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款主流 SSD 評測大閱兵,掌握固態硬碟重要觀念,這樣買就對了

ADVERTISEMENT

比較IOPS是新趨勢

固態硬碟進入個人電腦市場,推廣初期經常大打最高傳輸速度話題,標記300MB/s、400MB/s不足以為奇,更甚者比拚衝破500MB/s速度,簡直就要塞爆SATA 6Gb/s介面實際可用頻寬。最近數個月開始轉移到其他焦點,4KB成了新的訴求,而且改以IOPS表現來強調。IOPS(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意即每秒鐘的I/O讀寫作業次數,和多數軟體使用的MB/s單位相同,都是數值較高者為佳。

稍微回憶一下前面數據,其實可以預期接下來的結果,變化走向會是如何。不意外的,4K和4K-64Thrd依舊是Marvell技高一籌,連m4都足以和SandForce大軍抗衡,也難怪會成為長紅產品。最佳者依然是Vertex 4和M5 Pro,尤其在64佇列項目中,跑出SandForce控制器的倍數成績。

可想而知,測試總分自然會出現強烈對比。SandForce控制器之中,以Intel SSD 520取得571總分為最佳,但還是不敵任一Marvell機種。反觀非同步顆粒機種Agility 4,也有高達752分表現,僅次於舊世代控制器m4的803分表現。至於Vertex 4和M5 Pro,或許是很對AS SSD Benchmark測試模式的胃口,雙雙衝破1000分創下紀錄。

真實應用模擬定輸贏

回歸現實來考量,硬碟不是只買來連續大量複製檔案,因此還得加以參考其他數據。像是模擬真實應用的PCMark 7,SandForce陣營資優生SSD 520,這回合表現與M5 Pro共同名列前茅。其他幾款產品差距都不大,惟獨Vertex 4有段落後差距,顯示顆粒類型對真實應用的影響不小。

利用BootRace測試Windows 7開機啟動速度,得到結果和PCMark 7頗為相似,Vertex 4再次墊底,花費12秒鐘才進入到桌面。SSD 520則是一枝獨秀,啟動至登入畫面,以及總和啟動進到桌面的速度飛快,都比其他機種各少了1秒鐘。不過說真的,除非你是「不正常人類」,不然這些微秒差肯定難以察覺。

最後的AS SSD Benchmark這項數據,是測試單機檔案傳輸複製作業速度。現在固態硬碟容量不比傳統硬碟,又有抹寫損耗問題,自然很少有這種應用模式。無論如何,它還是可以當最大傳輸速度,真實應用中的參考數值。再次不易外的,Marvell依舊好過於SandForce大軍,只有SSD 520能夠稍微抗衡。

隨機存取表現比較

9款主流 SSD 評測大閱兵,掌握固態硬碟重要觀念,這樣買就對了

9款主流 SSD 評測大閱兵,掌握固態硬碟重要觀念,這樣買就對了

9款主流 SSD 評測大閱兵,掌握固態硬碟重要觀念,這樣買就對了

9款主流 SSD 評測大閱兵,掌握固態硬碟重要觀念,這樣買就對了

▲IOPS和常見使用的MB/s單位,軟體測試模式未必有很大差異,只是使用單位的不同而已,因此所得結果和前面的測試數據有些相似之處。

跟著編輯這樣買

綜合評估性能表現與價格條件,這一仗可說是Marvell陣營大豐收,但是考量使用者控制器喜好問題,我們分別遴選出雙方陣營的首選產品。

Marvell控制器之中,OCZ Vertex 4和Plextor M5 Pro令人最深刻,性能表現一路維持拉鋸戰,更有壓制對手陣營的實力。快閃記憶體同為3000P/E規格顆粒,並且提供5年保固,由於相似度很高,價格成了決勝點。參考市場價格來看,M5 Pro將近4,500元,Vertex 4只要3,200元不到。Vertex 4性價比硬是高了一截,成為這次所有產品裡的首選推薦。

