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綜觀國內新聞報導車禍事件頻傳,數據分析「轉向不當」衍生的事故居於肇事主因第二名,其中是否受到「行車視野盲點」的影響,這次我們來到 ARTC 車測中心,實際探訪發現盲點固然有所影響,但用路人需具備的防禦駕駛觀念卻也更加重要。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根據交通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民國 98 年之後國內發生的車禍案件數攀升的相當迅速,而事故中的受傷人數也呈現正增長狀態(死亡人數則是下降),分析原因除了最主要的未依規定讓車(20.72%),再來就屬於「轉彎不當」(13.06%),ARTC 認為其中或許受到「行車視野盲點」的影響,早在多年前他們就大力推廣「防禦駕駛」的觀念,如今更希望透過科技與駕駛輔助系統,進一步地降低事故發生的機會。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由於車輛本身設計的因素,駕駛人的視野無不備 A、B、C 柱等結構影響,進而造成視野盲點的存在,傳統上係透過後視鏡來克服,但幫助其實十分有限。就小型客車來說,因 A 柱的死角進而肇生的轉向事故就時有所聞,更遑論大貨車、連結車的視野死角。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 ARTC 利用暗房與燈光模擬駕駛人視線,藉由反射光來檢測後視鏡是否合乎規範,其中雷射標線與後方白板的格線,都是檢測的重要基準依據所在

在當日 ARTC 車測中心就特別準備聯結車頭與大貨車,供我們體驗大型車的視野死角;根據政府法令規定,民國 100 年後的大貨車需強制標配「六面」後視鏡,分別照射車前、車側遠近廣窄等範圍。不過就筆者個人實際感受,要在實際駕駛的情境中(約莫兩秒的反應時間),要細心查看分辨它者的所在「真的非常的難」,以圖中機車所在的右後側位置,透過廣角鏡反射來看約也僅剩米粒大小,實話說來其他用路人並不能期待大型車駕駛能夠看見你,距離拉遠才能降低風險。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注意圖中白色機車所在,就算聯結車頭具備多面廣角後視鏡,駕駛查看時也僅有米粒大小,在實際駕駛情境(約兩秒的反應時間)中,要辨別其所在真的非常地難

受惠於科技進步,近年新車多配置有「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s,ADAS),其中隸屬於行車視野與變換車道輔助類別的「盲點警示系統」(Blind Spot Warning,BSW)就是能在傳統後視鏡之餘,藉由雷達或攝像鏡頭輔助克服盲區的利器。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ARTC 在近年也依照國際 ISO 17387 的規範,提供各家廠商檢測盲點系統是否合乎標準的機會,其必須於左右兩旁三公尺、自駕駛視野至車尾後方三公尺的區域中發出警示,ARTC 車測中心就依其規範設定四種情境以期檢測系統,不過當前台灣政府並未將 BSW 盲點警示系統納入法令規範,僅能仰賴國際 ISO 標準與各家廠規自行要求,好在於消費者安全意識提升的情況下,其近年也逐漸普及標配於多款新車上。

▲ 國際 ISO 17387 盲點裝置的檢測規範(影片提供:ARTC)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 ARTC 利用高精度 GPS 定位系統、光感應測具,以及測試人員的黃金右腳,統規進行 BSW 盲點裝置的檢測

然而雖有科技系統的輔助,但行車視野盲區依然存在,特別是在 ISO 17387 規範之外的摩托車、聯結卡車、聯結巴士等車型,以及轉彎時內外輪差所造成的視野死角,都是目前科技無法解套的關鍵點,唯有建立完備的「防禦駕駛觀念」,選擇低風險的路線、常開頭燈,並禮讓周遭車輛,方能保障你我的人身安全。

駕駛盲點真的「無法克服」?ARTC 車測中心現身說法,謹守「防衛駕駛」方為上策!

▼ ARTC 防衛駕駛手冊連結: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g8ILJyb2QRgeUBzurxN4a6tTG2sVk6rc

(感謝 ARTC 協助報導)

 

isCar!
作者

isCar的最大熱情在車,但不僅僅是車,還要更多。帶你去任何地方,就從isCar開始...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