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報紙才知道變成 YouTube 事實查核來源,訴苦之外維基百科還擔心什麼

看報紙才知道變成 YouTube 事實查核來源,訴苦之外維基百科還擔心什麼

對於全世界不少人來說,社群或是影音網站已經是日常生活觀看新聞的平台,卻因為平台演算法緣故,導致虛構或是杜撰的新聞在這些平台流竄。Facebook 被指責輕忽平台的責任,未善盡內容的責任,導致假新聞影響美國大選。而 YouTube 也面臨類似指責,YouTube 在 SXSW 大會宣佈要在有問題、陰謀論內容影片旁標示維基百科的相關內容。不過,維基百科看來有點意見,透過官方的維基媒體基金會 Twitter 帳號,聲明並未被 Google 知會這項決定,但歷來運用維基百科資源的網站很多,為何要特意撇清呢?

維基基金會罕見批搭便車

儘管不是正式在官網發佈的新聞稿,維基基金會在官方的 Twitter 帳號的發文,顯示為經過理事討論、法務擬稿,為有共識的官方意見。維基基金會官方聲明稿強調並未被知會,也並非公司與非營利組織簽署正式合作協議的合作關係,頗有先在法律上釐清彼此關係的意味。

看報紙才知道變成 YouTube 事實查核來源,訴苦之外維基百科還擔心什麼 

接著維基基金會聲明稿強調維基百科已經成為網路架構的一部分,由 600 百萬人捐款維繫運作,並且由上萬名志工貢獻者撰寫維基百科的內容。

看報紙才知道變成 YouTube 事實查核來源,訴苦之外維基百科還擔心什麼 

維基媒體基金會執行長 Katherine Maher 接受訪問時,提及她跟大家一樣都是看報紙才知道 YouTube 要做的事情:「當 YouTube 的公告出來時,我相當訝異我們並未被知會。」

看報紙才知道變成 YouTube 事實查核來源,訴苦之外維基百科還擔心什麼 

Maher 在 Twitter 的發言串說明很高興時看到其他人認同維基百科的力量,但要需要大眾的協助,才能讓維基百科永續經營。相比搜尋引擎,維基百科比起能提供更即時的世界大事訊息,Maher 強調只是搜尋並不能幫助維基百科維持正確性,需要更多人小心查看包括引用文獻,才能讓維基百科變更好。當然維基百科需要各方的資源協助,不論是編輯、推廣或是捐款,都很歡迎。

網路公司標示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標示授權狀況直接拿來用的例子可多了,維基百科應該早就見怪不怪。很多網站不想額外花資源取得資料時,也是取材維基百科。像是 Facebook 如果沒有大城市的打卡頁面,或是城市總覽頁面,就抓維基百科該城市的內容當作城市介紹頁面;或是 Google 搜尋引擎結果旁邊出現的知識圖譜,內容來自維基百科。不少學生要寫課堂作業,都得靠維基百科。

志工憂造成維基百科負擔

平台上虛假消息、陰謀論、都市傳說盛行的 YouTube,Google 宣佈要靠維基百科當參考,提供有經過查證的資料,與有可能有疑問的影片內容並列。但看來維基百科對這份信任有些話要說。但其實維基基金會還有更深層的顧慮,像吃了悶虧的啞巴,有苦說不出。

前維基媒體基金會理事,MIT 圖書館館員 Phoebe Ayers 評論 YouTube 的行為,除了應該要在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測試平台 Wiki Research 先做之外,也不應該把維基百科視作永續資源,並且擁有無限的免費勞力。另外,也有其他人提及 YouTube 的動作對維基百科的影響。名為 SEMMENDINGER 的維基編輯,擔心會在 YouTube 看陰謀論影片的人,往往是陰謀論的支持者, 有可能引來更多陰謀論愛好者,跑到維基百科,將相關的陰謀論修改成符合他們意識形態。

知識引擎計畫起因 Google 導流流量變少

其實 Google 可是維基基金會企業捐款的前幾名,Google 深知能發展起來,得益於不受限制的文字資料,豐富其搜尋結果列表。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前面提及知識圖譜,卻是上一波維基媒體基金會紛爭的源頭。因為 Google 知識圖譜上線之後,人們搜尋結果出來之後,直接就看知識圖譜整理的內容,很多人不點進搜尋結果前幾名的維基百科網站看內容了,導致維基百科的流量大為減少。

一般來說維基百科不是一般網路公司,不大需要靠排名、網路流量賺錢營利。網路的排名、流量比較是抽象的影響力。對非營利組織,流量下降意味著影響力下降,導致維基基金會高層要思考對應策略。

於是維基基金會高層決定要開發搜尋引擎,並且與支持媒體新創的 Knights Foundation 申請經費,總共花六年時間共 250 萬美元,打造名為知識引擎的搜尋引擎,搶回因為搜尋引擎業者改變作法,導致導流的流量大減。

為了避人耳目,尤其是其他搜尋引擎業者,維基基金會高層決定這一切越少人知道越好。但是就連維基基金會的員工都不看好這麼大的計畫,一旦執行將嚴重消耗維基基金會寶貴的人力,而且在現今搜尋引擎的生態,是否能吸引足夠使用者,又是另一個問題。

對於強調開源、開放行事的維基計畫來說,上述談到的爭議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維基基金會執行長 Lila Tretikov 因知識引擎會衝擊現有搜尋引擎市場,保持低調保密的作法,其實違反維基計畫開放參與,透明的行事準則。維基基金會本身員工除了因工程理由反對如此龐大的計畫,也有些人因為執行長決定開發知識引擎的作法不透明違反維基精神而反對。最後知識引擎計畫最終曝光,維基社群譁然,Tretikov 在內外壓力下辭去執行長職位。

後來維基媒體基金會決定改變方向,不做太大的計畫,而是改善行動瀏覽體驗,還有編輯體驗,確保維基百科的內容有足夠的編輯更新和撰寫,與長期以來,大都是西方白人男性參與編輯的狀況,鼓勵女性多多參與,增加女性相關的內容。

平台業者需要自行解決自己的問題

矽谷的這些科技公司漸漸轉化我們的生活,Google、YouTube、Facebook 都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平台。但人的問題往往很難用工程角度解決,演算法不能解決所有事情。維基百科被不少人信任,工程角度思考平台假訊息、陰謀論盛行,如何解決呢?將維基百科視作有足夠公信力的事實查核網站,是再自然不過了。

維基媒體基金會聲明的弦外之音:我不想再被科技公司吃豆腐,不要把你造成的問題,希望別人幫你解決,你自己需要投入資源嘗試解決。看來我們該看看今年 Google 的企業公關有沒有做好點,以及捐給維基媒體基金會的錢,是否有變多。畢竟幫了這麼多忙,不捐多點說不過去。

TechNews科技新報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