至於廣大的SandForce軍團,論效能是以Intel SSD 520,還有MemoRight FTM Plus冠軍碟表現較佳。SSD 520在Intel產品線屬於效能定位機種,使用5000P/E顆粒並且提供5年保固,以致價格是略高的4,300元左右。表現緊追在後的FTM Plus冠軍碟,雖然採用3000P/E顆粒,而且只有3年保固,3,000元市價讓它顯得更為超值。

9款主流 SSD 評測大閱兵,掌握固態硬碟重要觀念,這樣買就對了

測試平台設定:

  • 處理器:Intel Core i7-3770K
  • 主機板:Asus P8Z77-V PRO
  •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DDR3-1600 4GB Kit
  • 顯示卡:Asus ENGTX560 TI DCII/2DI/1GD5
  • 硬碟機:Kingston SSDNowV 64GB
  • 散熱器:Cooler Master Hyper 612PWM
  • 電源供應器:OCZ OCZ-ZS750W
  • 作業系統:Windows 7 Ultimate 64bit SP1

綜合應用模擬比較

9款主流 SSD 評測大閱兵,掌握固態硬碟重要觀念,這樣買就對了

9款主流 SSD 評測大閱兵,掌握固態硬碟重要觀念,這樣買就對了

9款主流 SSD 評測大閱兵,掌握固態硬碟重要觀念,這樣買就對了

▲實際應用模擬測試軟體,得到結果往往縮小了差距。或許代表在真實應用中,特別是在缺乏對照組的前提下,使用者不見得能感受到差異。

延伸閱讀:

SSD 新手升級術!6款 SSD 推薦,筆電如何換裝 SSD?如何進行調校?

SSD 進階調校須知:開啟AHCI,改善讀取效率

SSD 新手使用須知:4K 對齊調教實戰,提昇 SSD 效能

SSD 採購新手須知:速度重點是什麼?記憶體的同步問題

SSD 新手入門須知:記憶體顆粒、控制晶片、韌體是什麼?

 

本文同步刊載於電腦王雜誌
 
9款主流 SSD 評測大閱兵,掌握固態硬碟重要觀念,這樣買就對了
歡迎加入電腦王雜誌粉絲團
bisheng
作者

前 PCADV 編輯、現 BenchLife 玩票性質打雜工 https://benchlife.info

使用 Facebook 留言
LIS
1人給推

2.  LIS (發表於 2012年12月06日 11:37)
※ 引述《SOP》的留言:
> 這不是電腦王99期的文章嗎
> 囧rz
是啊!好文章要整理出來分享給更多人。
188d33303717b5553be03ebd60c8b4fc?size=48&default=wavatar
4.  BJ4 (發表於 2012年12月06日 12:27)
※ 引述《neco》的留言:
> OCZ阿~~BJ4╯-__-)╯ ╩╩

找我有事嗎?
3c0dbdf392722f6cea9cf922a0ea7f19?size=48&default=wavatar
5.  Tenten (發表於 2012年12月06日 14:24)
這篇文章在SSD的選擇上有點奇怪…

評測的 SSD 只有 9 款,照理說應該要挑 9 個不同廠牌,每個各選出一款代表型號做介紹和比較,比較恰當。但是卻有兩個牌子(Kingston & OCZ)都選了 2 個型號,佔去了其他廠牌的位置…

尤其是 Kingston(HyperX & HyperX 3K)這個部分更奇怪。真的要一牌子挑兩型號的話,為何不是選 Intel(520 Series & 330 Series)? 在台灣地區,無論是在 SSD 的知名度還是市佔率上,Intel 都明顯優於 Kingston 才對…

另外就是,為什麼台灣的廠牌那麼少?台灣也有不少知名度高的 SSD 廠商,像是 Transcend、Lite-ON、EZLink、A-DATA、Silicon Power、KingMax 等等,但是卻只有 MemoRight 雀屏中選(也不清楚是因為什麼理由)。考慮到前述之某些國外廠牌還一個就佔了兩個位置,編輯也未免太不捧自家廠牌了吧… ╯-__-)╯ ╩╩
3c0dbdf392722f6cea9cf922a0ea7f19?size=48&default=wavatar
6.  Tenten (發表於 2012年12月06日 14:31)
在第四頁,編輯提到了 AS SSD Benchmark 的跑分(571、752、803、破千分等),但是並沒有看到圖片?

