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祖克柏的元宇宙從卡通人物進化成「真人」

時隔一年,祖克柏的元宇宙從卡通人物進化成「真人」

ADVERTISEMENT

「這是我與祖克柏在元宇宙中的對話。我跟馬克(Mark Zuckerberg)物理距離有上百英里,但我感覺是在和他面對面。因為我們的形象都由照片等級精度的 3D 模型進行了建模,這技術太神奇了!我認為這就是人們未來在網際網路上交流的方式,」雷克斯‧佛里曼(Lex Fridman)說道。

時隔一年,祖克柏的元宇宙從卡通人物進化成「真人」

 

 

昨天,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雷克斯‧佛里曼與 Meta 首席執行長馬克‧祖克柏的一番隔空對話,成為了社群網路上的最大熱門。他們在元宇宙裡長達一個小時的採訪影片播放量很快就衝上了千萬。 

現在,在元宇宙裡,我們的形象可以做到和真人幾乎一致,從全身細節到表情動作,自然得讓人驚歎。 

以至於在現實世界裡,我們自己也需要注意管理一下表情:

時隔一年,祖克柏的元宇宙從卡通人物進化成「真人」

在雷克斯‧佛里曼PODCAST的「首次 Metaverse 對話」中,祖克柏展示了 Meta 的新型 Codec 虛擬實境化身,其使用掃描技術構建使用者臉部的 3D 模型,再由機器學習實現驅動。在對話過程中,新型頭戴顯示器會檢測使用者的臉部表情並將其實時映射到 3D 化身上形成動作。 

祖克柏說,在元宇宙對話時,「平臺基本上是在透過網路發送你形象的程式碼版本,這種方式甚至比傳輸影片的頻寬效率更高。」 

當然在元宇宙裡,你也可以對自己的形象進行一些定製,像是修改一下打光:

時隔一年,祖克柏的元宇宙從卡通人物進化成「真人」

與 Meta 最初的虛擬化身不同,此前的技術被嘲笑為無腿、目光呆滯且令人難受,新一代的形象卻顯得極其真實,延遲也可以忽略不計,能讓你在虛擬世界裡感受到和別人在一起。 

祖克柏表示:「這觸及了擴增實境願景的核心,即無論你身在世界何處,它都能提供一種臨場感。」 

這一切顯然為進行算繪的硬體帶來了更多的負載。在對話中,祖克柏和佛里曼都戴著最新版 Quest Pro,它具有內建的臉部跟蹤和眼球追蹤功能。需要注意的是,這並不是前幾天發表的 Quest 3。Quest Pro 可能要等 2025 年才能正式發表。

Codec 形象需要對使用者的臉部進行掃描,以建立 3D 虛擬模型。

祖克柏的採訪是在元宇宙裡,聊的內容也是元宇宙。在長達一小時的對話中,祖克柏聊了元宇宙、擴增實境、大模型等話題。 

祖克柏說,其實人們大部分的交流並不是透過語言完成的,而是透過表情等細節。Meta 正嘗試著用更多卡通化身來捕捉表情,在傳遞逼真體驗的同時,也有一定的真實感。 

他建議使用者可以編輯他們的虛擬分身,讓他們展示更為誇張的情緒,並開玩笑說他可能會用化身技術來調整他著名的無表情的講話方式。 

虛擬化身令人印象深刻,但要廣泛使用它們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要特別說明的是,這次採訪中顯示的人物形象是使用最先進的、長達數小時的掃描(包括數百個攝影鏡頭)所創建的,這是普通消費者現在還無法做到的。 

不過祖克柏在採訪中表示,Meta 的計畫是讓人們能夠使用智慧型手機進行非常快速的掃描。 

「你只需拿起你的手機在自己面前晃動幾分鐘,說幾句話,做出一堆表情...... 然後 AI 就可以製作出我們現在擁有的品質的東西,」祖克柏告訴佛里曼。 

祖克柏說,Meta 計畫在未來幾年裡把這項技術整合到產品中。 

與 Meta 的免費 VR 遊戲和社群平臺 Horizon Worlds 所使用的卡通頭像相比,目前逼真的投影效果有了顯著改善。

祖克柏去年的元宇宙自拍照

去年,祖克柏在虛擬艾菲爾鐵塔外發表了一張他的元宇宙化身的自拍照,遭到了社群媒體上的一片嘲諷,評論者將其畫面與上世紀 90 年代的電子遊戲相提並論。祖克柏當時承認,這個頭像是「基本的」程度。 

沒想到時隔一年,技術的進步就如此巨大。 

正如 AI 科學家佛里曼在採訪過程中感歎的:「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形容這種感覺,這就像是我們正在同一個房間裡,就像是未來。」 

祖克柏持續不斷的努力正在改變人們對 Horizon Worlds 的印象。他告訴雷克斯‧佛里曼,逼真的虛擬形象可能有助於吸引那些對元宇宙裡圖像感到反感的人,「人們被這種體驗所震撼,但我們確實收到了一些回饋,人們說頭像在這種環境中感覺沒有那麼逼真。」 

顯然,如今的元宇宙能力會給我們的對話模式帶來巨大的變化。不得不承認的是,這是祖克柏元宇宙項目有史以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展示。 

「改變了,我們對元宇宙的觀感開始改變了」——這是劃時代的技術。

如果不久之後,Meta 在消費級產品做到這樣的效果,它可能會成為一種改變遊戲規則的應用。

 

資料來源:

bigdatadigest
作者

大數據文摘(bigdatadigest)成立於2013年7月,專注數據領域資訊、案例、技術,在多家具有影響力的網站、雜誌設有專欄,致力於打造精準數據分析社群。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