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顯示卡 顯示卡 的最新熱門文章 T小編挖寶:鍋子喇叭、外接顯卡、鋁質周邊、降藍光螢幕 T. K. Song 發表於 2013年12月08日 10:02 Plurk 如果你是電腦王的老讀者,那應該會發現這次T. K. Song介紹鍋子造型的多媒體喇叭很眼熟吧?沒錯,這是因為多媒體行動喇叭在市場上算是非常普遍流行,新增一些有造型特色的產品會讓消費者更有印象。 新聞 HARDWARE.FR 2013 年度硬體返修率統計報告出爐 bisheng 發表於 2013年11月05日 11:10 Plurk 轉眼間又到年底,簡直可譽為電腦零組件界金酸莓獎,也就是 HARDWARE.FR 年度硬體返修率統計報告也隨之出爐。依循過去幾年的製作方式,匯集法國通路經銷售資料,彙整成這份返修率報告。儘管這不適宜做為絕對參考值,然而廠商在當地表現的消長如何,從中還是能看出一些蛛絲馬跡。 新聞 PCADV 110期、9月1日出刊:10倍速,GbE級無線路由器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3年8月30日 16:03 Plurk PCADV 110期、9月1日出刊:10倍速,GbE級無線路由器 評測 Asus GTX 770-DC2OC-2GD5:散熱強化的小幅超頻版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3年8月11日 11:32 Plurk 才剛推出GTX 770沒多久,華碩就端出散熱強化的GTX 770超頻版出來。從時脈來看,Base時脈從1046MHz提升到1059MHz,Boost時脈則是從1085提升到1110MHz,超頻幅度分別為1.2%與2.3%,提升幅度並不算高。更大的價值在於換掉公板渦輪扇,改用... 評測 MSI N780 TF 3GD5/OC:散熱先決,外加懶人超頻App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3年7月28日 11:51 Plurk 最近NVIDIA推出的GTX 700系列當中,除了GTX TITAN與GTX 780是全新的GPU之外,GTX 770、GTX 760都是使用前代GK 104核心。或許也是因為這樣,這次NVIDIA很快就開放廠商製作高階自製卡,而N780 TF 3GD5/OC就是這環境下的產物。 評測 NVIDIA GTX 760 效能微進化,GK 104 重組再戰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3年7月17日 10:01 Plurk NVIDIA 的 Kepler 架構已經到了成熟期,除了 GTX 600 系列有使用外,就連 GTX 770 以及剛發表的 GTX 760 都使用 GK 104 核心。這次 GTX 760 搭載的 GK 104-225-A2,是經過重組過的「新」核心,即將進軍 GTX 67... 教學 家裡還有閒置的顯示器嗎?2分鐘搞懂多螢幕輸出的限制 bisheng 發表於 2013年7月05日 15:41 Plurk 說到顯卡影片播放硬體加速表現,AMD和NVIDIA互有擅長,雙方陣營各有擁護者。這2家產品在多螢幕輸出應用,和畫質設定調整相關的限制,或說特性可是截然不同。如果有意針對影音播放打造多螢幕環境,得留意些微差異帶來的影響。 評測 Kepler 架構大團圓,GTX 770、780 聯手出擊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3年7月01日 08:58 Plurk 幾個月前NVIDIA推出GK 110核心的GTX TITAN,當時有些人猜測GTX TITAN會不會直接取代GTX 780,成為單核心的頂級旗艦款。現在NVIDIA搶在AMD之前,推出最高階的遊戲卡GTX 780與GTX 770,但仍採用GK 110與GK 104核心,這2... 教學 影像順暢度深度解析:破解 FPS 盲點、找出影像頓呆的主因 國寶大師 李文恩 發表於 2013年6月20日 08:09 Plurk 從人類打造出第一張顯示卡開始,廠商就不斷灌輸消費者「速度快就是好卡」的觀念,使得消費者在選購顯示卡時,以產品的效能做為最主要的選擇依據。但是你砸下去的錢,真的能全部轉換為顯示於螢幕上的效能嗎? 評測 決戰多螢幕,大容量 VGA 記憶體實戰:容量多1倍、效能多2%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3年5月02日 13:13 Plurk 顯示卡記憶體主流容量越來越大,從早期64MB、128MB到現在1GB、2GB,還有高階卡一舉提升到4GB,而TITAN也打破紀錄一次攻頂到6GB。但相較於記憶體容量,主流螢幕解析度的成長相對緩慢,目前多數仍為1920 x 1080等級。現在顯示卡的記憶體是不是早已突破瓶頸?... 教學 顯示卡 4 大反鋸齒技術探討:鋸齒的產生與消除,前處理、後處理之爭 國寶大師 李文恩 發表於 2013年4月29日 14:55 Plurk 反鋸齒一直以來都是顯示卡廠商必爭之地,尤其在推出新架構的產品時,往往會強調自家的新顯示卡有多麼強大的反鋸齒功能,不過聽了這麼多商業術語之後,你真的瞭解鋸齒的產生原因與反鋸齒技術的運作原理嗎? 新聞 觀點:從 GRID 看 NVIDIA 的 GPU 大戰略,不只是雲端遊戲服務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3年3月20日 16:49 Plurk 做個 GPU 能搞出這麼多名堂的,大概也只剩下 NVIDIA。從早期 GeForce、nForce、Quadro,到中期 Tegra、Tesla 一直到最近的 Project Shield、GRID,雖然都離不開 GPU,但是重心顯然不同。從 Project Shield ... 上一頁40下一頁
