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歷經蓋茲、包爾默、納德拉三次改朝換代的微軟前工程師,指出微軟需克服「前代遺產」問題

一名歷經蓋茲、包爾默、納德拉三次改朝換代的微軟前工程師,指出微軟需克服「前代遺產」問題

微軟歷年來換了三位CEO:蓋茲、包爾默乃至於現在的納德拉,而微軟也從原本的軟體帝國、歷經中間手機興起時一度落後,然後現在又以「雲端為先」漸漸的重新回到顛峰。外部的人看微軟有自己一套看法,而內部的人又是怎麼看微軟的變化呢?在 Medium 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一位歷經三代的微軟前工程師,討論這段期間他自己最明確的感受。原文標題為:Speaking Truth to Power: Reflections on My Career at Microsoft

編者說明:或許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會覺得作者James Whittaker對於微軟有很多的抱怨。事實上任何人在一間公司待的夠久,只要用心一定會看出一些問題。但是在他的Twitter上,可以看出其實他本身雖然已經在今年離開了微軟,但其實對於微軟裡頭的工作者還是相當持正面態度的,就像下面這段回覆推文一樣「沒有任何一個在Windows部門工作的人是笨蛋」。而他的這篇文章,主要探討的還是舊的企業文化之下影響的舊的那一代「好漢」,在以前被視為人才的這些人,但是有可能其實是新一代最大的絆腳石。

一名歷經蓋茲、包爾默、納德拉三次改朝換代的微軟前工程師,指出微軟的問題就在「前代遺產」

==========================

「在微軟工作是種什麼樣的體驗?」,這個問題唯一一個簡單的答案是「你說的是哪一種?」我在微軟斷斷續續的職業經歷跨越了微軟的三個世代,每個世代都既有其獨特的鼓舞人心的一面,也有無二的悲劇性缺陷。隨著微軟再度努力重塑自我時,未來版的微軟正被過去的幽靈糾纏。

90年代,由比爾‧蓋茲發號施令的微軟,是一家技術領先的公司,節奏快,野心大,是不折不扣的資本主義。這是一頭野獸,幾乎在所有重要類別的排名都是第一,夥伴敬畏,對手恐懼,用戶又愛又恨。從高層到一線員工,都渴望成為「世界第一」。

在史蒂芬包爾默的領導下,2000年代的微軟幾乎正好是前者的對立面。在美國司法部頒布的(反壟斷)判決書的打壓下,巴爾默的微軟變得小心翼翼,以銷售為導向:不是盯住自己的 Windows 核心,就是 Google 逼近的情況下緊張地抓著手裡的珍珠不放。由於缺乏對具有想像力或創新性的東西的關注,導致微軟出現人才流失,庫存積壓,客戶厭煩,並接二連三錯過了(或至少趕上的是晚班車)Web、雲端和行動這三大趨勢。那是一個束手無策的時代,微軟的業務儘管還賺錢但卻缺乏創見,只能在掙扎中慢慢滑向無關緊要的深淵。

再來就是 Satya Nadella 領導的當前紀元,Satya Nadella 迎難而上,讓公司恢復了魔力,重返卓越。這個地位是他放棄兩位前任的戰略實現的。微軟不再是一家技術導向或者銷售導向的公司。 Nadella 開始描繪文化導向的願景,但是前進的路上有一些重大的歷史障礙需要清除。也就是:當公司充斥著在以前版本下累積到的名聲和財富的「人才」時,如何才能朝著新版的自己邁進呢?

最大的敵人就是過去被微軟視為「好漢」的那些人

 Nadella 公然對抗過去的微軟,也就是蓋茲和包爾默所留下的長長的陰影。這兩位都退出了公司,但他們的影響猶存。在沒有指名道姓的情況下,Nadella 竭盡所能去傳遞這種理念。

事實上,蓋茲和包爾默是少有人(尤其是繼任者)希望看到重返的時代之產物。他們倆都是完美的無所不知者,他們堅信,沒有一門學科,無論有多麼的微妙,能配得上他們的智力。沒有一家專家的分析能比他們自己的分析更有預見性。任何競爭對手都不可能跟他們卓越的戰略思維相匹配。他們專注於快速決策和支配下屬。

