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SSD 速度快慢的主因:搞懂顆粒配置與架構, PCI-E 、 RAID 效益評估

探究 SSD 速度快慢的主因:搞懂顆粒配置與架構, PCI-E 、 RAID 效益評估

ADVERTISEMENT

也許你像筆者仍然堅守著硬碟,認為固態硬碟進場時間點還沒到,甚至反而對固態硬碟硬碟更為有興趣。然而固態硬碟價格自去年中回穩之後,過去幾個月以來一再屢創新低,不時能見到特別促銷活動。你說這怎能讓人不心動呢!在付諸行動之前,舉如顆粒配置效能關係式,還有 PCI-E 介面卡式產品與 RAID 0 組建效益等,不妨先聊解再進行採購方向構思規劃。

更換料件實為業界常態

固態硬碟主要成本約7~8成來自快閃記憶體,然而同時擁有晶圓廠的廠商,數來數去就那約莫5家而已。其餘品牌只能透過外購取得零組件,此看似稀鬆平常的商業運作模式,其實也牽動了商業道德問題。我們在網站所刊登「各大SSD廠商偷偷更換快閃記憶體顆粒、佈局,小心買到烙賽的SSD」一文,是為最好的範例。

廠商難處在於產品生命週期通常至少有2年,不容易在開案初期即評估出直到生產終止,總計需要簽約採購多少顆粒來庫存。就算學手機廠商搞飢餓行銷,控制出貨總量得以計算出來,備貨成本恐怕也會壓垮廠商。畢竟記憶體類產品價格變動頻繁,隨時會因供需失衡而大起大落,真實交易模式基本上如同期貨操作。

版本區隔標示是基本工

也因此,廠商通常會在必要的時候調整產品用料,其中又以快閃記憶體變動居多。然而固態硬碟有效能黃金比例因素限制,更換相近似規格顆粒,即便是不同廠商生產的也罷。就怕打亂原本開案設定好的效能組合,採用完全不同類型顆粒,甚至連顆粒配置數量都有異動,通常會導致存取性能出現落差。

筆者認為,廠商的難處可以理解,更換料件亦屬於合理舉動。畢竟沒有廠商公開表示,產品採用哪種品牌、規格顆粒,沒有和法規相牴觸的問題。然而經常見到,廠商並沒有明確標示版本差異,連官方標示效能數據也懶得修改,這就很容易招人非議。我們比較樂見的作法,是如實的標示版本別,甚至更換新型號以正視聽。

顆粒配置關係式是簡單數學題

我們過去不時提及固態硬碟顆粒配置黃金比例,真要攤開來談會牽扯到控制器架構、快閃記憶體運作特性、顆粒結構類型,乃至於構成固態硬碟之後的功能性等多角關係。然而它其實沒有你想像中難懂,不過是簡單的數學乘除法,以及連連看邏輯觀念而已。

搭配組合令人眼花撩亂

現在隨手拆開任一2.5吋固態硬碟,十之八九都是完整尺寸電路板,另外有極少數產品採用特規尺寸設計。只在單面配置顆粒的產品,數量通常是8顆整,雙面配置的總和數量則多為16顆整,非8顆即16顆皆為偶數。如果你原本就知曉顆粒有ONFi、Toggle類型之別,那麼應該能立即計算出,配置效能變化式有4種。

雖然快閃記憶體封裝後都是黑壓壓的豆子,但本身又有TSOP與BGA封裝類型之別,這會讓變化式數量瞬間增加到8種。假使你還記得,我們先前還提過顆粒堆疊封裝這檔事,也會讓變化式數量隨之倍增。此外如同記憶體模式,亦有時脈規格之分,這也是重要的效能變數之一,到此已經足以讓人混亂。

數大便是美或許成立

究竟有幾種效能變化式組合,已經沒有去細究的必要,因為那不具有什麼實質意義。當大家望著固態硬碟電路板,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其實你也可以從新手進階為玩家。這邊先教大家一個基本的分辨原則,「數大便是美」此話難得可以派上用場,顆粒數量配置較多者通常是安全牌。

不過筆者要再次強調,固態硬碟效能黃金組合變數如前述,要考量的面向相當多,這只是懶人辨識法而已。所謂安全牌並不表示效能絕對優異,相對意思應為代表地雷比較少,能降低誤觸烙賽產品的機率。雖然最終採購決策仍得視效能與價格而定,先搞懂這方面相關兩三事,你也可以自行決定最佳產品選擇。

探究 SSD 速度快慢的主因:搞懂顆粒配置與架構, PCI-E 、 RAID 效益評估

探究 SSD 速度快慢的主因:搞懂顆粒配置與架構, PCI-E 、 RAID 效益評估

探究 SSD 速度快慢的主因:搞懂顆粒配置與架構, PCI-E 、 RAID 效益評估

探究 SSD 速度快慢的主因:搞懂顆粒配置與架構, PCI-E 、 RAID 效益評估

如內文敘述,固態硬碟顆粒搭配組合有無數種,即便算清楚也沒有多大意義。簡單舉幾個常見組合為例,圖例產品顆粒分別是ONFi與Toggle類型,此外亦有TSOP和BGA封裝之別。雖然外觀上都是黑壓壓的豆子,其內部結構不盡相同,組合成固態硬碟的效能自然有別。

bisheng
作者

前 PCADV 編輯、現 BenchLife 玩票性質打雜工 https://benchlife.info

使用 Facebook 留言
Mike
1.  Mike (發表於 2015年10月13日 18:12)
Hello bisheng大大:
使否有SSD相關的書籍名稱可以提供給我參考
我需要這些知識

謝謝您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