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7 08:01

Ultrabook、常規機硬尬,效能實測選出你的需求

ADVERTISEMENT

要直接為常規筆記型電腦或是  下結論,說哪一邊比較好,似乎有一點不切實際,因為如果無法找出衡量的標準,就無法比較2者的差異。常規機與 Ultrabook 除了可以從應用層面的不同做比較外,也可以從效能測試中看出些端倪。

Ultrabook系列:

  • Ultrabook、常規機硬尬,用效能實測選出你的需求

快速目錄:

  • Ultrabook、常規處理器效能測試

攜帶方便就要有所犧牲

Ultrabook最大的賣點就是輕薄的機身,從攜帶性的觀點來看,當然是越輕越薄的電腦越方便攜帶,但是機身輕薄背後的代價,是擴充性及效能的犧牲。

目前市面上的Ultrabook皆使用IGP顯示,USB埠的數量大多為2個,而且都沒有ExpressCard的介面插槽以及光碟機,如果是文書、上網使用的話,大多不會遇到問題,看影片等多媒體應用,也可以靠IGP硬體解碼解決,但是遇到遊戲或是需要使用光碟的場合,就會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ADVERTISEMENT

常規機應用較廣

相較之下,雖然常規筆記型電腦體積通常比較大,但是功能會比Ultrabook來得更為完整,除了有獨立顯示卡、光碟機之外,USB埠的數量也比較多,有些筆電甚至會有等介面,使用及擴充外接裝置時更為方便。
如果讀者時常需要使用光碟,選擇Ultrabook就需要另外準備1台外接式光碟機,2者加起來的重量,不見得會比常規機種輕,而且攜帶時恐怕會更加不便。

不同的挑選依據

由於在上段文章中所講到的方便性等因素,會因使用者的需要而異,所以筆者很難為各位讀者找到衡量點,如果一定要使用光碟機、eSATA或是ExpressCard介面周邊的話,那就只能選擇常規機。

ADVERTISEMENT

如果不介意擴充能力,則可以將注意力聚焦在電腦本身的效能、使用者對效能表現的體驗,以及續航力3個主要的項目上。在這個章節中,筆者挑選3台常規機種與3台Ultrabook進行測試,主要目的是要從效能的觀點出發,進而測試哪種平台在使用上,會比較貼近大家的需求。

處理器省電降速

由於需要顧及續航力的因應,Ultrabook所搭載的處理器以低電壓版的產品為主,除了電壓較一般處理器低之外,時脈也跟著調降不少,以搭載Core i7處理器的受測筆電為例,常規機種的時脈高達2790MHz,但是Ultrabook的時脈卻只有1795 MHz,其差距高達35%。

ADVERTISEMENT

▲運算測試(Processor Arithmetic)的表現,幾乎只與處理器的時脈相關。

在SiSoftware Sandra的運算測試(Processor Arithmetic)中,可以看到常規機皆因處理器時脈較高而佔到便宜,時脈較低的Ultrabook全數處於下風。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多媒體測試(Processor Multi-Media),測試成績與處理器時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ADVERTISEMENT

▲多媒體測試(Processor Multi-Media)的情況也是差不多,可以說是處理器個人秀的舞台。

運算效能與時脈成正比

若將測試所得到的成績,除上處理器的時脈所得到的比值,就可以估算處理器每次運算所帶來的效能大概是多少。在下方的圖表中,筆者將運算測試和多媒體測試所得到的結果,分別除上處理器的時脈(以GHz為單位),所得的比值,就是在每GHz運算中所得到的效能。

▲若將成績除上效能的話,可以發現處理器每次運算所貢獻的效能不會差太多,而且互有輸贏。

在i3測試平台中,得到的比值幾乎一模一樣,然而在i5、i7平台則互有輸贏,不過2者的差距幅度不會很大,基本上可以視為影響效能的因素在於處理器的時脈,和筆電為常規機或Ultrabook的關係不大,也和處理器的電壓沒有直接關連。

▲這張圖和前1張一樣是比較每次運算產生的效能,其中2款i3筆電計算出的比值幾乎一樣。

(後面還有:效能由常規機勝出)

延伸閱讀: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