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的一切都將成為「付費內容」,包括你自己

網路上的一切都將成為「付費內容」,包括你自己

ADVERTISEMENT

在未來的網際網路上,未經批准,沒有任何東西會出現在你的螢幕上。在維基百科上,你會了解到披薩農場和圍繞愛德蒙二世國王死亡的瘋狂情況(他在拉屎時去世)。在某一時刻,你可能會在推特上寫下2019年的某段奇怪的經歷,彼得·布塔朱吉在競選總統的初選中穿上了歐巴馬的衣服。一天晚上,在上床睡覺之前,你會刷Instagram,看到一個特別喜歡的帳號,決定關注他們的一個私人訂閱頁面,在那裡他們提供「高級」內容(主要是裸體)。

沒有邪惡的演算法來推薦串流媒體內容,推薦你關注誰,或去哪裡度假。沒有任何邪惡的廣告追蹤,對隱私的侵犯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沒有公開的狀態標記,也沒有心形圖示促使你點讚一些你實際上不喜歡的東西(但還是喜點讚了,因為發布內容的是你的朋友,這就是網際網路上的友誼)。這一次,你閱讀的所有內容和你關注的每個人都由你自己決定。你可以完全控制這個數位伊甸園。

只是有一個問題。事實上,實現這種伊甸園的許多方面都需要訂閱。甚至你自己也需要訂閱,是的,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和推特上的閒雜人也需要固定月費,才能訂閱你的所有頂級內容。這是一個訂閱的時代,一個不斷更新的集體(有時是無恥的)自我贊助的循環,每個人都可以永遠待在自己的圈子裡。

所有這一切似乎聽起來都是不可能的,就像它只可能發生在某個怪異的平行宇宙中,但並非如此,它幾乎就要成為現實,網際網路把一切都變成了商品,建立在經濟學家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所說的「連結關係」(access relationships)上,「我們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被商品化了」,「通訊、交流和商業是無法區分的。 」 把它想像成一個開放的訂閱循環,或點對點的生活方式資助,下一個前緣是一個人人都成為「網紅」的世界。

在這個未來,像克萊門特·卡斯特里(Clément Castelli )這樣的OnlyFans創作者是基石。他是一代網紅之一,他們是赤裸裸的訂閱粉絲經濟中的新面孔。有了會員制平台、群眾募資和基於粉絲的訂閱網站(從Patreon到TaskRabbit這樣的服務驅動型App),像卡斯特里這樣的人可以準確地提供使用者想要的東西,而這些使用者、這些粉絲則準確地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沒有人需要為了獲得瀏覽量和吸引大眾而製作內容,而大眾也不必為了找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而消費他們不想要的東西,這種轉變不僅會改變工作的未來,而且會改變我們所知道的網路生活。

這種轉變已經在一步一步地紮根。在里夫金2001年出版的《獲取的時代》(Age of Access)一書中,他預言了一個與我們當今社會不一樣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家庭關係範圍之外的每一項活動都是一種付費的體驗,在這個世界中,傳統的互惠義務和期望(由信仰、同情和團結的感覺所調解),被付費會員資格、訂閱、入場費、聘金和費用等形式的契約關係所取代。」

雖然現在才開始凝聚起來,但這種轉變大約在十年前就開始了,在社群媒體網路為使用者提供工具,讓他們成為無盡的自我創造的化身,以他們認為合適的方式塑造自己的身份。最受歡迎的平台,特別是Instagram、Twitter和Facebook,將個人主義和自我品牌放在首位。大約在這個時候,群眾募資機構也在流行,承諾如果專案得到足夠的資金,貢獻者將為他們的捐贈獲得特殊的額外好處。2013年,Patreon在Kickstarter和GoFundMe產生的模式上進行了擴展,允許「贊助人」選擇加入藝術家持續的創作追求,每月捐款,而不僅僅是一次性的資助。Patreon鼓勵創作者不把這些贊助人當作慈善家,而更像是購買了俱樂部門票的會員,讓他們有權享受獨家內容,無論是有門檻的聊天會話、獎勵內容,還是提前看到正在進行的工作成果。

在此後的幾年裡,各平台都找到了利用粉絲牟利的新方法。OnlyFans採用了與Patreon類似的模式,利用影響力經濟的誘惑力,吸引了像卡斯泰利、Badass Cass和前MTV明星Malcolm Drummer這樣的超級流行的Instagram使用者,上傳付費才能觀看的內容。在我去年報導該網站後的六個月裡,OnlyFans的規模成長了一倍,擁有超過2000萬註冊使用者和20萬「創作者」。對這種內容有明顯的需求,OnlyFans最初是作為網紅的天堂,他們終於可以像以前一樣展示自己,並以此賺錢,但OnlyFans後來擴大了其服務範圍。創作者不再僅僅是網紅、真人秀明星、成人藝人;他們是你的朋友、你的鄰居、你的同事、你當地的酒保,以及那個在Trader Joe's(雜貨連鎖店)總是把你的雜貨裝得恰到好處的人,這是對未來的一個預演。

今天,似乎有一個更大的整合在全面發生,對每個人都是如此。我們所有的人,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將別無選擇地實行自我贊助。想像一下,未來Twitter和Instagram為使用者提供私人月度訂閱選項,似乎並不遙遠。也許某些平台會提供套餐交易,在YouTube上每月花10美元,你可以選擇你想訂閱的五個創作者,他們可以從中獲得分潤。

這個新的現實不是每個人都轉變為自己的品牌,甚至不是在爭議不斷的零工經濟中成為獨立承包商——這將是生活的基礎,或者至少是生計的基礎。這是創造一個我們永遠不停止工作的未來,或者讓工作實際上感覺並不是在工作。大多數人仍然會從事他們現在的那種工作,但生活將提供他們需要的額外資本,因為每個人的生活成為另一個上傳給別人的飼料。這種轉變將完全改變我們對勞動的定義,以及它對我們之後的幾代人的意義。

不久前,我寫到,如果網際網路的某些部分按照種族劃分,可能會運作得更好,這讓我想起了過去那些在隔離狀態下蓬勃發展的數位社群:MelaNet、Cyber​​PowWow、NetNoir Online。現在我想知道,這是否可能是隔離的實際形式,一種有意的分割。我所主張的不是一個私有網路(許多服務仍然可以「免費」使用)。而是一個讓人們可以更有意義地相互支持的方式設計的網際網路。正如里夫金所預測的,我們的許多日常互動現在「被嚴格的商業關係所束縛」。但這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我們仍然可以做出選擇,想想看,這是一個圍繞著更有目的性的連接而建立的網際網路,只與我們想要的東西、人和經歷相連。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