T小編挖寶:鍋子喇叭、外接顯卡、鋁質周邊、降藍光螢幕 T. K. Song 發表於 2013年12月08日 10:02 Plurk 如果你是電腦王的老讀者,那應該會發現這次T. K. Song介紹鍋子造型的多媒體喇叭很眼熟吧?沒錯,這是因為多媒體行動喇叭在市場上算是非常普遍流行,新增一些有造型特色的產品會讓消費者更有印象。
新聞 HARDWARE.FR 2013 年度硬體返修率統計報告出爐 bisheng 發表於 2013年11月05日 11:10 Plurk 轉眼間又到年底,簡直可譽為電腦零組件界金酸莓獎,也就是 HARDWARE.FR 年度硬體返修率統計報告也隨之出爐。依循過去幾年的製作方式,匯集法國通路經銷售資料,彙整成這份返修率報告。儘管這不適宜做為絕對參考值,然而廠商在當地表現的消長如何,從中還是能看出一些蛛絲馬跡。
新聞 PCADV 110期、9月1日出刊:10倍速,GbE級無線路由器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3年8月30日 16:03 Plurk PCADV 110期、9月1日出刊:10倍速,GbE級無線路由器
評測 Asus GTX 770-DC2OC-2GD5:散熱強化的小幅超頻版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3年8月11日 11:32 Plurk 才剛推出GTX 770沒多久,華碩就端出散熱強化的GTX 770超頻版出來。從時脈來看,Base時脈從1046MHz提升到1059MHz,Boost時脈則是從1085提升到1110MHz,超頻幅度分別為1.2%與2.3%,提升幅度並不算高。更大的價值在於換掉公板渦輪扇,改用...
評測 MSI N780 TF 3GD5/OC:散熱先決,外加懶人超頻App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3年7月28日 11:51 Plurk 最近NVIDIA推出的GTX 700系列當中,除了GTX TITAN與GTX 780是全新的GPU之外,GTX 770、GTX 760都是使用前代GK 104核心。或許也是因為這樣,這次NVIDIA很快就開放廠商製作高階自製卡,而N780 TF 3GD5/OC就是這環境下的產物。
評測 NVIDIA GTX 760 效能微進化,GK 104 重組再戰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3年7月17日 10:01 Plurk NVIDIA 的 Kepler 架構已經到了成熟期,除了 GTX 600 系列有使用外,就連 GTX 770 以及剛發表的 GTX 760 都使用 GK 104 核心。這次 GTX 760 搭載的 GK 104-225-A2,是經過重組過的「新」核心,即將進軍 GTX 67...
教學 家裡還有閒置的顯示器嗎?2分鐘搞懂多螢幕輸出的限制 bisheng 發表於 2013年7月05日 15:41 Plurk 說到顯卡影片播放硬體加速表現,AMD和NVIDIA互有擅長,雙方陣營各有擁護者。這2家產品在多螢幕輸出應用,和畫質設定調整相關的限制,或說特性可是截然不同。如果有意針對影音播放打造多螢幕環境,得留意些微差異帶來的影響。
評測 Kepler 架構大團圓,GTX 770、780 聯手出擊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3年7月01日 08:58 Plurk 幾個月前NVIDIA推出GK 110核心的GTX TITAN,當時有些人猜測GTX TITAN會不會直接取代GTX 780,成為單核心的頂級旗艦款。現在NVIDIA搶在AMD之前,推出最高階的遊戲卡GTX 780與GTX 770,但仍採用GK 110與GK 104核心,這2...
教學 影像順暢度深度解析:破解 FPS 盲點、找出影像頓呆的主因 國寶大師 李文恩 發表於 2013年6月20日 08:09 Plurk 從人類打造出第一張顯示卡開始,廠商就不斷灌輸消費者「速度快就是好卡」的觀念,使得消費者在選購顯示卡時,以產品的效能做為最主要的選擇依據。但是你砸下去的錢,真的能全部轉換為顯示於螢幕上的效能嗎?
評測 決戰多螢幕,大容量 VGA 記憶體實戰:容量多1倍、效能多2%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3年5月02日 13:13 Plurk 顯示卡記憶體主流容量越來越大,從早期64MB、128MB到現在1GB、2GB,還有高階卡一舉提升到4GB,而TITAN也打破紀錄一次攻頂到6GB。但相較於記憶體容量,主流螢幕解析度的成長相對緩慢,目前多數仍為1920 x 1080等級。現在顯示卡的記憶體是不是早已突破瓶頸?...
教學 顯示卡 4 大反鋸齒技術探討:鋸齒的產生與消除,前處理、後處理之爭 國寶大師 李文恩 發表於 2013年4月29日 14:55 Plurk 反鋸齒一直以來都是顯示卡廠商必爭之地,尤其在推出新架構的產品時,往往會強調自家的新顯示卡有多麼強大的反鋸齒功能,不過聽了這麼多商業術語之後,你真的瞭解鋸齒的產生原因與反鋸齒技術的運作原理嗎?
新聞 觀點:從 GRID 看 NVIDIA 的 GPU 大戰略,不只是雲端遊戲服務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3年3月20日 16:49 Plurk 做個 GPU 能搞出這麼多名堂的,大概也只剩下 NVIDIA。從早期 GeForce、nForce、Quadro,到中期 Tegra、Tesla 一直到最近的 Project Shield、GRID,雖然都離不開 GPU,但是重心顯然不同。從 Project Shie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