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1 09:00

4 款 GeForce GTX 980 自製卡決戰,拆卡看電路、風扇設計大比拚

ADVERTISEMENT

散熱器決定效能極限點

PCB較硬派,令一般消費者所迷惑,那麼較易被消費者所認同,也較簡單的散熱器設計,就不難看出廠商在這一塊的耕耘成果。從以往的單風扇、到近幾年的雙風扇成為基本教派,直到近兩年的三風扇崛起。原因不外乎是晶片發熱量逐年增加,加上面積漸小的緣故,散熱器成為了一項指標,同時解熱能力更成為各家宣傳的重點。

Boost技術,時脈更靈活

一般人對於顯示卡時脈的浮動變化,可能存在於廠商標示多少,在運作時就必定為該值。不過這個舊觀念從NVIDIA推出Kepler後,就該改變了。不同於以往的恆定值,加入Boost技術後,核心時脈不再是幾個數值所組成,而是以一連串的既定數值運作。

若以一般人較能理解的方式來說,可以解釋為有一個時脈列表,該列表是一個時脈對應一個電壓值。這個設計不難理解為當處於A時脈時,核心將會調整為B電壓,此時按照負載程度產生了C電流。藉由B x C得出的P,則是會透過前面所說的監控機制,判斷是否為可採用,或者是超載需要微幅下調。

ADVERTISEMENT

Thermal Throttle成效能瓶頸

這個機制可以保證顯示卡,能在預先設計好的限制條件下,以最大的效能運作。當然前面PCB的部份即有提到,TGP並非無法更改,但會因此牽扯到發熱量問題。即使將TGP拉至無限大,仍然會因溫度問題而造成降頻,導致鎖死在某一時脈上。

該如何使自製卡能夠得其所用,必須要滿足幾個條件,第一為電壓、電流的限制放寬,也必須要調整BIOS原先針對公板卡所設定的限制,才能夠得到對應的成果。第二為加強溫度抑制,電壓與電流增高後,勢必造成溫度增加的副作用。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下,調整散熱器的設計為其最佳化,是廠商在次世代顯示卡開發的重點。


目前NVIDIA顯示卡皆具備偵測電流硬體晶片,目的在減少顯示卡損壞。

ADVERTISEMENT

散熱器並非大不可

散熱器配置方面,許多廠商會推出體積龐大的方案,雖然外型看起來霸氣十足,不過散熱器的設計並非一昧加大,就可以得到相對應的成效。重點是仍然得視該散熱器的材質、工藝技術,還有其設計是否合宜。最常出現的問題不外乎廠商使用了多根熱導管,卻無法有效與核心接觸,加上鋁質鰭片早已超出其解熱能力,造成冗餘設計。

回流焊、穿Fin為主流

在目前市售產品身上,可以看到使用軸流扇設計的廠商,而針對散熱器的製造工藝大致有兩種選擇。其一為回流焊,大多為高階產品所採用,其二則為穿Fin,多數為中高階產品所用。兩者熱傳導的效率差異性,回流焊能夠擁有較佳的熱導率。不過由於穿Fin技術在合適的技術下,也有媲美其效率的能耐,故兩者仍要就實際產品,個別分析其做工,方能推敲出其差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