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0 11:50

大硬碟分割管理必學:提高讀取效能、免費管理軟體推薦

ADVERTISEMENT

想換硬碟,第一步就要先瞭解分割區如何規劃,才能讓買來的硬碟發揮最高效能。如果你是硬碟分割新手,對分割區規劃沒有太多概念,那就先來看看這篇教戰手冊,幫新硬碟先打下好的基礎概念。

分割區規劃影響電腦效能

新入門的同學,也許對分割區(partition)規劃沒有太多概念,甚至認為重要性不高。畢竟Windows這類主流作業系統,安裝時提供必要的容量空間後,系統只會給你是否可以安裝的訊息,不會告知如何規劃配置才最好。分割區最佳化概念,對於傳統硬碟很重要,才不至於讓電腦效能總是卡在磁碟I/O瓶頸上。

碟片存取速度多變

新入手的硬碟該如何規劃分割區,首先從結構面建立概念。大家都知道硬碟是採用磁紀錄技術,資料全儲存在「圓形」碟片(platter)上。由於主軸馬達轉速固定不可變,基於等角速度(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CAV)定理,外圈線速度必定大於內圈。再加上實體磁區(sector)是由外圈開始向內規劃,磁頭(head)在不同磁區位置存取到的資料量自然有別,因而呈現由高至低的存取速度變化。

ADVERTISEMENT

▲硬碟碟片為圓形狀,邏輯規劃為磁面(side)、磁軌(track)、柱面(cylinder),以及磁區(sector)等部分。磁區是從外圈(即最外圍)由1開始編號,依序向內圈排序規劃。

因此,除非是手動自訂分割區起始位置,否則作業系統或磁區分割軟體,都會自動從外圈磁區開始建立。而且硬碟實際寫入資料時,並不會乖乖依磁區順序寫入,反而是優先選擇連續的空白磁區。假如只劃分單1分割區,資料會隨機般散落在任何可用磁區上,對效能影響較大。至於固態硬碟 SSD 方面,由於結構特性截然不同,並不存在這樣的速度落差問題。

ADVERTISEMENT

▲以橫向長條圖來表現碟片規劃,建議將作業系統磁區規劃在最外圈起始位置,剩餘空間可再規劃2~3個不等數量分割區,用以儲存資料。

讓系統分割區在前

基於「空口說等於是打嘴砲」的定理,筆者以WD Caviar Black 2TB(WD2002FAEX)為範例,劃分3個等比例容量分割區,搭配CrystalDiskMark進行驗證。可發現,靠近外圈的存取速度能達到讀取160MB/s、寫入155.9MB/s,到了中間會降到讀取143MB/s、寫入139.2MB/s,平均速度降低9%左右。至於靠近內圈部分,又往下探到讀取121.9MB/s、寫入117.9MB/s,較外圈慢了約24%,相當於蒸發了4分之1速度。

ADVERTISEMENT

▲將硬碟規劃為3個分割區,以CrystalDiskMark v3.0.1測試效能,各分割區存取效能呈由外而內降低的變化。 (點圖可放大)

另外在HD Tune Pro、HD Tach,這類提供傳輸速度曲線圖的效能測試軟體,都可以觀察到這樣的變化,傳輸速度會隨磁區順序而降低。因此透過分割區規劃,可以像圈地自立為王般,控制這些效能變數。建議讓作業系統分割區,從磁片最外圈磁區開始,才能獲得最佳的存取速度。至於用做資料儲存的區域,依照存取機率、速度要求等條件,適量規劃成2或多個分割區,就可以達到最佳化目的。

ADVERTISEMENT

▲以HD Tach測試提供的曲線圖來看速度變化,範例組硬碟WD Caviar Black 2TB(WD2002FAEX),外圈速度可達160MB/s,最內圈只剩下一半,只有80MB/s左右的速度。

(後面還有:打散分頁檔提高效能)

延伸閱讀: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