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1 09:07

零組件採購攻略:買 CPU、主機板、顯示卡、記憶體必須知道的事

ADVERTISEMENT

處理器:多核心時代,雙核心足矣

要說電腦哪個零組件最重要,十個人有八個會說處理器,剩下的說不知道。的確,除了遊戲之外,影響整台電腦最大的零組件就是處理器。處理器的進展在這幾年明顯趨緩,大多是製程上的精進,對於功能面來說並沒有重大的突破。一般人最在意的核心數量,目前桌上型也進展到六核心與八核心。但是這麼多的核心數量到底有沒有用呢?只能說是因人而異。

雙核便宜又好用

雖然邁入多核心世代好幾年,但仍偏好雙核心或四核心的處理器。原因在於這類產品通常性價比最高,而且效能足以應付日常使用。以大家經常使用的WinRAR來說好了,雖然支援多核心處理器,我們用-2600K測試,可看到最多只會使用到5個執行緒,而且這5個執行緒的使用率只有50~80%不等。

算是多核心支援度很好的軟體,大多數軟體仍停留在單核心或是雙核心時代,就算是多核心軟體,執行緒的分配上也不見得能最佳化,這些都是目前多核心處理器用途受到質疑的因素。因此買處理器不需要「核心先決」,絕大多數的軟體靠著現在主流雙核或四核心處理器就能輕鬆應付。

ADVERTISEMENT

效率先決再買多核

這邊的多核指的是六核心以上的處理器,若以執行緒而不是實體核心數量來算的話,市面上支援到6~12個執行緒的處理器並不少,而且價位有高有低,並不會因為執行緒數量多,處理器價位就高不可攀。代表產品是AMD的FX系列處理器,以FX-8150為例,它是八核心架構,價位約在6,200元左右,適合預算較少又需要多核心作業環境的人。

這類處理器適合重視作業效率、時間成本的人,例如經常處理轉檔工作,此時多核心會比高時脈效益更高,當然前提是軟體的支援度夠高,且不考量Quick Sync等特殊應用。對於學生族群來說,雙核心或四核心處理器都足夠使用,加上價位相對較低,能夠將節省的預算撥到或上,平台的效能提升會更明顯。

低階:處理器2K有找

會選擇低階處理器,不外乎預算較低或是使用環境不需要太高的處理效能。對這類預算先決的人來說,建議購買時同時參考內顯與主機板,這會關係到投靠的處理器陣營。筆者認為,如果稍微在乎顯示效能,選擇內顯效能較佳的AMD A4處理器會比較好。反之,若對顯示沒任何要求,那選或都沒太大的差別。此時可考慮整個平台的價位,因為AMD雖然內顯較佳,但是低價主機板的選擇性較少,Intel在低價主機板方面不論價位或是選擇性,都有明顯的優勢。

ADVERTISEMENT

入門產品中,AMD陣營大致上以為主,像是A4或A6系列,如果不想要內顯,還能挑X4-641,不過少了內顯並沒有便宜很多,建議還是買A4或A6比較划算。至於Intel方面,則是以Pentium與為主,由於Celeron精簡幅度較高,建議還是選購Pentium G620以上的型號。不論AMD或Intel,入門款價位大約都在2,000元以內,搭配主機板大致上都能壓在4,000元以內,打造萬元電腦並不困難。

中階:四核心當道

若處理器預算達到3000元以上,就能跨入中階價位挑處理器。這個價位帶中,AMD有A8系列的與架構的FX-4100可選,都是四核心架構的處理器。而Intel陣營則是以Core i3為主,再上去的Core i5就要價近6,000元。Core i3約有3種型號可挑,而且  版本。然而Core i3是實體雙核心透過HT(Hyper-Threading,超執行緒)技術,讓執行緒從2變成4,對軟體而言會被視為四核心。

中階處理器比較需要煩惱的是如何搭配主機板,舉例來說,-2120可以用、、、、、等主機板,價位方面有高有低從2000元到上萬元都有。不過主機板對於跑預設值的處理器來說,效能影響微乎其微,差別在於尺寸、擴充性、支援功能等方面,可依照需求做調整。筆者認為這個價位適合搭配3,000~3,500元的主機板,大致上能擁有、等重點規格,不至於讓處理器配上太爛的主機板。

ADVERTISEMENT

關鍵字:Hyper-Threading 

Hyper-Threading簡稱HT,中文翻譯為超執行緒。HT是Intel在2002年發表的技術,最初應用於Pentium 4處理器上。該技術是讓實體核心模擬出2個邏輯執行緒,從實務上來看,雙核心就能達到接近四核心處理器的運算效能。當然處理器內的電晶體是必要增加,而且模擬出來的效果不如實體核心,但是仍有相當的實用性。Intel處理器會標示Core(核心)、Thread(執行緒)數量,以Core i3-2120來說,雖然具備4條執行緒,但不算是四核心處理器。

高階:Intel選擇多

至於在高階產品方面,處理器價位大多在5000元以上,AMD最高階處理器是FX-8150,價位是6450元,而Intel對應的產品是Core i5-3450至Core i5-3570K,價位在5,900~7,200元不等。雙方這個價位的產品特性差異很大,AMD偏重多核心,而Intel仍維持四核心架構。有趣的是,Intel雖然核心數量較少,但效能卻可以跟八核心的FX-8150匹敵。AMD較大的優勢在於FX不鎖倍頻,能有較高的超頻空間,但是對於一般人而言就比較沒有吸引力。

高階產品除了5,000~6,000元價位帶之外,Intel還有價位更高的Core i7可選(姑且分類為頂級)。Core i7共有2個產品產品線,分別為LGA 1155腳位的Core i7-3770系列,以及LGA 2011的Core i7-3820、Core i7-3930K、Core i7-3960X。前者價位較低,並可搭配Z77、H77等主機板,後者則要價萬元以上,只能使用X79。Core i7對於學生族群而言,價位較高且效能「過剩」,除非有很大的處理器運算需求,否則不建議購買這個價位帶的產品。

處理器該不該換風扇?

如果沒有超頻的需求,原廠風扇絕對足夠使用。現在不論是AMD或Intel都開始傾向限制處理器的超頻性,未來塔型風扇的需求或許會逐漸降低。

即使軟體支援多核心運算,也有程度的差異,可使用的執行緒數量並不相同。以常見的WinRAR為例,用8個執行緒的Core i7-2600K測試,勾選「Multithreading」後也只會使用5條執行緒運算,而且使用率未達100%。

處理器、主機板建議搭配表

ADVERTISEMENT

中低價位平台建置成本差異不大,在高階產品部分,AMD相對便宜但是選擇性少,處理器與主機板預算總計超過一萬者只能選擇Intel。

延伸閱讀:

(後面還有,主機板:價位分級鮮明,依功能挑選)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