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4 09:01

動手組裝多碟 RAID 外接盒 (上):外接盒應用全面解析

ADVERTISEMENT

 ▲在裝置管理員內留意存放控制器,如果出現USB Attached SCSI(UAS)Mass Storage Device,那麼裝置就是以UASP模式運作。

 

▲Intel現行PCH晶片組並不支援Port Multiplier,實際連結2-Bay外接盒到系統,只能辨識到與使用第1顆硬碟。

ADVERTISEMENT

SATA 匯流排影響顯著

USB 3.0介面分別在Windows 8與Windows 7測試,如圖示出現了有趣的現象,兩者差距看來是很小。在過去測試經驗中,不支援UASP的橋接器傳輸速很難超過250MB/s,推測是因為早期橋接器只有SATA 3Gb/s規格。反觀新一代橋接器大多支援SATA 6Gb/s,先前測試即發現速度可達400MB/s以上,應該是造成這差異有限的關鍵。

eSATA方面筆者做了土砲試驗,利用SATA轉eSATA排線接連PCH與外接盒,以觀察主控端匯流排速度的影響性。SATA 3Gb/s實際最大頻寬僅275MB/s左右,測得數據讀取250.0MB/s、寫入238.3MB/s相當合理,而SATA 6Gb/s實際頻寬高達550MB/s上下,讀取308.1、寫入293.5MB/s這測試數據很理想,硬碟有跑出「1+1=2」的速度。

當然了,雖然說電路設計所得效能,受控制器、橋接器搭配方案影響很深。然而礙於搭配組百百種,很難以偏概全論定其中的前因後果,這些簡單測試只能做為參考。就真實使用來說,購買時盡量挑選使用新一代晶片的產品,並且搭配主機端合適規格傳輸介面、控制器使用,會比較容易得到理想的結果。

ADVERTISEMENT

 

▲SATA 3Gb/s真實頻寬限制住最高速度,改連接到SATA 6Gb/s介面時,傳輸速度提升至300MB/s大關,相當趨近最大理論值。

ADVERTISEMENT

RAID 0 不只是加速

至於外接盒該使用哪種RAID模式才好?RAID運作架構與優缺點兩三事,應該是完全不需要贅述,筆者在此想聊的是RAID 0。就一般認知而言,這模式僅有優點是加速效果,應用在外接工作碟環境相當合宜。但並不代表在資料備份用途,會如其架構風險性那般看似脆弱,畢竟電腦與外接盒同時間掛點的機率實在很小。

外接盒說穿了是風險分散機制,並非有了它就固若金湯,即便是RAID 5也常見崩潰慘案。筆者認為如果有良好的備份習慣,意指固定的資料同步週期,甚至還有用燒錄器做最後一道資料備援,2-Bay機種使用RAID 0備份資料並無不妥。這架構合併了2顆硬碟容量,無需花太多錢購置大容量硬碟,就可以得到充足的儲存空間,經濟效益其實是很高。

無需裝配高規格硬碟

筆者另外發現如Icy Dock,極少數廠商建議搭配企業級硬碟使用,而且沒有列出明確說明,Raindon、Stardom更是只有口頭告知,沒聽到(基本上消費者也聽不到!)出事了得自己摸摸鼻子認了。NAS廠商說請用NAS專用硬碟,如109期特別報導3文中分析,是可理解而且合理的要求。外接盒廠商說建議用企業級硬碟,這要求比NAS還要高,真有其必要嗎?

ADVERTISEMENT

外接盒與NAS之間,內部機構設計十分相近,但超過4-Bay的外接盒極為少見。筆者認為,是無需考量運轉震動量對存取效能的影響,廠商應該設計好減震機制才是。若說是長時間連續運轉可靠度,除非打算組裝全年無休的外接工作碟,大可直接無視這點。最後的可能性ERC(Error Recovery Control),外接盒所採用陽春磁碟陣列控制器,是否支援其實相當耐人尋味。

筆者認為,如果真有打算讓外接盒不間斷連續運轉,頂多買NAS專用硬碟即可。如Seagate NAS HDD或WD Red,價格只比一般桌上型硬碟貴幾百元,荷包壓力不沉重又能換得心安。反之,筆者實在想不出有什麼理由,平價外接盒非得要搭配企業級硬碟不可,其實真的只要買一般效能型桌上型硬碟即可了!

 

 

▲範例組外接盒採用支援SATA 6Gb/s的USB 3.0橋接器設計,故沒有使用UASP傳輸模式時,也能讓2顆硬碟組合跑出理想速度。

 

本文同步刊載於電腦王雜誌

  
歡迎加入電腦王雜誌粉絲團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