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零組件 完全看懂 ARM 處理器:RISC 與 CISC 是什麼?歷史、架構一次看透 R.F. 發表於 2012年9月18日 19:10 收藏此文 Plurk ADVERTISEMENT 部分ARM處理器家族、架構對照表(資料來源:維基百科、ARM) (點圖可看大圖) ARM年度大事紀 (點圖可看大圖) 延伸閱讀: ARM也玩3D,看手機上的GPU世界 圖解ARM核心,防火長城、禁止偷菜、手機看片都靠它 認識手機上的 ARM 應用處理器 本文同步刊載於電腦王雜誌 歡迎加入電腦王雜誌粉絲團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零組件#知識百科#電腦王#手機#智慧型手機#平板#教學#處理器#arm#完全看懂 作者 R.F. 誤入叢林的小白兔,每天爬樓梯到七樓的白癡,幻想自己很瘦的豬,一放假就睡死的bed potato。 使用 Facebook 留言 我要推 21. david (發表於 2012年9月20日 20:53) 引用回覆 檢舉 ※ 引述《R.F.》的留言:> 由於ARM採用IP授權的關係,資料挖得更深,也越覺得有趣,光是各家廠商的應用處理器之間的差異就相當的多,也還有Intel當初買了StrongARM做出自家的XScale,而後又賣給Marvell,近幾年又想利用Atom重返行動裝置市場,這歷史實在太黑了(≧▽≦)大家好, 我是受害者 [拼命揮手] 我要推 22. 水球 (發表於 2012年9月20日 22:39) 引用回覆 檢舉 歷史上第一台RISC電腦是IBM 801,或著是更早的CDC6600.... 說「首顆RISC微處理器」,一般都會先講IBM的ROMP,怎麼說應該還排不上ARM。╮(╯_╰)╭ 我要推 23. R.F. (發表於 2012年9月21日 03:30) 引用回覆 檢舉 ※ 引述《水球》的留言:> 歷史上第一台RISC電腦是IBM 801,或著是更早的CDC6600.... 說「首顆RISC微處理器」,一般都會先講IBM的ROMP,怎麼說應該還排不上ARM。> > ╮(╯_╰)╭這是小弟當初在收集資料上的遺漏,感謝水球大大的指正 我要推 24. user (發表於 2012年9月21日 20:49) 引用回覆 檢舉 好文章, 推! 1人給推我要推 25. 張昌華 (發表於 2012年9月24日 12:10) 引用回覆 檢舉 ARM 的成功最重要的關鍵,應該是與TI聯手用ARM7 囊括Nokia 早期feature phone 的市場,從此奠定了ARM在mobile device 的省電一哥的地位,Apple 只是錦上添花爾以 我要推 26. 凱文克勞斯 (發表於 2012年9月28日 22:13) 引用回覆 檢舉 樓上大大剛好點出我的疑惑我也記得Nokia當年在打江山的確用了很多ARM或許編輯可以找一下有關ARM跟Nokia的歷史畢竟Apple也真的是比較後面的事 ... 我要推 27. 大白 (發表於 2012年10月31日 15:03) 引用回覆 檢舉 ※ 引述《水球》的留言:> 歷史上第一台RISC電腦是IBM 801,或著是更早的CDC6600.... 說「首顆RISC微處理器」,一般都會先講IBM的ROMP,怎麼說應該還排不上ARM。> > ╮(╯_╰)╭其實不能算是錯的喔,因為CDC6600是main frame而不是microcomputer,IBM 801則是minicomputer也不是microcomputer。而ROMP的設計雖然是microprocessor,也很早就設計完成,但是實際上市卻是遲至1986年的事情了。所以ARM的確是世界上第一顆上市的RISC microprocessor。 我要推 28. Bill (發表於 2012年11月10日 11:02) 引用回覆 檢舉 ARM 並不是首顆 RISC Processor,早在 1975 年 IBM 推出 801 系列 RISC 電腦,第一顆 MIPS 晶片於1984年誕生也比ARM還早,許多計算機組織的經典教科書都以這些早期的 RISC 晶片為教才。 