另外,在「真實應用模擬定輸贏」的 part,編輯數度提到「Vertex 4 落後或者墊底」的話語,但看圖片那應該是 Agility 4 而不是 Vertex 4!
華采利通
7.  華采利通 (發表於 2012年12月06日 15:03)
※ 引述《Tenten》的留言:
> 另外就是,為什麼台灣的廠牌那麼少?

F1都能報兩隊競賽了

這說明該公司有能力出兩種型號一同競爭

台灣品牌這方面出道比別人晚也的確比較弱勢

╯-__-)╯ ╩╩
bisheng
1人給推

8.  bisheng (發表於 2012年12月06日 15:23)
※ 引述《華采利通》的留言:

大概是有些東西交待的不夠直白,現在品牌大洗牌戰越演越
烈,許多本地品牌的「製造成本」還比Intel、Micron、
Toshiba等,擁有晶圓廠品牌的「售價高」,早已傳聞有台廠
玩不下去了。

可預期在不久的時間內,會有部分、甚至是許多台灣品牌退
出「通路零售市場」,改將重點擺在OEM業務方面。這是當初設
定題目,排除多數台廠的原因,只留下還有用力推零售市場的
品牌。
( 話說到這,買台廠產品未來可能碰到什麼狀況,應該已經
暗示的很明顯了吧?!

至於少了什麼舶來品的話,廠商拿不出樣品,
我們又能如何 ╮(╯_╰)╭
華采利通
1人給推

9.  華采利通 (發表於 2012年12月06日 15:44)
※ 引述《bisheng》的留言:
> 至於少了什麼舶來品的話,廠商拿不出樣品,
> 我們又能如何 ╮(╯_╰)╭

台廠玩不下去!

主因很簡單製造廠商太多家

誰也不服誰的造成資源過於分散

而且這種歷史早在IDE時代演過一遍了

自然就走向通路零售市場的消亡一途

╮(╯_╰)╭

小白
10.  小白 (發表於 2012年12月06日 17:11)
希望在可見的未來,Intel 也來出一款用最新版的

Marvell Controller 製作的 SSD,不然的話可選擇性就那幾家

而已。
C3c97a066668fd00d3da17f963281c30?size=48&default=wavatar
11.  106 (發表於 2012年12月07日 01:15)
十銓, 廣穎這兩家國內廠牌都有同步顆粒的高階SSD 都要寫專題了怎麼不一起測阿~~~真的很可惜~~~
魯蛇實驗室
12.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2年12月07日 11:45)
※ 引述《106》的留言:
> 十銓, 廣穎這兩家國內廠牌都有同步顆粒的高階SSD 都要寫專題了怎麼不一起測阿~~~真的很可惜~~~

前面不就寫很白了,別再問,很可怕
62c1ecf5341867e1c7d97309368554fe?size=48&default=wavatar
13.  廣告 (發表於 2012年12月07日 17:27)
※ 引述《L.I.S.G》的留言:
> ※ 引述《SOP》的留言:
> > 這不是電腦王99期的文章嗎
> > 囧rz
> 是啊!好文章要整理出來分享給更多人。

廣告 囧rz
43c99cfe864a1f64754266e94f501b4b?size=48&default=wavatar
14.  Tony (發表於 2012年12月09日 19:33)
1. 我電腦的c蝶大約設定在200-300GB左右,所以等240G SSD降到3000元以下,才會有興趣
2. 大家回想128GB IDE或SATA硬碟價位在3000元是幾年前,大約就可以知道幾年後1T SSD會降到3000元以下,磁盤有瓶頸,晶圓一樣有瓶頸,先前有人疾呼的[SSD取代傳統硬碟]的話,笑笑就好,1-2年後,1T磁盤硬碟可能維持在2000元下,但4T硬碟應該會降到3000元以下,所以SSD開機,磁盤硬碟儲存的方式應該還會維持許久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