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3 15:30

真‧Intel 300 系列晶片組報到,整合 USB 3.1 Gen2、CNVi 無線網路,完善電源管理

ADVERTISEMENT

Intel 去年 10 月推出部份第八代桌上型 Core 系列處理器,Core i7/i5/i3 均增加 2 個實體核心,在市場替處理器效能成長興奮之餘,卻僅搭配了個半新不舊的 Z370 晶片組。如今 Intel 帶著新款 300 系列晶片組問世,以加裝新功能的方式完善第八代 Core 處理器產品線市場布局。

隨著 Intel 逐漸以第八代 Core 處理器填滿各種目標市場,專門與之搭配的新款 300 系列晶片組也隨之推出,桌上型由高至低分別為 Q370、H370、B360、H310,最後的 H310 極為精簡,甚至不具備這一世代晶片組應該要有的特色。此外為了不要影響目前 Z370 晶片組的銷售,同一世代的 Z390 晶片組將會延至今年下半年才會推出,極有可能跟隨 Cannon Lake 處理器同步亮相。


▲300 系列桌上型電腦晶片組(Z370 除外)Flex I/O 通道對比圖,注意 PCIe 通道最多 16 條、GbE 最多 1 條、SATA 最多 6 條。H310 則是個奇怪的玩意兒,與處理器甚至使用較舊的 DMI x4 Gen2 通道相互連結。(點圖放大)

ADVERTISEMENT

原生 USB 3.1 Gen2 控制器

自從 70 系列晶片組系列內建 USB 3.0(USB 3.1 Gen1)以來,歷經 5 代的演變,此世代晶片組終於加入原生 USB 3.1 Gen2,最快實體連線速度可達 10Gps,總算是不用加裝貴森森的 Thunderbolt 3 晶片,或是其它第三方晶片占用 PCIe 通道。由上圖可知,USB 3.1 Gen2 使用獨立的 HSIO 通道,不與其它 PCIe、SATA 通道形成競爭關係,唯 H310 晶片組被排除在外,僅支援 USB 3.1 Gen1。

過去藉由 PCIe 通道擴充 USB 3.1 Gen2,由於 USB 3.1 Gen2 控制晶片擺放位置通常都靠近背板 I/O 處與前置面板針腳附近,如今要從晶片組直接提供 USB 3.1 Gen2 訊號至背板或是前置 I/O,兩者距離過遠無法保證傳輸品質,需要安裝 retimer 或是 redriver 晶片才能提供 USB 3.1 Gen2 速度。Mini-ITX 主機板則因為尺寸較小,有機會不加裝 retimer/redriver 即可提供 USB 3.1 Gen2,但是需要相當良好的 Vss 參考地設計。


▲近日正式備齊 Intel 第八代桌上型 Core 系列處理器,以 T 為型號結尾的低功耗版,按照往例進入台灣市場的機會不大。

ADVERTISEMENT

無線網路媒體層納入晶片組

依據網路傳輸分層的觀念,資料可以在不同介質之間傳輸,譬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均是不同實體層的概念。晶片組納入有線網路實體層功能行之有年,如今終於輪到方便的無線網路。Intel 在此提出的設計為 CNVi(Connectivity Integration),晶片組內建 Wi-Fi 與藍牙的實體層,另外再透過 1 個稱之為 CRF(Companion RF)模組收發無線訊號。

更進一步解釋,Wi-Fi 媒體層內建於晶片組之中,基頻數據機和無線收發都在 CRF 身上,而藍牙更進一步整合基頻數據機進入晶片組。晶片組內建無線網路媒體層,即可以更低的價格獲得無線網路功能,或是減少無線網路模組的面積。在桌上型電腦主機板較充裕的空間一般採用 M.2 2230 E key 作為實體介面,但是內部卻是使用 CNVio 介面 1280Mb/s(廠商可設計成 PCIe 與 CNVio 雙介面形式)。

若是在佈線與擺放零組件較為受限的行動產品,CRF 可以使用更小的 M.2 1216 模組。CNVi 降低成本的同時,也無須另外佔去 PCIe 通道,但藍牙部分會固定佔去 1 個 USB 2.0 傳輸介面。

ADVERTISEMENT


▲傳統外接式無線網路卡結構以及新的 CNVi(圖片下半部)。

此外先前已於行動版處理器導入的 C9、C10 電源狀態,Coffee Lake-S 搭配新推出的 300 系列晶片組即可支援,C9 將處理器絕大部分的電壓輸入設定為 0V,包含 IA 核心、GT 繪圖、System Agent 等,但是 I/O 電壓依舊持續供應,C10 則是將所有的電壓調整區域進入 PS4 或 LPM 省電狀態。

 

ADVERTISEMENT

(下一頁:Asus ROG STRIX H370-F GAMIN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