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1 09:00

2015 新 MacBook、MacBook Air,處理器效能何者為佳?

ADVERTISEMENT

Apple 甫發表全新款 MacBook 筆電,連帶更新的產品線還有 MacBook Air,由於兩者同屬輕薄設計導向,處理器效能區隔是如何也值得關注。依據 Intel 上個月新發布的行動平台品牌策略來看,幾乎可以未測試就肯定,MacBook Air 將扭轉過去效能有限的局面,墊底產品反而是 MacBook。

蘋果新發表筆電皆換裝 Broadwell 處理器

甫發表的 MacBook 與 MacBook Air,都是搭載 Intel 代號 Broadwell 的新一代處理器(第五代 Core 架構),為人所知特徵是採用最新 14nm 製程生產,核心架構則從前代 Haswell 精進而來。基於 Intel 的 Tick-Tock 鐘擺發展策略,從 Haswell 進化到 Broadwell 世代屬於 Tick 階段,雖然只是採用最新半導體製程,但將能縮小晶片體積、降低功耗、些許提升效能。

Broadwell 行動平台產品依定位來區分,由高至低依序為 Broadwell-H、Broadwell-U 與 Broadwell-Y,舉如運算性能、消耗功率、散熱需求等規格都不一。Broadwell-H 是所謂的常規電壓產品,適合用於打造效能、遊戲等導向筆電,而 Broadwell-U 是於今年 1 月正式解禁推出,一如前些年 Ultrabook 所搭載的低電壓產品(現在定義為 Ultra-low power)。

ADVERTISEMENT

至於 Broadwell-Y 早在去年底就已經正式量產,相當於早年的超低電壓產品(現在定義為 Extremely  low power),適合高效能平板、可變形筆電等應用。Intel 還為它新設 Core M 這品牌名稱,雖然表面上捨棄傳統 Core i7/i5/i3 等命名規則,但是以 Core M-5Y51 為例,其中 5 便是指相當於 Core i5 的意思。Intel 保留此性能等級區隔概念,以利於未來產品線擴張時,消費者得以快速辨識差異。


▲ Broadwell-U 與 Broadwell-Y 處理器,體積相較下是 Broadwell-U 大一號。(圖片引用自 ExtremeTech)

TDP 高低差異已分出性能等級之別

當下最引人注目的 MacBook,可是搭載 Core M 系列處理器,其特徵為 TDP(Thermal Design Power,散熱設計功率)僅有 4.5W,SDP(Scenario Design Power,場景設計功耗)為 3.5W,具備 TDP 與時脈高低值配置的彈性。單看這些數字可能沒什麼概念,以目前常見的 Intel 平板處理器 Atom 為例,4 核心的 Z3000 系列規格標示 SDP 是 2W,應該不難想像 Core M 理論消耗功率有多低。

ADVERTISEMENT

而連帶更新的 MacBook Air,如以往是搭載 Core i5 系列低電壓處理器,Intel 設計有 TDP 28W 與 15W,以及可配置 TDP 9.5W 和 7W 這些規格之分。依據 Apple 官網時脈標示來核對,新 MacBook Air 標配應該是採用 Core i5-5250U,實際規格為 TDP 15W、可配置 TDP 9.5W。雖然說 TDP 不等於實際耗電量,但是由於處理的運算性能是和耗電量成正比,因此 Core M 是不大可能出現以下犯上的表現。

▲ 取 Intel 官網當前所陳列 Core M 與 Core i5-5000(TDP 15W)系列,規格最高、最低產品來看時脈範圍、TDP 規格。

當核心架構相同那時脈便成關鍵

當然了,還有其他關鍵條件能夠佐證,以 Apple 官網當前陳列產品為基礎來比較。MacBook 處理器選項,基礎與 TurboBoost 時脈由低自高,依序為 1.1GHz / 2.4GHz、1.2GHz / 2.6GHz、1.3GHz / 2.9GHz。反觀 MacBook Air,標配時脈組態是為 1.6GHz / 2.7GHz,若選購 Core i7 則是 2.2GHz / 3.2GHz。由於時脈對效能占有關鍵性影響,即便 Core M 的 SmartCache 多出 1MB,基於前述效率的電力需求等因素,同為雙核心、四執行緒的 Core M 還是不容易逆轉勝。

ADVERTISEMENT

MacBook 可能是採用下列型號處理器,搭配可配置高 TDP 頻率功能,改變處理器原始時脈組合。

1.3GHz / 2.9GHz 版:Core M-5Y71 1.2GHz / 2.9GHz、可調配高 TDP 頻率 1.4GHz

1.2GHz / 2.6GHz 版:Core M-5Y51 1.1GHz / 2.6GHz、可調配高 TDP 頻率 1.3GHz

1.1GHz / 2.4GHz 版:Core M-5Y31 900MHz / 2.4GHz、可調配高 TDP 頻率 1.1GHz 

這是我們引言所提及,無須經過效能測試驗證,便足以斷定新 MacBook Air 所裝配處理器,運算效能會好過於 MacBook 的根據。這是就目前已量產推出的產品,再加上前述各項效能變因,乃至於 Intel 定位區隔等面向來探討所得結果。話說白點,假使 Intel 當前技術能使 TDP 4.5W 產品,拚贏其他自家高階定位處理器的話,那麼實在無須再推出一堆比較耗電的產品了,你說是吧!

當然了,無論你是購買 MacBook 或 MacBook Air,一般使用體驗還有其他注意要點。新 MacBook 與 MacBook Air,分別預設配置 8GB、4GB 記憶體,並採用 PCIe 介面固態硬碟。對於上網、基本文書、系統開機啟動等基礎使用模式來說,固態硬碟硬碟將發揮極大的效益,以致兩款機型乍看下可能差異不大。但如果用於影像處理、影片剪輯等,這些吃重處理器性能的處理作業,相信便能一眼看出兩者性能等級差異。

Core M 就是夾在 Core i 與 Atom 中間


▲ Intel 上個月新發布的行動平台品牌策略,除了為 Atom 換上新品牌名稱,也明確劃分各產品線應用區隔。

ADVERTISEMENT

讓我們來溫習一下 Intel 行動平台全新品牌策略,主打智慧型行動裝置市場的 Atom 系列一分為三,將專注進攻手機與平板應用。其定位區隔大致上是 Atom x3 鎖定低階,Atom x5 則為中階裝置應用,而 Atom x7 主攻高階市場。除了用於裝配 Android 系統外,未來同樣能看到搭配 Windows 的新款 Atom 平板,一如當前 Atom Z3000 系列那樣跨界應用。

至於高階效能型平板,特別是指搭配 Windows 的組合,還有包括可變型平板筆電等產品在內,則是由 Core M 系列負責。以其標準 x86 平台架構的設計彈性,較為接近常規電腦的效能體驗,加上低消耗功率、電池續航力長等特性,能讓產品的機構設計更為接近正規平板電腦那般輕薄。如 Asus 新推出的 Transformer Book T300 Chi 便是採用這系列處理器,反觀 T200、T100 這前兩代機型,當時是採用 Atom Z3000 系列。

而 Celeron、Pentum 系列,維持以往入門效能型產品定位,除了用以推出低價位常規筆電外,未來也能應用在可變型平板筆電。最後的 Core i3/i5/i7 依舊維持效能導向,超輕薄機種、高規格可變型筆電,可選用低電壓系列產品,其餘效能導向機種則是以常規電壓產品線為主力。

延伸閱讀: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