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字有多會騙人?六張誤讀圖表的絕佳範例

統計數字有多會騙人?六張誤讀圖表的絕佳範例

我們每週幾乎都會看到一兩則與統計數據相關的新聞,這些帶有數字的新聞看起來都其來有自,而且似乎很有科學根據。「彭博商業周刊」的 Vali Chandrasekaran 以相當幽默的方式設計了六個圖表,一目了然我們常見的這些統計數據有多可笑。

這篇文章的原文連結在此:

你需要向他人證明一些你深信的事情嗎?方法很簡單,你只要丟出一張圖表,然後加上一個看似開放性的問題就好。

圖表1:Facebook導致希臘的債務危機嗎?

統計數字有多會騙人?六張誤讀圖表的絕佳範例

圖表2:全球溫度上升是由科學家策劃的騙局嗎?

統計數字有多會騙人?六張誤讀圖表的絕佳範例

圖表3:是叫「Ava」的這些寶寶,導致美國房市泡沫化嗎?

統計數字有多會騙人?六張誤讀圖表的絕佳範例

圖表4:如果我們買更多的報紙,奈沙瑪蘭(靈異第六感導演)會願意拍點好看的電影嗎?

統計數字有多會騙人?六張誤讀圖表的絕佳範例

奈沙瑪蘭拍完靈異第六感後,票房就再也沒起色,最近一部真人動畫片「降世神通:最後的氣宗」的票房....請見圖表。

圖表5:是否因為停掉了Staten Island Cakes(美國某個美食節目)這個節目,導致密雪兒巴赫曼(美國某位政治人物)的支持度下跌?

統計數字有多會騙人?六張誤讀圖表的絕佳範例

圖表6:是這個山的形狀影響了紐約的謀殺率嗎?

統計數字有多會騙人?六張誤讀圖表的絕佳範例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小烏賊
1.  小烏賊 (發表於 2011年12月16日 09:00)
通常統計圖表最大的騙局是來自於比較基期的不同吧,所以報章雜誌才會天天忽然看多~忽然做空╮(╯_╰)╭
5ac9723ee5eb17fbac3dd43b9a40f85e?size=48&default=wavatar
2.  clifflu (發表於 2011年12月16日 09:51)
問題的癥結在於大眾(包含媒體)太常犯這些謬誤:
1. 事件關聯(相伴)與否需透過統計檢定,對於不同事件模型也各有對應的計算方式;絕非趨勢相似就能斷言相關。
2. 事件即使相伴,也未必能斷言兩者互為因果;統計只是排除「偶然」。至於事件關係究竟是共因、共果或因果中的那一種,還需要後續對機制的研究。
6fdaefa5997a2e8ece3a27ed753c3200?size=48&default=wavatar
3.  小明 (發表於 2011年12月16日 10:42)
簡略而言:一塊蛋糕賣得好,這也不能代表這塊蛋糕能取代正餐。平板與智慧型手機等資訊裝置幾乎熱銷,但也不代表這些能取代PC/NB等生產力裝置,更無法與NB這類具備鍵盤與大螢幕等移動設備相提並論。

看到這裡: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銷售分析,應該列入消費者使用習性、持有3C產品數量、使用場合與定位,以及全球各項銷售通路(3C賣場、專賣店以及行動通訊行,並列入當地經濟與各項網路設施普及程度)統計結論。這些才能完整呈現平板/智慧型手機與PC/NB的銷售情況。

這篇文章相當實用,資料統計確實是一大學問。
cmingyan
2人給推

4.  cmingyan (發表於 2011年12月17日 13:59)
我覺得圖表最大的騙局來自於「裁切、局部放大」。

比方比分如果是 1234 與 1240,圖表如果由 1000 起算。

■■■■■■■ 1234
■■■■■■■■■■■■■■■ 1240

這種比較表乍看之下容易讓人誤會差異有 50%,其實根本只差一點點。

電腦王的雜誌也常常出現這種會誤導人的比較表。
魯蛇實驗室
5.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3年1月23日 16:22)
※ 引述《cmingyan》的留言:
> 我覺得圖表最大的騙局來自於「裁切、局部放大」。
>
> 比方比分如果是 1234 與 1240,圖表如果由 1000 起算。
>
> ■■■■■■■ 1234
> ■■■■■■■■■■■■■■■ 1240
>
> 這種比較表乍看之下容易讓人誤會差異有 50%,其實根本只差一點點。
>
> 電腦王的雜誌也常常出現這種會誤導人的比較表。

基本上,為了避免誤導讀者
電腦王的數據都是從0開始畫起
只有極少數非從0開始畫起的數據(數量非常少)
用"常常出現"來形容有失客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