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 的迷思?除了影片解析度,你更該關心的是「流量」多寡

4K 的迷思?除了影片解析度,你更該關心的是「流量」多寡

隨著錄影技術的進步,現在已經是一個連手機都可以拍攝 4K 影片的時代,但在追求錄影畫質的同時,你可能還忽略了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流量」的問題。

解析度高就是王道嗎?

大家想必對「4K」這項規格不陌生,相較於一般的 Full HD,4K 的優勢在哪裡呢?最直白的解釋就是解析度較高,因此畫質較佳。一般市面最常見的 4K 解析度是 3840x2160,Full HD 解析度則是 1920x1080,前者是後者的 4 倍,理論上畫質是較佳沒有錯。但是當你在使用相機、錄影機或是手機在錄製 4K 影片時,4K 影片的畫質可能不一定會比較出色,尤其當你的螢幕解析度只有 1080p 的時候。

4K 的迷思?除了影片解析度,你更該關心的是「流量」多寡

▲4K 影像解析度是 1080p 的四倍,理應可獲得比 1080p 更好的畫質,但若顯示端不支援且設備壓縮率過高,也有可能獲得不如預期的影像。

影片流量的觀念

在此之前有個觀念要先瞭解,那就是錄影的「流量」設定,流量代表的是影像輸出的數據量,標示單位通常是 Megabit per second,簡寫為 Mbps,意為每秒輸出的 Megabit,需要注意的是 Megabit 不同於 Megabyte,8 Megabit(Mb)=1 Megabyte(MB)。流量代表什麼意義呢?除了代表影片寫入的數據多寡、檔案的大小,也間接表示這則影片的輸出品質(這也關乎到壓縮方式,此處先以同樣壓縮格式論)。 

換言之,我們可以從流量來反推影片的檔案大小,一則 50Mbps 的影片每秒大約會有 6.25MB 的資料量,若錄製一分鐘,影片大小大約就等於 6.25MBX60s=375MB。流量的多寡是不分影片解析度的,一則 4K 50Mbps 和 1080p 50Mbps 的輸出流量都會是 50Mbps,倘若壓縮格式相同,它們的檔案大小會十分接近,或甚至一樣。

4K 的迷思?除了影片解析度,你更該關心的是「流量」多寡

▲在相機或是錄影機上常可見這樣的設定,以上圖的 Pansonic GH5 選單為例,4K 影像流量最高可達 150Mbps(更新韌體後可再提升流量),但也有許多相機/手機沒有標示流量設定。

在許多攝影設備上都可以看到影片流量的設定,通常一則 Full HD 1920x1080 30fps 的影片流量大約在 20Mbps 左右,較高品質的影片會達到 50~60Mbps,而目前主流的 4K 影片流量上限大約都在 100Mbps,少數相機如 Panasonic GH5 可錄製 150Mbps 影片,Olympus E-M1 Mark II 流量可設定至 237Mbps,Canon 5D Mark IV 在錄製 4K 影片時流量則高達 500Mbps。

為何上限大多在 100Mbps 有很多因素,例如處理器無法負荷、記憶卡速度跟不上...等皆是原因,但若沒有相當特殊的要求,使用 100Mbps 錄製剪輯的素材就已經十分夠用,況且在後製與輸出端通常也不支援如此高的影片流量,若上傳至 YouTube 分享也會被進一步壓縮。

4K 的迷思?除了影片解析度,你更該關心的是「流量」多寡

▲即使畫質不同(1080p 與 4K),但剪輯時流量設定相同,輸出影像的檔案大小也會相同。

四倍解析度的矛盾

再回來看 4K 與 1080p 的比較,前者解析度是後者的四倍,那麼若是採用同樣的品質來錄製,前者的流量也應該要是後者的四倍,但實際上卻不一定如此,我們在相機上可能可將 1080p 流量設定至 50Mbps,但在 4K 時流量只能到 100Mbps。解析度是四倍,但是流量只有兩倍,意味著有更多的畫質遭到壓縮。

這代表著在有限的流量內,4K 影片由於壓縮率較高,所能記錄的動態細節是有可能不及 1080p 的,尤其當你的顯示器只有 1080p 時,50Mbps 的 1080p 影片相較於 100Mbps 的 4K 影片,可能還有更好的動態範圍或是暗部細節。

4K 的迷思?除了影片解析度,你更該關心的是「流量」多寡

▲以 iMovie 為例,即便在錄製時使用 237Mbps 的流量設定,但後製剪輯後的輸出流量最高也僅能設定至 38.9Mbps。

這樣還需要錄製 4K 影片嗎?

4K 影片確然無疑是個趨勢,但即便數位影像發展如此快速,高畫質相關的科技卻還仍未十分普及,例如顯示器多半僅支援至 1080p。這個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於你要求的是什麼?倘若是以接案為主的影像工作室,若業主並未要求成品到 4K 的水準,又沒有影像裁切的需求,那麼 Full HD 1080p 就已足矣。若非極端情況,以一般用途來說 4K 影像流量在 50Mbps 就算是夠用,況且經後製剪輯後也一定會有所減損,若沒有理由的堅持錄製最高畫質、最大流量,無論是對拍攝、剪輯、檔案傳輸與管理上都會造成相當的麻煩。

Furch
作者

前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現任furch lab 攝影實驗室站長,Canon Taiwan合作講師、Sony Taiwan講座講師、正成貿易合作講師、Sony Pro Support攝影師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