1人給推我要推 29. djboy (發表於 2012年12月31日 15:21) 引用回覆 檢舉 以當年仍在手機晶片業界的員工的猜測,Intel會賣Strong ARM主要有是因為對 ATOM太樂觀了,以及堂堂CPU大廠怎可受限到ARM這種小公司的限制。原本以為ATOM透過製程的進步,可以大副減少耗電量;同時消費者(手機廠)也願意為了高效能而減少待機時間。沒有想到ATOM的耗電量是手機業者完全不能接受,造成完全進不了手機產業。另外就是,全世界所有廠商很有「默契」的拒絕用INTEL(和WINDOWS),不讓他們在PC上吃乾抹淨的故事重演。但是,效能就是用電力換出來的。當ARM的效能和ATOM一樣時,他的耗電量也和ATOM是一樣。這個障礙應該就被打破,再加上INTEL的晶圓+IP實力,應該可以小勝收場。不過,可惜,這是比軟體的年代,加上所有人都拒絕INTEL,所以除非ARM犯錯或是INTEL找到突破點,不然仍然是ARM的天下。 我要推 30. Benny Wang (發表於 2014年1月08日 15:00) 引用回覆 檢舉 <( ̄︶ ̄)>長知識了 我要推 31. shuanqshirley6 (發表於 2014年8月08日 14:27) 引用回覆 檢舉 大大寫的好棒請問我能轉貼這篇文章嗎?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發表回應 (請先登入會員方可留言。)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 留言板發文規則: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 請勿一文多貼灌水洗板或發表無意義字串,違者直接刪除留言。 請勿張貼廣告,不允許任何形式的商業廣告行為,包含頭像、簽名檔等。 禁止發表非官方所舉辦的團購性質活動,違者直接刪除留言。 發言時請勿涉及人身攻擊、侮辱、色情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之內容,違者直接刪除留言。 嚴禁發表討論破解軟體、註冊碼、音樂、影片、軟體複製等違反智慧財產權之留言。 請尊重他人之文章著作權,轉載者請標明來源。
我要推 21. david (發表於 2012年9月20日 20:53) 引用回覆 檢舉 ※ 引述《R.F.》的留言:> 由於ARM採用IP授權的關係,資料挖得更深,也越覺得有趣,光是各家廠商的應用處理器之間的差異就相當的多,也還有Intel當初買了StrongARM做出自家的XScale,而後又賣給Marvell,近幾年又想利用Atom重返行動裝置市場,這歷史實在太黑了(≧▽≦)大家好, 我是受害者 [拼命揮手]
我要推 22. 水球 (發表於 2012年9月20日 22:39) 引用回覆 檢舉 歷史上第一台RISC電腦是IBM 801,或著是更早的CDC6600.... 說「首顆RISC微處理器」,一般都會先講IBM的ROMP,怎麼說應該還排不上ARM。╮(╯_╰)╭
我要推 23. R.F. (發表於 2012年9月21日 03:30) 引用回覆 檢舉 ※ 引述《水球》的留言:> 歷史上第一台RISC電腦是IBM 801,或著是更早的CDC6600.... 說「首顆RISC微處理器」,一般都會先講IBM的ROMP,怎麼說應該還排不上ARM。> > ╮(╯_╰)╭這是小弟當初在收集資料上的遺漏,感謝水球大大的指正
1人給推我要推 25. 張昌華 (發表於 2012年9月24日 12:10) 引用回覆 檢舉 ARM 的成功最重要的關鍵,應該是與TI聯手用ARM7 囊括Nokia 早期feature phone 的市場,從此奠定了ARM在mobile device 的省電一哥的地位,Apple 只是錦上添花爾以
我要推 26. 凱文克勞斯 (發表於 2012年9月28日 22:13) 引用回覆 檢舉 樓上大大剛好點出我的疑惑我也記得Nokia當年在打江山的確用了很多ARM或許編輯可以找一下有關ARM跟Nokia的歷史畢竟Apple也真的是比較後面的事 ...
