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CEO黃仁勳訪談,AI是什麼?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2022年6月10日 22:41回應 ※ 引述《訪客》的留言:謝謝提醒,已修正> 謎之音:> 前文意思是『我們不明白AI如何運作,但它仍可發揮功效』,> 故此處如果是「明白」,這樣的舉例就顯得奇怪。正確應是:就像人類就算「不」明白腦部運作原理,但我們還是可以思考
Computex 2022:Asus推出ROG Swift 500Hz遊戲顯示器,支援G-Sync、Reflex與500Hz超高更新頻率 2022年5月29日 21:53回應 ※ 引述《訪客》的留言:> (高更新頻率螢幕對延遲影響示意圖)> 500Hz - 17格(刻意少一格?)> 250Hz - 9格> > 按理說,250Hz的格線應該都會剛好對到500Hz的格線。> 亦即,如果是500Hz的螢幕對比250Hz的螢幕,> 應該不會有左側數過來第4條紅線的情況(註)吧?> > 註:250Hz螢幕畫面延遲時間小於500Hz螢幕。> 抱歉,這國小等級的小畫家功力果然翻車了已重新製圖修正問題,這樣應該有比較清楚表達2種螢幕的差異了吧
震驚!林姓商人真有其人,還跟黃姓商人隔空對罵! 2022年5月18日 14:24回應 ※ 引述《勞碌命》的留言:> 有趣的是 Linux 甚至也不是"一個作業系統", 嚴格講 Linus 做出的只是作業系統核心而已。> 是的,Linux算是Kernel,但廣義來說稱為作業系統還算可以接受啦
5.5GHz魔鬼生化鵰,Intel Core i9-12900KS旗艦處理器效能實測 2022年4月15日 10:42回應 ※ 引述《訪客》的留言:> P.1> 帶來加更出色的常時與極限超頻效能表現 加更 > 更加謝謝提醒,已修正> 需透過「傅熱速度提高頻率」技術 傅熱 > 傳熱> (謎之音:簡譯「導熱加速」?)我知道這很拗口,但這是Intel的官方中文名稱https://www.intel.com.tw/content/www/tw/zh/products/sku/225916/intel-core-i912900ks-processor-30m-cache-up-to-5-50-ghz/specifications.html> > P.2> 而這段落差也恰好也前面章節測量得到 恰好也 > 恰好與已修正> 做為挑戰手動超頻極限的「工具」 工具 > 一大利器(?)是的,就是「給西」的意思> (圖片說明)這時後處理器時脈雖然無法 時後 > 時候已修正> 『不過就算TVB發揮...自動超頻效果。』 > 老實說,這段看不懂!有漏字,已修正.....,是衝不上> 『...同型號、不同張顯示卡,加上主機板差異...』 > 這段是另一種看不懂!可以觀查一下4K光線追蹤的效能,這時效能瓶頸大多落在顯示卡,但12900KS平台的效能明顯低落,所以前後兩輪測試使用的顯示卡體質有差> 『...高出5488元...帶來的效能增益卻不符合比例...』 > 還好,結論看懂了!就.....,一般人買12900K來用就好了嘛
Zen 3架構九局上半,升級好夥伴AMD Ryzen 5 5600、Ryzen 7 5700X處理器效能實測 2022年4月15日 10:35回應 ※ 引述《訪客》的留言:> 不過換個角度思考,目前 AMD 許多產品委由 TSMC 代工,> 購買 AMD 產品等同間接貢獻 TSMC 營收,> 同時也讓「護國神山」繼續發揮影響力...> > 至於那個對於自家政府邀請 TSMC 赴美蓋廠眼紅,> 說 Taiwan 很危險,不應過度倚賴其半導體產業,> 但過沒多久又改口說在 Taiwan 有許多重要合作夥伴,> 並二度來台為自家產品(GPU?)向 TSMC 搶產能的「季先生」,> 大家就祈禱他早點退休吧...><"> 與其說5700X的價格高,不如說12600K的價格甜,而且預算更緊的人還有12400可以選季先生的怪招很多,而且某公司很習慣塞案去占用對手的產能與研發能量,不可輕視XD
Taito Egret II Mini迷你電玩筐體開箱軟體篇:軟體最佳化瑕不掩瑜 2022年3月22日 00:24回應 ※ 引述《Steven Tsang》的留言:> https://game.watch.impress.co.jp/docs/interview/1389921.html> > 根據上方日本Game Watch 的對開發組的訪問, 濾鏡的效果不是Bug, 而是開發組故意為之.> > 他們認為點陣圖像是那個時代 "職人藝" 的表現, 所以選擇以 Pixel Perfect 作為濾鏡On. (開發組曾經考慮以模擬CRT作為濾鏡, 但開發組自身很少使用, 並且會加重運算負擔, 因此決定棄用.感謝您提供資訊,我也拜讀完這篇訪談。雖然製作人惠川哲雄在訪談中提到是刻意做出這樣的設計,而且表示有很多人反應功能「做反了」(原文為「逆だよ!」),但這種與全世界使用者體驗的習慣與經驗法則做對的設計,實在很難用「職人藝」的說詞杜悠悠之口。不覺得怎麼看都像量產後才發現BUG,所以只好找個官方說法嗎?
