其實在對消費者課程上我們要努力的還有很多,像操作飛行是一項技巧,拍攝運鏡又是另一項技巧,雖然我們的產品相對容易使用,但要精通並發揮也需要一定的熟練度才行,在台灣市場上我們也會繼續努力推廣。

DJI 亞太區傳訊部副總監談:台灣空拍機的市場發展與其他國家有何不同

Q4:在去年 DJI 收購了哈蘇這家歐洲老牌的相機廠,為什麼選擇的是哈蘇呢?將來又會與哈蘇進行哪方面的合作呢?

的確哈蘇是一家很有歷史的品牌,它與我們的背景很不相同。眾所週知,DJI 是做無人機起家的全球品牌,而哈蘇則是相機品牌,我們認為空拍機最重要的兩點就是飛機本身與相機鏡頭,因此你也可以在我們旗下產品看到搭載哈蘇相機的空拍機。

哈蘇的相機相當與眾不同,DJI 本身擁有一群使用者,哈蘇相機則有另外一群使用者,而我們與哈蘇合作也會打開一些新的需求,不論對我們或是消費者來說都是很有幫助的。而在新品方面,我們預計會在 Q2 推出一些新產品,但詳細的細節以及產品定位目前仍無法透露。

Q5:我很喜歡你們 M4/3 系統的產品,例如 Zenmuse X5 與 Osmo Pro,但他目前僅能適用三款鏡頭,未來會開發支援更多鏡頭的產品嗎?甚至是電動變焦鏡頭等等。

目前採用 M4/3 可換鏡頭的機種主要是 Zenmuse 以及 Osmo Pro,而 M4/3 是一個開放式的系統,我們的想法是增加給客戶多一點的選擇,在其他鏡頭的支援性上我們也還在討論中。除此之外,我們也有與 Flir 合作推出紅外線鏡頭的機種,因此在相機的系統上,我們還是持相當開放的態度來看待的。

DJI 亞太區傳訊部副總監談:台灣空拍機的市場發展與其他國家有何不同

Q6:Mavic Pro 是一款相當劃時代的產品,可否透露這款新機種你們從最初構思到最終量產經歷了多久嗎?未來會否會像 Phantom 系列有第二代、第三代機種推出呢?

經歷了多久我真的不知道(笑),我們的 R&D 每天都會有很多新想法與新東西出來,Mavic Pro 是嶄新概念的機種,許多部分它無法用之前的科技來規劃,例如折疊設計就是之前所沒有的。

會不會有下一代呢?這真的很難說,就像我們原本是做無人機的,但有誰想到將來會去做手持穩定器呢?像手持三軸穩定器這類產品一開始也沒有在我們的 Roadmap 裡面,後來是有人拿無人機雲台在手上直接拍,加上工程師有這樣的想法,才有 Osmo 這樣的產品出現。

DJI 亞太區傳訊部副總監談:台灣空拍機的市場發展與其他國家有何不同

Q7:近年來有許多低階的消費機種在市場上推出,與之相較 DJI 屬於比較高價的品牌,你們未來會推出更入門的產品加入競爭嗎?抑或維持原有的定位呢?

做一款無人機不難,但要安全且容易使用是很難的,尤其在安全性上更加重要。Mavic Pro 這款新產品已經打開了許多新客戶,我們確實也從它身上體驗到入門市場的潛力,如果將來科技有所進步,例如電池的單位容量可以做到更大、馬達動力可以更強,在高端產品面可能會推出新品,而入門產品也可能受惠於成本降低而推出新品,但這只是一個可能性,我目前仍無法給你一個很肯定的答案,可以確定的是將來我們不會特別偏重於哪一項產品,例如消費級市場,而是會維持入門、中階、高階、商用與農業用等全系列產品的均衡發展。

Q8:目前 DJI 產品在台都是由代理商引進,有考慮將來在台開設官方直營店嗎?台灣 DJI 的代理商也相當眾多,資源上會怎麼分配呢?我想瞭解一下官方的看法。

DJI 在台灣的代理商引進的產品都差不多,銷售產品相互間沒有什麼差異,目前我們也沒有在台開設直營店。在香港銅鑼灣我們有一間三層樓的旗艦店,但為什麼台灣沒有呢?這原因有很多,基本的地點與夥伴固然是第一層考量,但更深的是要考慮到市場反應。目前我們也會看三創旗艦店的反應如何,來考慮下一步的展店方向,至於其他例如 PopStore 快閃店也是可能的規劃。

當然,有一間店面直接去面對消費者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香港就曾遇到一個烏龜養殖戶,他很需要去統計烏龜蛋來確保養殖狀況,但因為烏龜蛋通常在水下難以計數,因此他就利用我們的空拍機加上紅外線鏡頭,去觀測烏龜生蛋的數量。這累用途就是我們當初所設想不到的,因此如果可以開一間店,第一線的了解到消費者的各種需求,這對我們的產品規劃與方向也十分有幫助。

DJI 亞太區傳訊部副總監談:台灣空拍機的市場發展與其他國家有何不同

Q9:隨著空拍機興起,最近無人機導致的意外也逐漸增多,台灣民航局也有意修法增設「禁飛區」,你們對這項法令有什麼看法?會站在廠商的角度與政府溝通嗎?又或是將來成立禁飛區,你們會嘗試教育使用者適合在什麼地方使用空拍機嗎?

每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法令,與政府溝通,進一步了解更多的法規當然也是很必要的,我們對此的態度是很開放的。舉例來說,若是立法增設禁飛區,我們會提供其他國家的作法給政府參考,諸如此類的溝通也是我們將來會做的。

至於使用空拍機的時機與地點,我們無法告訴消費者哪裡可以飛,我們可以告訴你的是哪裡不能飛,這就像賣車一樣,車商不會教駕駛該去哪裡開車,只會告訴你哪裡不能開車。

總結:相對保守的在台行銷 與備受期許的市場反應

透過以上與 DJI 官方的對談,我們可以大略得知官方對於台灣市場的想法,雖然透過三創展店拓展了台灣市場,但整體的市場行銷仍處於觀望期。另一方面,筆者也相當為台灣玩家感到可惜,台灣的空拍機市場極具潛力,無論是飛行條件或是飛友人口都較鄰近的香港來得更好,但香港擁有完整的 DJI 旗艦店以及更好的課程支援,相較起來,台灣還養不起一個有系統的空拍機生態鏈。

即便空拍機在近期造成了許多隱私與安全議題,但它仍是新科技的一部份,工具本身並無對錯,端看使用的人如何使用才是重點,台灣空拍機人口目前還在成長中,教育水準的不一也不免造成諸多亂象,只能說在未來的空拍機推廣上,不僅僅要靠著玩家們的自律,廠商也需要盡到教育與監督的義務,如此空拍機市場方能穩定的發展茁壯,進而讓更多人安全的玩空拍機。

Furch
作者

前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現任furch lab 攝影實驗室站長,Canon Taiwan合作講師、Sony Taiwan講座講師、正成貿易合作講師、Sony Pro Support攝影師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