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論文有8778個作者:每人平均寫了5個字,光署名就用了17頁

這一篇論文有8778個作者:每人平均寫了5個字,光署名就用了17頁

ADVERTISEMENT

一篇論文有8778位作者是什麼感覺?在PDF裡,光作者列表就要占17頁。有人試圖把所有名字排版在同一頁,字已經小到看不清。

這篇論文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ATLAS對撞機合作組,刷新了他們在2015年創下的5154個作者的記錄。 

在粒子物理科學,像這樣大到幾千人合著的論文越來越多,幾百上千作者的更是家常便飯。以至於ATLAS組發論文基本都要備註一下,這篇論文一共xx頁,從第x頁開始是作者列表。

這一篇論文有8778個作者:每人平均寫了5個字,光署名就用了17頁

由於參與研究的人太多了,難以區分到底誰貢獻最大。所以該領域論文的慣例是不分第一作者,一律按姓氏字母順序排列。 

這裡順便提一個趣事,有位物理學家叫Georges Aad,由於姓裡有兩個字母A,在ATLAS組過去發表的上百篇論文中他都是排第一位。 

不過在2016年出現一位學術新星叫Morad Aaboud,以後凡是Aaboud參與的論文,Aad只能排第二了。

這一篇論文有8778個作者:每人平均寫了5個字,光署名就用了17頁

像這樣上千人合著一篇論文的現象,引起了不少人好奇。例如由於研究週期很長,最後完成的時候可能上百人的工作單位都異動了,作者列表維護起來的痛苦簡直無法想像。 

這篇論文中甚至有10位署名者在發表時已經去世。

這一篇論文有8778個作者:每人平均寫了5個字,光署名就用了17頁

還有人提出,如果所有專家都參與了論文,那麼誰來做同行評審呢?

這一篇論文有8778個作者:每人平均寫了5個字,光署名就用了17頁

什麼論文需要8000人合著?

回到這次的論文,講的是用大型強子對撞機研究粒子間的玻色–愛因斯坦凝態(Bose-Einstein correlations)。 

實驗使用的ATLAS對撞機建在瑞士和法國交界地下100公尺的洞穴中,長46公尺,直徑25公尺米,重達7000噸,相當於一個巴黎鐵塔的重量。

這一篇論文有8778個作者:每人平均寫了5個字,光署名就用了17頁

ATLAS運行起來,每秒超過10億個粒子以接近光速運動,相互發生碰撞。產生的資料量相當於地球上每個人同時進行20次電話交談。 

如此龐大的資料中,卻只有不到百萬分之一是有研究價值的。 

實驗中篩選、處理資料也是非常龐大的工程,需要由分布在全球的超過130個超級電腦支援。

這一篇論文有8778個作者:每人平均寫了5個字,光署名就用了17頁

ATLAS合作組織由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的181個研究機構參與,包括3000人的科學作者團隊和1200位博士。 

在這次論文的8000個署名作者中,除了物理學家,還包括大量維護對撞機硬體的工程師、維護IT硬體的工程師,以及大量做資料篩選和分析的軟體工作者。

這一篇論文有8778個作者:每人平均寫了5個字,光署名就用了17頁

像這樣的尖端研究,確實只能由大規模的國際合作來完成。 

但由此產生的論文署名人數膨脹的現象,也引起了一些學者的擔憂。

這一篇論文有8778個作者:每人平均寫了5個字,光署名就用了17頁

「學術出版系統的崩潰」

早在2015年,ATLAS和CMS兩個對撞機團隊合作的研究,曾在學術界掀起一陣熱議。 

一篇5154人署名、對希格斯玻色子的大小進行了更精確的估計的論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紙質版正文包括參考文獻只有9頁,後面24頁都是作者和工作單位。 

同期另一篇關於稀有粒子衰變的論文,發表在Nature上。因為雜誌版面有限,最終決定作者列表不會出現在紙質版上,只在網上發布。 

Nature當時還專門寫了一篇評論文章對此作解釋說明。

Physics paper sets record with more than 5,000 authors天體物理學家Peter Coles也在個人部落格上談論了此事,將之稱為「學術出版系統的崩潰」。 

他認為,幾千個作者如果都參與了論文寫作可能每個人只需要寫幾個字,這當然是不現實的。 實際情況則是,幾千個作者裡絕大部分可能都沒讀到過這篇文章,更不用說寫了。 

像他所在的天文學領域,儀器製造商也會列入作者名單裡。 真要說起來的話,這些人根本不能算字面意義上的「作者」,但他們又確實在這項研究中作出了貢獻。 

Coles認為這背後反映出的問題是,一個人對科學研究的貢獻只能透過合著論文來體現是不合理的。 他建議學術出版可以像電影片尾的工作人員表一樣明確出不同的分工,並分別量化他們的貢獻。

這一篇論文有8778個作者:每人平均寫了5個字,光署名就用了17頁

與之配套的措施是,要改變只透過引用文章數量來評價一個學者的系統。 

我一直認為,現代學術出版業不是在促進而是阻礙了研究的交流。

One More Thing

最後,關於論文署名還有一些趣事值得分享。 

8778並不是目前作者人數最多的論文,最高紀錄高達57000人。 

就是那篇透過玩遊戲參與蛋白質結構預測的研究,9人的核心研究團隊之外,57000人都是當時參與的遊戲玩家。 

這篇文章發表在Nature上,玩個遊戲也能登Nature,也是很神奇了。

這一篇論文有8778個作者:每人平均寫了5個字,光署名就用了17頁

另外有網友提到,1975年發表的一篇研究原子行為的論文有兩個作者署名,但只有一個是人類Jack Hetherington,另一個則是他養的貓。 

這篇論文其實就是他一人完成的,但按照習慣,寫作的時候都用了複數人稱「我們」。 但當時的打字機並不能做到尋找與取代,為了避免整個重新打一遍,他就把貓的名字加上了上去…… 

結果這篇論文發表後有很大的影響力,那隻貓還收到了大學物理學院任教的邀請。 

後來將論文寄給物理學國際會議的時候,簽名還用了貓的爪印。

這一篇論文有8778個作者:每人平均寫了5個字,光署名就用了17頁

那麼,現在這篇8778人的論文中,也說不定也悄悄混進去了幾隻貓?

這一篇論文有8778個作者:每人平均寫了5個字,光署名就用了17頁

 

資料來源:

 

Qbitai
作者

量子位(Qbitai)專注於人工智慧及前沿科技領域,提供技術研發趨勢、科技企業動態、新創公司報道等最新資訊,以及機器學習入門資源、電腦科學最新研究論文、開源程式碼和工具的相關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