Intel Core i5-12400處理器效能實測,主流遊戲最強戰將 2022年2月13日 22:37回應 ※ 引述《訪客》的留言:> 想要知道「沒有E-Core會不會影響遊戲效能以及電腦使用體驗?」> 應該讓「Core i5-12600K」與「Core i5-12600」捉對廝殺吧?> > 在遊戲測試中,「Core i5-12400」雖與「Ryzen R7 5800X」互有勝負,> 但若對上「Core i5-12600K」,> 除《大地長征5》、《戰慄深隧:流亡》追平,《火線獵殺:絕境》反超,> 其餘皆落後,怎能說是「主流遊戲最強戰將」?(最強=CP值最高?)> 抱歉,拖了比較晚才回覆,謝謝您細心的指教。在測試樣品的設定上,我本來也是希望能借用i5-12600,但因為廠商無法提供測試樣品,因此才改以i5-12400,雖然多了時脈差異之變因,但仍然能看出核心組態差異造成多工效能的影響。至於標題設定之概念,正如你所說的。
蘇媽沒在客氣,裝上3D V-Cache的Zen 3效能增加50%,明年再放Zen 4與CDNA2大殺四方 2021年11月13日 12:34回應 ※ 引述《訪客》的留言:> 代號為Milan-X的第3代EPYC處理器是現在效能最強的「伺服器處理」> 伺服器處理 > 伺服處理器......感謝提醒,已修正
Windows 11內建Android模擬器實測相容性,教你如何安裝Amazon沒提供的App 2021年10月27日 09:55回應 ※ 引述《張浩宣》的留言:> youtube測試可以執行喔!> 建議大家用上面的方法安裝APKPURE這一套APP,> 之後就可以直接安裝裡面的APP了> 現在已經有整合Gapp的版本出現了,可以直接從Play下載App也很方便喔~
NVIDIA CEO黃仁勳訪談,AI是什麼?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回應
※ 引述《訪客》的留言:
謝謝提醒,已修正
> 謎之音:
> 前文意思是『我們不明白AI如何運作,但它仍可發揮功效』,
> 故此處如果是「明白」,這樣的舉例就顯得奇怪。
正確應是:
就像人類就算「不」明白腦部運作原理,但我們還是可以思考
Computex 2022:Asus推出ROG Swift 500Hz遊戲顯示器,支援G-Sync、Reflex與500Hz超高更新頻率
回應
※ 引述《訪客》的留言:
> (高更新頻率螢幕對延遲影響示意圖)
> 500Hz - 17格(刻意少一格?)
> 250Hz - 9格
>
> 按理說,250Hz的格線應該都會剛好對到500Hz的格線。
> 亦即,如果是500Hz的螢幕對比250Hz的螢幕,
> 應該不會有左側數過來第4條紅線的情況(註)吧?
>
> 註:250Hz螢幕畫面延遲時間小於500Hz螢幕。
>
抱歉,這國小等級的小畫家功力果然翻車了
已重新製圖修正問題,這樣應該有比較清楚表達2種螢幕的差異了吧
震驚!林姓商人真有其人,還跟黃姓商人隔空對罵!
回應
※ 引述《勞碌命》的留言:
> 有趣的是 Linux 甚至也不是"一個作業系統", 嚴格講 Linus 做出的只是作業系統核心而已。
>
是的,Linux算是Kernel,但廣義來說稱為作業系統還算可以接受啦
5.5GHz魔鬼生化鵰,Intel Core i9-12900KS旗艦處理器效能實測
回應
※ 引述《訪客》的留言:
> P.1
> 帶來加更出色的常時與極限超頻效能表現 加更 > 更加
謝謝提醒,已修正
> 需透過「傅熱速度提高頻率」技術 傅熱 > 傳熱
> (謎之音:簡譯「導熱加速」?)
我知道這很拗口,但這是Intel的官方中文名稱
https://www.intel.com.tw/content/www/tw/zh/products/sku/225916/intel-core-i912900ks-processor-30m-cache-up-to-5-50-ghz/specifications.html
>
> P.2
> 而這段落差也恰好也前面章節測量得到 恰好也 > 恰好與
已修正
> 做為挑戰手動超頻極限的「工具」 工具 > 一大利器(?)
