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14 12:05

拆穿電腦喇叭的規格真相

ADVERTISEMENT

在21世紀的今日,各種型式音樂鋪天蓋地的充斥在我們生活中。無論這些聲音對你而言是曼妙、具有精神療效,還是庸俗、就像塵囂那樣惱人,都得透過喇叭將聲音傳遞出來,才能聆聽到音樂的面貌。

對電腦王讀者來說,想必每天都花費很多時間泡在電腦前,當然少不了一組喇叭來提供娛樂。說到電腦多媒體喇叭的選擇,產品還真是五花八門。

很莫名其妙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2聲道喇叭開始走入歷史,且市場上變得相當少見,然後由2.1聲道產品篡位成為主流。多了個「.1」代表什麼?,一大堆聲道組合又有哪些差異?,這些分類是否讓你混淆了呢?

ADVERTISEMENT

老實說,這篇文章並沒有什麼學問,很單純只是想讓喜歡音樂的讀者,對喇叭採購選擇多一分認識而已。至於主角,當然是典型的「2聲道」喇叭組合才夠正宗。

另外,有人用買電腦送的500塊喇叭,也有人一昧追求高價位音響,同樣都是聽得不亦樂乎,差異到底在哪也值得探討。

多聲道訊號哪裡找

在開始之前,我們得先建立認知,「唱片」無論是以何種儲存媒體形式存在,原始的錄音大都屬於2聲道規格,也就是左聲道加上右聲道,並沒有「.1」重低音聲道這回事。在唱片用途上,目前能找到的多聲道訊號以DVD Audio和SACD為主,然而原始錄音也並非全都是多聲道規格,只不過是經由後製加工處理成多聲道而已。

ADVERTISEMENT

至於5.1、7.1這類環繞多聲道,主要應用在電影工業,最著名的代表有DTS、Dolby、SDDS、THX等。除了工程浩大的原生多聲道收音方式之外,也能透過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數位訊號處理器)運算,將2聲道音軌虛擬分離成前置、後置、中央,以及重低音等多聲道,創造更有臨場感的環繞包圍效果。

▲ 光儲存技術已經發展到Blu-ray世代,唱片工業還是以2聲道CD為主流,具備多聲道的DVD音樂類型產品並不普及,能購買到的數量也很有限,其他應用依舊是以電影光碟為主。

ADVERTISEMENT

多件式喇叭的秘密

由此來看,2.1(3件式)和4.1(5件式)聲道喇叭算是弔詭的產品組合,因為並沒有這種原生規格訊號。所謂「.1」所代表的低音,並非實體存在的獨立聲道,而是透過內部分音器處理,將標準2聲道訊號中的低頻頻率訊號,交由重低音喇叭來負責發聲,以營造更好的低音效果。這點和電影截然不同,影音光碟環繞聲道音軌中的低音聲道,是專門用來負責低頻發聲工作,雖然通常並不把它看作是一個完整聲道,而且以「.1」這帶有附加意味的方式來表示,但卻是如假包換的真實存在。

其中更為有趣的則是4.1聲道,雖然有著前後聲道,卻只是將前置聲道「克隆」到後置聲道而已(前、後聲道電路相連)。事實上,就算你能找到這2種奇怪的音效來源(遊戲和影音播放軟體可能有),仔細看喇叭的音源輸入規格你會恍然大悟,只有一組標準2聲道規格訊號輸入端子,怎樣也不可能變出真正的2.1或4.1聲道音效吧!

ADVERTISEMENT

▲ 同樣是電腦多媒體喇叭,還分成2聲道、2.1聲道,以及5.1聲道多種組合,適合的用途不盡相同。

各音域分工合作

讓我們回頭稍微溫習一下電子電路學。喇叭單體之所以能夠發出聲音,是來自擴大器的電流(真空管擴大器是輸出電壓),經過磁路、音圈等元件產生動能,帶動振膜(由於早期以紙漿為材料,往往稱為紙盆)振動產生聲波,將人耳可聽見的聲音輻射出來。由於擴大器的訊號完整包含高、中、低三個頻率,想要完美的呈現出各頻段聲音,紙盆的理想工作特性也大相逕庭。

低音(Woofer)主要負責500Hz以下頻率發聲,紙盆直徑越大,越能產生撼動人的低音效果。由於低音單體振動量和振動頻率相當高,盆邊(Edge,一般又稱懸邊)必需使用橡膠之類高彈性材料製作,才能耐久並且達到理想的效果。

▲ 高音(左圖)和中低音單體(右圖)紙盆,尺寸、材質、結構設計會因為聲音調校而不同。另外,後者要負責低頻發聲工作,所以大多採用高彈性材質來製作盆邊,中、高音單體因為振動量少,盆邊採用材質與設計相對簡化許多。

低音單體的物理特性和大鼓相像,尺寸越大,敲擊振動之後回復靜止的時間就越長。喇叭低音反映在聽覺上的,就像餘波盪漾那樣相連一片,導致聲音模糊不清。音響廠商為了營造更好的動態效果,發展出使用金屬、尼龍等材質製作紙盆,為的都是要讓振動反應能夠收放自如,甚至表現得更加深沉。

中音(Squawker)負責的音域約在300Hz~2KHz左右,相對於低音單體,紙盆尺寸和盆邊要求就不是那麼高。高音(Tweeter)單體尺寸普遍不超過3英吋,再生音域在2KHz以上,由於振動量小、方向性強烈,常見製作成盆型、半盆型、號角等型式。除了傳統的紙漿材料之外,也有廠商採用金屬合金、塑膠,絲或羊毛等素材來製造,以追求清晰通透,圓潤不尖銳刺耳的音質表現。

除了這些單體之外,為了追求小型化,製造商漸漸發展出出同軸、全音域等類型的單體。低價電腦多媒體喇叭或汽車音響上常見這類應用,但是效果大多不如獨立的設計那樣好。

▲ 圖右是便宜喇叭常見採用的單體(通常是全音域),因為體積小而無法呈現出低音。至於圖左的大塊頭,則是趨近於音響等級規格的中低音單體。單從外觀看,便宜單體外表明顯粗糙許多,雖然貴不等於聲音好,外觀通常都可以反應到售價差異。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