但是,把大喊大叫、當場炒人以及所謂的扔椅子等僅僅歸因為「領導者的激情」,卻漏掉了更大的一點:物以類聚。他們身邊的也幾乎全都是模仿那種行為的領導,導致這種有害行為在公司陰魂不散。他們共同創造了一種像「好鬥」的單一管理文化,確保每位經理看上去都一樣,聽起來都一樣,而且舉止相同。這種文化長期存在微軟之中。

當 Nadella 上任後,在微軟前朝管理風格下如魚得水的人仍擁有權力,這些都是微軟的「好漢」,其數量之大令人沮喪。一位「無所不知」的主管調到新產品組,他的「無所不知」團隊也會跟隨他。就算這時有新人揭露主管的思維僵化,但那位主管的追隨者全都起來支持主管。

舉例來說,當年,包爾默旗下領導微軟銷售團隊的 Kevin Turner ,簡直跟包爾默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當他和包爾默一起出現時,你很難分得清誰先動誰後動。像包爾默一樣,Turner 是公司內部的偶像。公司內部的人開玩笑說在沙漠他都能把乾燥空氣賣出去。內部人士堅信他是不可替代的。

那些內部人士錯了。當 Turner 離開時,復興到來了。新的聲音出現了。終於能聽到了新的想法了。新的力量誕生了。意識到阻礙銷售部門的正是 Turner 本人,這一點讓所有人感到驚訝。他的光環不是真的,只是包爾默光環的虛化。有更好的人,大批更好的人在等著。但如果不打破前朝的光環,誰都做不了事。 

高層的變化、主管的改朝換代(而不是演講,培訓)對企業文化產生的影響最大。如果你想要真正且持久的文化變革,那就把在之前文化所培養出來的「好漢」掃地出門,提拔那些言行舉止和思想更像員工而不是主管階級的人。

Nadella 清楚地知道微軟存在的問題。否則的話,不會去打這麼一場重塑自我的公開鬥爭。要傳遞的訊息很簡單:在繼續崇拜自己的偶像時,你是沒有辦法做到把過時的文化拋諸腦後的。這也是他上任的時候,在給全公司的公開信中寫道:「這一行不尊重傳統,只重視創新。」表面上是要推動他的「雲端為先」的策略,實際上指的其實是背後的那些人。

 

Windows現在的困境

但是,就算是Nadella 的領導,微軟有些地方並未出現文化轉型,比如Windows部門。

Nadella 針對Windows,並沒有遵循自己的文化變革理念來做,他只是把原本Windows部門的「好漢」換成了Windows Phone的「好漢」。而在過去的十年裡都未能製定出手機的致勝戰略的同一幫人,突然被賦予制定桌面致勝戰略的任務。

所以毫不奇怪,Windows仍然延續其無聊,漏洞百出,並不斷笨拙地進行更新的傳統。好漢已經沒救了,而Windows部門真正的人才,以及他們的多元化想法,仍然被好漢埋沒在底下,石沉大海。

如果Windows部門是回收「好漢」的唯一避難所的話,微軟也許還是OK的。但是,過去的殘餘在太多的地方都太厚實了,足以令明天的文化窒息。 

微軟未來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 Nadella的態度,取決於他公開宣稱渴望要建立一家更多元化、更謙遜的公司這一承諾的成色。透過上述例子你可以證明微軟正在取得進展。

但是,我的前女性同事對此並不相信。她們均未表示對這個新微軟感到有多大的信心。她們在自己的單位中仍然因為害怕被打擊報復而不敢說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之所以能放心地說出我想說的話,唯一原因是因為我是「50歲的白人」,所以不會受到那幫人的報復。所以大多數的人依然保持沉默,實際上,那是微軟最需要傾聽的聲音。

如果微軟決定邁出這關鍵一步的話,整個世界都會為之感到歡欣鼓舞。從本質上講,微軟是一家靠過氣的方式賺錢的公司:透過創造大家願意花錢使用的有價值產品來創造財富。他們是被 Google 和 Facebook 視為人類未來的販賣數據和利用用戶面前的一道堡壘。

全世界的命運跟微軟的內部鬥爭息息相關,Nadella 剛起步的文化導向戰略能否戰勝已經根植了40年的「好漢」文化呢?

來吧微軟,世界需要你。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