是的,就是「給西」的意思
> (圖片說明)這時後處理器時脈雖然無法 時後 > 時候
已修正
> 『不過就算TVB發揮...自動超頻效果。』 > 老實說,這段看不懂!
有漏字,已修正.....,是衝不上
> 『...同型號、不同張顯示卡,加上主機板差異...』 > 這段是另一種看不懂!
可以觀查一下4K光線追蹤的效能,這時效能瓶頸大多落在顯示卡,但12900KS平台的效能明顯低落,所以前後兩輪測試使用的顯示卡體質有差
> 『...高出5488元...帶來的效能增益卻不符合比例...』 > 還好,結論看懂了!
就.....,一般人買12900K來用就好了嘛
Zen 3架構九局上半,升級好夥伴AMD Ryzen 5 5600、Ryzen 7 5700X處理器效能實測
回應
※ 引述《訪客》的留言:
> 不過換個角度思考,目前 AMD 許多產品委由 TSMC 代工,
> 購買 AMD 產品等同間接貢獻 TSMC 營收,
> 同時也讓「護國神山」繼續發揮影響力...
>
> 至於那個對於自家政府邀請 TSMC 赴美蓋廠眼紅,
> 說 Taiwan 很危險,不應過度倚賴其半導體產業,
> 但過沒多久又改口說在 Taiwan 有許多重要合作夥伴,
> 並二度來台為自家產品(GPU?)向 TSMC 搶產能的「季先生」,
> 大家就祈禱他早點退休吧...><"
>
與其說5700X的價格高,不如說12600K的價格甜,而且預算更緊的人還有12400可以選
季先生的怪招很多,而且某公司很習慣塞案去占用對手的產能與研發能量,不可輕視XD
Taito Egret II Mini迷你電玩筐體開箱軟體篇:軟體最佳化瑕不掩瑜
回應
※ 引述《Steven Tsang》的留言:
> https://game.watch.impress.co.jp/docs/interview/1389921.html
>
> 根據上方日本Game Watch 的對開發組的訪問, 濾鏡的效果不是Bug, 而是開發組故意為之.
>
> 他們認為點陣圖像是那個時代 "職人藝" 的表現, 所以選擇以 Pixel Perfect 作為濾鏡On. (開發組曾經考慮以模擬CRT作為濾鏡, 但開發組自身很少使用, 並且會加重運算負擔, 因此決定棄用.
感謝您提供資訊,我也拜讀完這篇訪談。雖然製作人惠川哲雄在訪談中提到是刻意做出這樣的設計,而且表示有很多人反應功能「做反了」(原文為「逆だよ!」),但這種與全世界使用者體驗的習慣與經驗法則做對的設計,實在很難用「職人藝」的說詞杜悠悠之口。
不覺得怎麼看都像量產後才發現BUG,所以只好找個官方說法嗎?
免灌舊系統,winevdm小工具讓64位元Windows也能執行16位元舊程式
回應
抱歉,這是我的疏失,沒有正確瞭解官方文件的說明
謝謝您的指正,已更新內文
Intel Core i5-12400處理器效能實測,主流遊戲最強戰將
回應
※ 引述《訪客》的留言:
> 想要知道「沒有E-Core會不會影響遊戲效能以及電腦使用體驗?」
> 應該讓「Core i5-12600K」與「Core i5-12600」捉對廝殺吧?
>
> 在遊戲測試中,「Core i5-12400」雖與「Ryzen R7 5800X」互有勝負,
> 但若對上「Core i5-12600K」,
> 除《大地長征5》、《戰慄深隧:流亡》追平,《火線獵殺:絕境》反超,
> 其餘皆落後,怎能說是「主流遊戲最強戰將」?(最強=CP值最高?)
>
抱歉,拖了比較晚才回覆,謝謝您細心的指教。
在測試樣品的設定上,我本來也是希望能借用i5-12600,但因為廠商無法提供測試樣品,因此才改以i5-12400,雖然多了時脈差異之變因,但仍然能看出核心組態差異造成多工效能的影響。
至於標題設定之概念,正如你所說的。
蘇媽沒在客氣,裝上3D V-Cache的Zen 3效能增加50%,明年再放Zen 4與CDNA2大殺四方
回應
※ 引述《訪客》的留言:
> 代號為Milan-X的第3代EPYC處理器是現在效能最強的「伺服器處理」
> 伺服器處理 > 伺服處理器
......
感謝提醒,已修正
Windows 11內建Android模擬器實測相容性,教你如何安裝Amazon沒提供的App
回應
※ 引述《張浩宣》的留言:
> youtube測試可以執行喔!
> 建議大家用上面的方法安裝APKPURE這一套APP,
> 之後就可以直接安裝裡面的APP了
>
現在已經有整合Gapp的版本出現了,可以直接從Play下載App也很方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