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遠距教學加速科技應用,好的線上平台要具備哪些條件?老師和學生又要做好哪些準備?

疫情遠距教學加速科技應用,好的線上平台要具備哪些條件?老師和學生又要做好哪些準備?

ADVERTISEMENT

因為疫情的關係,這一個月的時間,家長在家工作,小孩在家上課,遠距離工作和教學是這個月的常態,以現在的情況來看,未來的幾個月似乎也沒有解封的趨勢,所以我們今天再度請來無界塾的資訊長朱哲民來和我們談談、遠距教學這個話題。

 

Q:這次全國大規模遠距教學,需要設備和頻寬,那麼對於較為弱勢的家庭,你們的做法是什麼?

A:經濟弱勢的家庭可能會沒有設備和網路,政府在去年的疫情就有準備平板讓一些學生可以帶回家使用,也有準備SIM卡,但平板是WIFI版本,沒有配合好。我們就和慈濟合作,找現在無法出國的旅遊業合作,將他們的行動網路分享器借給這些孩子使用。

 

Q:以1080P的視訊畫面來說,大概需要3.2MB到5MB的頻寬,如果教學時遇到網路不順,老師都如何面對這個情況?

A:我們會提醒不順的同學降低自己的畫面的解析度、關閉特效,還有請家裡其他的人不要看串流影音或在上課時間使用大量頻寬,就是減少家裡同時上網的人數。再不濟就不要影像,保留聲音。最後才使用非同步手段,事後再看錄影存檔。

 

Q:老師會不習慣面對螢幕教學嗎?

A:會。而且不僅會不習慣,還有老師不會使用相關設備和軟體的問題。剛開始遠距教學時,老師出來的畫面都很可怕,像在拍恐怖片。

 

Q:遠距教學對老師的影響是什麼?

A:科技融入教學在台灣推超過10年,之前推不太動,因為這波疫情,也同步提升了老師的資訊化程度。

 

Q:老師和學生不在同一個空間裡,學生失序時要如何處理?

A:我們看到的是,失序的情況反而還比在學校上課來得少。因為在學校可能會有一連串的反應,但現在每個人都是獨立在家裡,不會影響到別人。有遇到學生視訊對全班上課的,老師可以用「主持人」功能把他關靜音,或是把他先踢出去,過幾分鐘再拉回來。

 

Q:遠距教學時,家長可能也在家長看老師上課,這會對老師造成壓力嗎?

A:我相信一開始會,但其實現在很多學校的老師上課時,導師也坐在後面。所以我對台灣的老師還是很有信心的。

 

Q:遠距上課後,上課看螢幕,休閒看螢幕,你們會討論3C使用過量的問題嗎?

A:有。以前還在學校時,我們會規畫學生一整天用電腦的時間不要超過8小時,但現在可能上課時間就超過8小時。不過這問題是所有現代人的問題,我們可以做的是,如何讓學習上更有效率。

 

Q:遠距教學的視訊鏡頭打開,可以拍到家中的情況,會不會有隱私的問題?

A:會啊!家中有人服裝不整的走動,弟弟妹妹跑來要一起玩的,家裡的貓、狗也會跑來。但現在的孩子都很厲害,基本上都會把虛擬背景打開。

 

Q:家長需要特別為孩子準備一個上課的空間或環境嗎?

A:看個人家庭條件。但我覺得網路通暢最重要,再有一個耳麥就好了。

 

Q:有其他的資源可以幫忙老師嗎?

A:我們創辦人有開了一個「台灣線上教學同步社群」,三周就有8萬人加入。老師在上面討論分享經驗,我們在周六也會在線上討論「共同備課」,每周六都在1000人參加。

 

Q:怎麼讓學生在線上上課時也能保持專注?

A:我覺得這一點無法只靠老師來完成,雖然老師做完了大部分的工作,但有些是需要其他的配合。剛開始,老師關心器材的使用,接下來老師會利用現在工具來搭配組合一套上課的策略,我認為接下來不管是老師、學校或政府要關心的,是這種線上教學整個觀念的調整。

 

Q:一個好的線上學習平台,要具備哪些條件?

A:見仁見智,但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簡單、穩定,方便互動就夠了。因為主角是學生,老師很會用,學生沒學到就沒用。

 

Q:現有的平台,哪一個支援度比較完整?

A:Zoom、Teams、Webex功能都很強大,但對硬體的需求也比較高。但如果考慮各個家庭的條件和資源,我們現在是使用Google Meet,門檻較低,也可以結合Google的生態。

 

Q:如果遠距教學的狀態持續,線上測試的問題要如何解決?

A:這就是觀念的問題了,測試不一定要考試,我們有在做不是考試的評量方式,就是所謂的多元評量。我們想要知道學生學了多少,方法是很多的。當然也有在開發很多的線上測驗方法,像是同一份試題,但所有人的順序不同,或是同題,但答案順序不同。

 

Q:未來遠距教學有可能成為常態嗎?

A:我覺得全國性的應該不會啦,因為人和人的交流還是很重要。可是當技術更完整時可以好好的運用,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到學校上學。有些身障、處理長期醫療、有社交障礙或是地處不便的學生,都可以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

T客播
作者

這是T客邦網站所製作的Podcast節目。我們會邀請跨領域的工作者來節目中分享跟科技有關的看法。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