我要推 27. 大白 (發表於 2012年10月31日 15:03) 引用回覆 檢舉 ※ 引述《水球》的留言:> 歷史上第一台RISC電腦是IBM 801,或著是更早的CDC6600.... 說「首顆RISC微處理器」,一般都會先講IBM的ROMP,怎麼說應該還排不上ARM。> > ╮(╯_╰)╭其實不能算是錯的喔,因為CDC6600是main frame而不是microcomputer,IBM 801則是minicomputer也不是microcomputer。而ROMP的設計雖然是microprocessor,也很早就設計完成,但是實際上市卻是遲至1986年的事情了。所以ARM的確是世界上第一顆上市的RISC microprocessor。
我要推 28. Bill (發表於 2012年11月10日 11:02) 引用回覆 檢舉 ARM 並不是首顆 RISC Processor,早在 1975 年 IBM 推出 801 系列 RISC 電腦,第一顆 MIPS 晶片於1984年誕生也比ARM還早,許多計算機組織的經典教科書都以這些早期的 RISC 晶片為教才。
1人給推我要推 29. djboy (發表於 2012年12月31日 15:21) 引用回覆 檢舉 以當年仍在手機晶片業界的員工的猜測,Intel會賣Strong ARM主要有是因為對 ATOM太樂觀了,以及堂堂CPU大廠怎可受限到ARM這種小公司的限制。原本以為ATOM透過製程的進步,可以大副減少耗電量;同時消費者(手機廠)也願意為了高效能而減少待機時間。沒有想到ATOM的耗電量是手機業者完全不能接受,造成完全進不了手機產業。另外就是,全世界所有廠商很有「默契」的拒絕用INTEL(和WINDOWS),不讓他們在PC上吃乾抹淨的故事重演。但是,效能就是用電力換出來的。當ARM的效能和ATOM一樣時,他的耗電量也和ATOM是一樣。這個障礙應該就被打破,再加上INTEL的晶圓+IP實力,應該可以小勝收場。不過,可惜,這是比軟體的年代,加上所有人都拒絕INTEL,所以除非ARM犯錯或是INTEL找到突破點,不然仍然是ARM的天下。
> 由於ARM採用IP授權的關係,資料挖得更深,也越覺得有趣,光是各家廠商的應用處理器之間的差異就相當的多,也還有Intel當初買了StrongARM做出自家的XScale,而後又賣給Marvell,近幾年又想利用Atom重返行動裝置市場,這歷史實在太黑了(≧▽≦)
大家好, 我是受害者 [拼命揮手]
╮(╯_╰)╭
> 歷史上第一台RISC電腦是IBM 801,或著是更早的CDC6600.... 說「首顆RISC微處理器」,一般都會先講IBM的ROMP,怎麼說應該還排不上ARM。
>
> ╮(╯_╰)╭
這是小弟當初在收集資料上的遺漏,感謝水球大大的指正
我也記得Nokia當年在打江山的確用了很多ARM
或許編輯可以找一下有關ARM跟Nokia的歷史
畢竟Apple也真的是比較後面的事 ...
> 歷史上第一台RISC電腦是IBM 801,或著是更早的CDC6600.... 說「首顆RISC微處理器」,一般都會先講IBM的ROMP,怎麼說應該還排不上ARM。
>
> ╮(╯_╰)╭
其實不能算是錯的喔,因為CDC6600是main frame而不是microcomputer,IBM 801則是minicomputer也不是microcomputer。而ROMP的設計雖然是microprocessor,也很早就設計完成,但是實際上市卻是遲至1986年的事情了。所以ARM的確是世界上第一顆上市的RISC microprocessor。
原本以為ATOM透過製程的進步,可以大副減少耗電量;同時消費者(手機廠)也願意為了高效能而減少待機時間。沒有想到ATOM的耗電量是手機業者完全不能接受,造成完全進不了手機產業。
另外就是,全世界所有廠商很有「默契」的拒絕用INTEL(和WINDOWS),不讓他們在PC上吃乾抹淨的故事重演。
但是,效能就是用電力換出來的。當ARM的效能和ATOM一樣時,他的耗電量也和ATOM是一樣。這個障礙應該就被打破,再加上INTEL的晶圓+IP實力,應該可以小勝收場。
不過,可惜,這是比軟體的年代,加上所有人都拒絕INTEL,所以除非ARM犯錯或是INTEL找到突破點,不然仍然是ARM的天下。
長知識了
請問我能轉貼這篇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