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佔領」職場,人類能適應嗎?

AI正在「佔領」職場,人類能適應嗎?

ADVERTISEMENT

過去的一年見證了人工智慧領域的飛躍。數百萬人突然開始與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 ChatGPT 進行類似人與人的對話,並使用 Lensa 等應用程式製作機器產生的肖像。ChatGPT 最近還通過了一位教授的 MBA 考試。一位電腦科學家甚至用人工智慧,為一整本兒童書籍創作了文本和插圖。 

人工智慧也正在接管我們的工作場所。它透過將日常任務自動化,以及綜合和匯總資訊,使人們的工作更加容易。雖然一些員工對效率的提高表示歡迎,但也有人擔心有一天科技可能會完全取代他們。甚至有人猜測,最近科技公司的裁員潮,可能與人力資源等部門的任務日益自動化有關。專家們還擔心人工智慧會被用來監視員工,以及擔心人工智慧會透過學習人類言論,來重現一些糟糕的偏見。 

人工智慧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與古老的人類心理學發生著碰撞,導致我們以複雜且往往相互矛盾的方式做出反應。我們喜歡可穿戴設備 Fitbits 和智慧型手錶,但討厭保險公司利用這些資料來定價或預測我們的健康結果。我們為那些可以幫助殘障人士重見光明或重新行走的未來科技而歡呼,但對軍方使用同樣的技術來創造超級士兵的想法感到反感。我們經常把短期的技術採用和其長期的後果看作是不同的事情,而它們實際上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這意味著,我們的心理衝動和認知偏見使自己很容易採用新技術,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新技術會創造一個我們可能並不喜歡的未來。在過去的 20 年裡,我們張開雙臂擁抱 Facebook 和 Twitter 等社群媒體平臺。直到現在,我們才意識到這些平臺可能會影響我們的世界觀、傳播錯誤資訊和仇恨言論,甚至會影響選舉結果——但為時已晚了。 

作為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USC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的行為科學家,我在自己的研究中看到了這些矛盾。當研究人們如何思考新技術以及如何與新技術互動時,我驚訝地發現,人們對人工智慧的反應是多麼矛盾和不一致,而且我們經常未能充分考慮到後果。 

例如,我和合作者進行了兩組關於「工作場所人工智慧」的研究。在其中一項研究中,我們發現,當監控由自主技術而不是人工進行時,員工會更願意在工作中被監控——考慮到人們對被他人評判(或控制)的根深蒂固的恐懼,這是有道理的。在監控過程中把人的因素剔除,會讓我們覺得沒有被他人評判得很厲害,因此我們有更大的自主權。 

然而,在第二組關於「招聘和晉升決策」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員工更喜歡由人類做出決定。儘管人工智慧的決策和結果是相同的,但人們認為演算法不太公平,並質疑其考慮定性資訊或上下文資訊的能力。相反,我們希望能夠向另一個人講述自己的故事,而且相信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細微差別,並給我們一個公正的評價——但這也可能會導致我們拒絕那些有可能糾正人類偏見的演算法。 

這些下意識的反應值得注意,因為這表明,我們對技術的感知和反應方式可能與技術本身一樣重要。隨著人工智慧變得越來越強大,我們不僅要投資技術設計,還要提高我們自己的「技術商」(相對於「智商」而言,指我們對技術的理解和做出明智決定的能力)。 

簡而言之,我們需要更好地客觀評估技術在生活中的利與弊。目前,我們的反應取決於人工智慧的呈現方式,以及我們與生俱來的認知偏見和心理上的合理化。例如,我們會優先考慮刷 Snapchat、TikTok 或 Instagram 帶來的多巴胺衝擊,而不是這些平臺對隱私或情感健康潛在的長期負面影響。這種現象被稱為「雙曲線貼現」(我們的心理傾向是選擇眼前的滿足,而不是等待未來更大的利益)。 

規範和期望也很重要。如果你註冊成為一名 Uber 司機,那麼你會期望你的路線由機器分配,你的評分由演算法監控,這都是交易的一部分。相比之下,一個突然得知自己將被演算法管理的辦公室職員可能會對此更加猶豫和懷疑。但是以上這二者明明都是人工智慧在工作場所的應用實例,人們明明沒有理由相信,一種監視形式會比另一種更有害。 

人們對技術的反應也因其用途而異。在上述研究中,我們發現,當公司使用人工智慧監控資料,為員工提供有用的回饋時,比用這些資料來評估員工的表現更容易被員工接受,即使在這兩種情況下追蹤的是同樣的資料。我們經常沒有意識到的是,一項技術的「理想應用」和「非理想應用」往往是齊頭並進的。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為了進行我們迫切需要的關於人工智慧的智慧社會對話,我們需要更深入地瞭解人類心理是如何驅動我們採用技術的,以及技術是如何反過來塑造我們的心理的。背景和框架如何影響我們對一項新技術的反應?哪些認知偏見妨礙了我們對人工智慧的清晰認識?對人工智慧的依賴會如何改變我們理解世界和與世界互動的方式? 

這些話題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研究,但我很高興看到,像我在南加州大學尼利道德領導與決策中心(Neely Center for Ethical Leadership and Decision Making)的同事們這樣的研究人員,用他們的研究加速了我們的理解。學者們不僅在關注科技的危害,還在研究我們該如何利用社群媒體和虛擬實境等技術,來促進人類的長期繁榮。 

展望未來,科技領導者需要像關注技術本身的設計一樣,關注人類心理對人工智慧的反應。同樣,採用人工智慧的經理和公司也應該考慮員工的反應,並讓他們瞭解情況,而不是突然實施新技術。建立和維持信任是至關重要的。 

隨著人工智慧的加速發展,人類的未來正處於再平衡之中。我們的選擇和行動的後果是巨大的。讓我們認真對待這一責任,把人工智慧作為一個複雜的謎題來對待,而不是孤立地看待謎題的「好」或「壞」的部分。我們必須提高自己的「技術商」,以確保與人工智慧建立更積極的關係,並最終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