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1 09:30

找出最佳性價比,二代 APU、FM2 主機板完全解析、搭配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75、A85X效能差多少

相信很多人選購主機板的時候,最想知道的是,晶片組之間的效能到底差多少?或許在北橋仍存在的時期,主機板之間的效能差距較為明顯。但是自從處理器高度整合之後,GPU、記憶體控制器等功能都納入處理器,使得主機板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少。從A75跟A85X的效能測試來看,不論搭配平價的A4,或是中階的A10,在A75跟A85X上的效能表現相當接近。意即預設時脈下的表現,選擇A75或是A85X都沒有太大的差別。要挑哪款晶片組,還是看使用者自己是否需要RAID與更多的SATA 6Gb/s介面。

▲處理器效能方面,單核心運算效能差異不大,主要取決於時脈高低。

ADVERTISEMENT

▲多執行緒環境中,可看到四核心的A8與A10效能大幅領先。

A8、A10遊戲實測表現佳

若要拿中高階顯卡來比,那筆者可以直接告訴你獨顯穩贏的。但若在預算有限,或是輕度遊戲領域,二代的APU表現的確不俗,相較於前代Llano更有可玩性。在這次DirectX 9與10測試中,即便是A4-5300在FPS表現上,1920 x 1080解析度下開啟8倍AA後至少也有14.5幀的表現。如不這麼虐待電腦,關閉特效後FPS可達22.8幀以上,若降低解析度,遊戲流暢度還會更高。而A8與A10處理器的表現更是有接近中階卡的水準,A10在特效全開情況下,FPS也有23~27幀左右的表現。對於有遊戲需求的人,建議挑選A8以上的處理器,並視需求選購平價的A75或是規格最完整的A85X。

ADVERTISEMENT

▲高解析度下關閉特效後,各平台的流暢度都有相當的水準。

ADVERTISEMENT

▲開啟8倍AA後,可看到A8與A10比較有實際遊戲的能力

▲DirextX 10環境下,關閉反鋸齒A6以上的等級都有不錯的表現。

▲開啟8倍AA後,A8與A10大約有近似中階卡的效能表現。

日常應用表現接近

至於APU平台的處理器效能夠不夠用,相信對於還在使用LGA 775時期平價處理器的人來說,換上新電腦後,相信都會有升級的感覺。日常環境中,多數情況處理器效能都是過剩,因此對於平價電腦的選購上,處理器的效能大多不會是問題。在PCMark 7測試中,也不難看到在使用內顯的情況下,A4與A6約為1600~1700分,而A8與A10則受到核心數與GPU的影響,分數在1800~1900分之間。

▲以PCMark 7測試日常應用,可看到四核心的A8與A10表現較佳,主因在於較多的核心與較強的GPU。

▲閒置狀態下,各平台的功耗表現差異不大,若開啟休眠更可讓功耗大幅降低。

測試平台介紹

這次平台是搭配FM2A75 Pro4-M、FM2A85X Extreme4-M與FM2A85X Extreme4測試,為了切合這次主題C/P值,因此挑選的都是平價的FM2主機板。受限於晶片組差異性,現在平價主機板較難做出真正的差異性。對於使用者而言,最明顯的感受仍是「價格」,因此這次挑選的都是同級產品中,價格比較有競爭力的高C/P值產品。

ASRock FM2A75 Pro4-M:

▲ASRock FM2A75 Pro4-M是A75基本款,但具備HDMI輸出,市場售價約2200元。

▲支援HDMI是這張A75的特色,若不要HDMI也可以選擇2000元有找的FM2A75M-DGS。

▲SATA插槽配置於主機板末端,共有5個SATA 6Gb/s可用,剩下的1個則是給了背板I/O的eSATA。

▲背板有2個USB 3.0,另可透過記憶體附近的19pin介面再擴充2個。

▲供電模組為4+2相,意外的是供電為4+4pin配置,而非低階常用的4pin腳位。

▲擴充介面該有的都有,另有1個PCI可讓你安裝老介面卡。

ASRock FM2A85X Extreme4-M:

▲ASRock FM2A85X Extreme4-M設計與前一張相當相似,價格約2500元。

▲背板I/O則跟前一張A75主機板相同。

▲SATA 6Gb/s數量較多,此處有7個可用,剩下1個也是配置給eSATA。

▲USB 3.0擴充埠也是在記憶體旁邊。

▲供電模組與A75相同,供電介面也是4+4pin。

▲華擎是少數重視舊產品的廠商,因此中低階產品上幾乎都看的到PCI。

ASRock FM2A85X Extreme4:

▲ASRock FM2A85X Extreme4,適合擴充需求較高的玩家,售價約2800元。

▲這張的USB 3.0數量增加很多,另外還有CMOS清除鍵,跟microATX版本差距較大。

▲轉角設計有好有壞,因此旁邊還有1個直立的SATA可用,可隨需求變換插槽。

▲除錯燈跟電源按鍵適合裸機的玩家,這也是小板子所沒有的功能。

▲雖然I/O處很多USB 3.0可用,但仍保留擴充介面給機殼的USB 3.0插槽。

▲供電模組配置則與前2張相同。

▲擴充介面多是ATX的基本特色,若用不到這麼多介面,選擇microATX版本會更適合。

<後面還有:搭配篇:APU扣緊「性價比」>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