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5 10:30

27吋大螢幕採購技巧,保護視力、萬元有找入手好時機

ADVERTISEMENT

便宜比爽度更重要

綜觀市場所有27吋TN產品,平均價格帶在7,500~10,000元之間。而不分尺寸真假的24吋機種則是4,500~7,500元,雖然27吋價位貴了50%以上,仍然比廣視角面板萬元起跳平實多了。

價格考量不是隨口說說而已,多花1~2倍錢購買廣視角機種,雖然有色彩豐富、可視角度等各方面的爽度,卻不見得實際。畢竟不是人人都在玩美術編輯、業餘級攝影,與其多花5,000、10,000元在螢幕上,還不如務實點把主機配備升一級、用好一點的周邊。

OSD決定功能性

既然TN面板機種不是以色彩表現為訴求,採購上還有什麼值得提的嗎?筆者認為,如果說面板與電路設計決定了螢幕8成表現,那獨缺的一角就是看OSD設計。我們無法改變面板類型,但是OSD會經常用到,可設定彈性也和色彩校正有關,因此值得將重點擺放在它的人機介面部分。

ADVERTISEMENT

從日常應用面來看,現在Full HD等級螢幕普遍配置HDMI、DVI,以及D-sub等多種影像輸入介面,連接電腦以外的消費型裝置相當方便。面板上是否提供快速切換按鍵,又採用各輸入埠循序輪流選擇,或者是輸入埠清單自選,切換便利性不盡相同。

另外是已經相當普遍的情境模式,提到這項可能被視為雞肋的功能,是考量一般人不會有校色器,甚至連簡單的調整也沒試過。在現實中,選擇合適的情境功能,利用原廠調校設定組態來增加畫面效果,不失為一時的解決方案。

ADVERTISEMENT

▲輸入埠快速切換,常見循序輪流和清單選擇2種設計,哪種設計最好,得視個人喜好而定。

▲動態對比普遍和情境模式強制整合在一起,必需在標準和sRGB以外模式才能開啟或關閉。

ADVERTISEMENT

▲低價螢幕的色彩調整功能相當陽春,大多無法自選色溫K值、設定gamma,只能調整3原色。

ADVERTISEMENT

▲EIZO、NEC之類高價位品牌機種,才會提供豐富的色彩設定選項,會比靠校色器修改色彩定義檔,更容易得到準確的校正結果。

LED不等於絕對薄型

這個標題看在廠商眼裡,可能很不是滋味,但真相卻是如此。LED背光源液晶面板的厚度,較傳統CCFL薄了幾mm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成為各家廠商強打的重點。然而一台螢幕的厚度,還有電路板與外殼機構設計等變數,並非光看面板類型、規格就能決定一雀。

▲超級比一比,雖然這2款螢幕厚度相差快一倍,卻都是貨真價實的LED背光源面板。

螢幕上下顏色不一?

另外有不少TN類型面板螢幕的使用者發現,螢幕上下的顏色並不一致,尤其在瀏覽網頁和照片,捲動畫面時最為明顯。難不成是買到面板色彩不均勻的地雷產品?那倒未必!在多數時候,這只是面板可視角度造成的視覺現象,並非顯示卡或螢幕故障,完全不需要緊張。

原理說來很簡單,當面板點距和眼睛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時,隨著偏差角度的增加,顏色反轉現象會更加明顯。因此當捲動畫面時,人眼所看到的影像色彩,就會出現顏色深淺度變化的差異感,斜角觀看的結果同樣如此。這和側面觀看螢幕的結果相同,面板的色彩從未改變過,就只是觀看視角產生的自然現象而已,。

▲經過翻過和印刷會折損效果,因此採用較為誇張的視角拍攝螢幕,以呈現顏色變化現象。

假定人眼和螢幕面板中央範圍等高時,越下面的畫面會呈現過亮,失去細節與色彩飽和度。至於上方畫面,越靠近面板邊緣的情況相反,亮度降低但飽合度相對提高,色彩看起來更為鮮艷飽滿。套用攝影概念來說,就是中間曝光值正常,上方曝亮光-1、下面+1那樣。

支撐臂高度也得講究

這種現象隨著面板尺寸加大,會更加容易察覺,大約到20吋就非常明顯。解決之道別無他法,就是儘可能讓眼睛和面板中心等高,並適當調整面板的傾、仰角度。這除了和座椅高度有關外,螢幕支撐臂是否能夠調整高度,面板下緣和桌面之間的距離也有影響。這樣就不難理解,筆者怎麼會無聊到量測面板高度,可不是梗缺很大!

不過遺憾的是,TN面板機種的螢幕支撐臂與底座,高過9成為固定式設計,並無法視需調整高度。這時候就只能想辦法從桌面、座椅高度,來調整出合適的觀看角度,才不會整個螢幕怎麼看,顏色都變來變去。雖然換用廣視角面板機種是終極解決之道,但基於價格的理由,筆者是不會輕易「買!」說出口的。

延伸閱讀: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