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1 15:00

飛機上哪來的Wi-Fi無線網路?陸基3G、衛星網路架構原理

ADVERTISEMENT


覆蓋範圍、頻寬障礙,沒有完美解決方案

陸基方案還是衛星方案好呢?目前看來雙方都有明顯的缺點,陸基方案的優點是擴充容易、網路延遲低。但缺點是覆蓋範圍小,大型客機時速動輒700~800 km/h,基地台會頻繁地切換造成網路速度不穩定。而且陸基方案需要同時改造基地台與飛機的硬體設備,相較於衛星只需要增加飛機上的天線相比,營運成本比較高。

至於衛星方案,優勢在於不會受到地形地貌與天候的影響,且覆蓋範圍較大不需要頻繁切換。加上衛星方案只需要在機頂加裝對衛星的通信天線,這天線可以透過GPS隨時面對衛星方向,以取得最佳的傳輸角度。衛星也可透過租用的方式承租,不需要額外的建構成本。但缺點則是無法避免的延遲速度,且租用的衛星規格無法改變,高速就是高速、低速也無法升級。

ADVERTISEMENT

▲飛行的高度與速度都會影響網路傳輸,衛星對於速度與高度的限制影響較小。圖片來源:

在飛機上用Wi-Fi安全嗎?

這問題自從行動裝置普及之後就爭論不休,最初是因為避免隱性的安全問題,而一率禁止在飛機上使用電子儀器。後來根據飛航種類的不同,國際線班機起降時禁止使用電子儀器,飛行穩定後只要關閉網路即可使用。而國內線班機則大多全面禁止,不論你是否開啟飛航模式。

Wi-Fi是否會干擾飛機運行,部分人認為,無線網路使用的頻段與飛航器材使用的頻段不同,加上行動裝置的無線功率較低,不會造成訊號干擾等問題,但也因為沒人可以百分之百保證不會出事,因而多數權責單位先前還是禁止。

ADVERTISEMENT

FAA(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去年準備放寬電子設備的限制,而日本國土交通省也在去年討論相關議題,飛機起降甚至不需要關閉電子儀器。但對於與機外聯繫的無線通訊方式,大多仍保守地禁止。普遍而言,未來針對機艙內的電子儀器,可能會放寬使用限制,能與機艙內的無線網路對接,但不能與機外的基地台直接聯繫。

回到原本的問題,在飛機上使用Wi-Fi與電子儀器會影響飛行安全嗎?沒人可以保證,但理論上應該是安全的,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航空公司提供Wi-Fi服務,除非他們與自己的飛安信用過不去。

ADVERTISEMENT

▲普遍來說,目前飛機不論起降都需要關閉電子儀器,飛行途中則是開啟飛航模式。

技術不是問題,費用與頻寬才是關鍵

在飛行途中上網早就不是問題,但費用與頻寬才是影響使用者的關鍵。費用部分使用陸基或是衛星傳輸價格並沒有絕對的價格落差,畢竟各家航空公司的成本與合作對象、使用環境不見得相同,很難直接比較用哪種方式比較便宜,但兩者都有平價的案例。

相較於費用更重要的是頻寬,否則有網路傳不出去或是品質很差,會用的人還是很少。但要知道的是,不論是哪種使用方案,都是全機的人共享頻寬,即便陸由器端有做流量管理,但平均分配到的頻寬肯定不會像3G或是家用Wi-Fi這麼快。目前已知速度較快的是松下航空,該公司提供的衛星頻寬可達到12至20Mbps,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FlyNet服務則可讓下載速度達到50Mbps。至於美國Gogo的頻寬則是3.1Mbps,升級版的ATG-4則有希望將頻寬提升為9.8Mbps。不論何者都是整架飛機所能運用的總頻寬,分配到整架飛機的使用者,相信也是捉襟見肘。

ADVERTISEMENT

多數航空公司都會表明,機上網路不支援線上影片串流等服務,僅提供文書作業或上網使用。筆者認為,搭飛機本身就不是件舒服的事情(搭不起頭等艙),碰到10小時以上的長途旅程,比起上網更重要的應該是調整時差,至於上網就交給每分鐘幾百萬上下的商務客好了。

延伸閱讀: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