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6 10:30

從 Ultrabook 的發展來看:買 Ultrabook 是時候了嗎?

ADVERTISEMENT

簡單看清 Ultrabook

前面內容看似筆者將大樓地基打歪了,其實用意是要帶領大家從其他角度,來觀看MacBook Air與Ultrabook這場戰爭。至於大家看到膩的致敬疑雲,還有硬體規格與漢草比一比這些爛梗,就不做多餘的敘述。因為簡單一句,單純比輕比薄,日系品牌更為擅長,實在沒必要一味往死胡同裡鑽。

開賣價格嚇退人

好的,無論你對Ultrabook有什麼高見,筆者認為大家應該有個共同看法,那就是起初價格讓人感到失望。以Core i5機種為例,搭配固態硬碟普遍要價40,000元左右,其實不見得比MacBook Air貴。但一想到Intel所設的1,000美元價格目標(折合新台幣約30,000元),原本懷抱期待的消費者,自然而然就覺得有點貴。

既然都說是要和MacBook Air大車拼了,廠商當然不可能亂定價格,製造成本是其中影響關鍵。為達到Ultrabook定義低於20mm機身厚度要求,而且做到輕薄又不失堅固性,通常得捨塑膠就金屬材質。除了材料價格問題外,製造工法與生產良率也大有影響。雖然機殼在總設計製造成本中的比重,不如處理器等元件來得高,仍然是廠商首先要克服的問題。

ADVERTISEMENT

成本問題大家都有

另一個價格癥結點是固態硬碟,由於每GB儲存成本仍較傳統硬碟貴上約8倍,成為處理器之後第2貴的元件。用零售價格來看,配備128GB容量固態硬碟的代價高達6,000元,傳統硬碟500GB卻只要2,800元左右。可理解,這段價差廠商難以自行吸收,只能選擇反應到產品售價上。

為因應機身高度緊縮,系統散熱相關模組也得改採用薄型化產品,需要提升技術層次的,還有印刷電路板等部分。不過這些在總設計成本中占有比例較低,加總後可能還比作業系統授權金少一些。其實Apple也面臨過這些問題,而且是在建立起完整零組件供應鏈後,才有提供現今價格的能耐。並非他們特別神,或是格外佛心來著,這是必須該有的認知。

ADVERTISEMENT

▲Ultrabook:捨棄可抽換電池設計,也是MacBook Air得以縮小機身體積,並且具有一定電池續航力的關鍵。改為內建雖然無法經由替換電池延長續航力,但妥善利用配置內部空間,能夠多塞一些電池蕊心,還是可以達到不錯的續航力

ADVERTISEMENT

▲常規電壓筆電:因為抽換相關機構,以及電池的保護外殼,都會占去不少空間。

價格合理即可進場

經過這半年時間,Ultrabook售價已經逐步下滑,朝向設定目標價格前進。較晚推出產品的HP與Lenovo,13.3吋、Core i5、128GB固態硬碟機種,市價大約在34,500元左右,比一早跑在前頭的Asus和Toshiba的40,000元代價更平易近人。

其中比較特別的是,上市初期首推傳統硬碟機種,雖然最便宜卻不被看好。現在靠著固態硬碟版只要約32,500元的價格,順利扳回一城。對比相近規格的MacBook Air,價格定在41,900元不動如山,Ultrabook價格方面是否有競爭力,答案應該再明確不過。

ADVERTISEMENT

平台升級3部曲

那麼Ultrabook的下一步是什麼?如你所知,目前機種採用Sandy Bridge平台設計,短短幾個月內將會轉換跑道,升級至最新的22nm製程平台。除了首度原生支援USB 3.0介面,也能導入Thunderbolt傳輸介面,多一項以高速為號召的賣點。到了明年,則是有架構更先進,代號Haswell的新平台登場,持續不斷注入新動能。

不過說實在的,Ultrabook和MacBook Air骨子裡並沒有什麼不同,核心零組件都來自Intel。因此市場早已傳聞,就在Ivy Bridge平台推出前後,MacBook Air也將進行年度改版。依照產業分析師先前的評估,如果Ultrabook能在今年下半年度,順利解決製造成本問題,那才是戰爭真正發動的關鍵時間點!

▲Ultrabook和MacBook Air相同,藉由取消燒錄器、ExpressCard介面插槽,並且將電池改為內建不可抽換設計方式,做為減輕重量與縮減厚度的手段。

Ultrabook隨品牌的不同,有些配置的USB連接埠只剩下2組,音源輸出入端子數量簡化,甚至連乙太網路連接埠、讀卡機也被犧牲掉,以達成機身極致輕薄的設計目標。常規電壓機種雖然較為厚重,但是能提供豐富完整的介面與功能,市場並不會被Ultrabook所取代。要求性能與功能兼具,而且較少攜帶使用,而且需要較大尺寸螢幕的人,還是建議購買常規電壓機種。至於Ultrabook輕薄特性有利於攜帶使用,適合於輕度使用者,或是充當專業工作者的外出專用機。

大螢幕搭獨顯將爆發

部分採用Ivy Bridge平台設計的雛型產品,已經在CES 2012展覽上露臉,這一切將在不久之後揭曉。在此之前,還是有一些值得期待的規格轉變。例如目前普遍配備13吋級距顯示面板,說大不大,說小也沒特別小。筆者個人就不介意機身多重個百來公克,以換得更為舒適,也能塞入較多軟體視窗的14吋螢幕機種。

除了日前發表了Satellite U840,也將在台上市,為14吋產品打頭陣。但筆者認為格外具有象徵性意義的,是Lenovo預告第3季將推出,為目前已知首款配備獨立顯卡的機種。這透露出,AMD和NVIDIA也各有盤算,只要筆電廠商願意採用,已經隨時準備好要為Ultrabook提供更強勁的繪圖運算效能。

Ultrabook未來可期待

由此可見,Ultrabook發展空間相當大。只要廠商不要重蹈CULV覆轍,搞出定位曖昧不明的產品,混淆並且增加選購難度。更別老是想著Apple如何又如何,多花點心思去創造自家特色和使用者體驗,相信成功之路就在不遠的前方了!

延伸閱讀: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