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薄筆電大部拆解:空間使用、結構強度、機身開口設計很有學問

輕薄筆電大部拆解:空間使用、結構強度、機身開口設計很有學問

ADVERTISEMENT

在 PC 龍頭 Intel 跳出來大喊 Ultrabook 後,市面上的輕薄筆電愈來愈多。為什麼筆電能夠做得那麼輕薄?要如何兼顧功能與體積?該怎麼平衡效能及散熱?從外觀到內在,輕薄筆電有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祕密,我們將揭曉它神秘的面紗!

快速目錄:

極致筆電三元素:輕、薄、巧

輕薄巧是應有的特色

早期消費者在挑選筆電時,往往被廠商灌輸規格越強就是好的觀念,採用多強的處理器、顯示卡,或是配有多少擴充介面,這樣的筆電才是最棒的,但是不斷提升規格的結果,就是筆電變的越來越肥大,反而限制了筆電最大的特色:行動力。

但是回過頭來想想,如果我們能夠徹底貫徹筆電應該有的特色,在顧全基本功能的前題下,盡可能地縮減筆電的體積以及重量,這樣不是更能將筆電的初衷發揚光大,讓大家能夠更輕鬆地將電腦帶離桌上,無論是行動商務的需求,或只是想要優閒地帶著自己的筆電到咖啡廳裝憂鬱,都可以因為較低的重量減輕不少攜帶的負擔。

輕跟薄容易想像,那什麼是巧?簡單來說就是設計的巧思,鍵盤配置、線材設計、人機介面等都算是巧的領域。然而在筆電規格制式、產品追求低價之後,設計大多大同小異,很難看出設計巧思。但在輕薄筆電上,我們可以看到某些機構、介面設計上有別於以往的設計,這或許能算是「巧」領域的進步。

希望不要重蹈CULV覆轍

早在2009年Intel就曾企圖以CULV攻佔輕薄筆電市場,但是產品定位不明,雖然產品體積可以獲得改善,但是效能表現無法滿足所需,造成CULV無法開創與Netbook不同的客戶群,最終只能黯然退出市場。將時間拉回現在,Ultrabook至少已經有了不錯的開局,但是在第二代的產品中,越來越多廠商開始走回頭路,紛紛為Ultrabook加入獨顯、光碟機,或是推出大尺寸機種,Ultrabook會不會因為廠商求好心切,希望能討好更多消費者,反而越來越厚重,最終步入CULV後塵,還有待時間以及市場的考驗。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筆者將對不同零組件分類介紹,分析並探討輕薄筆電與常規筆電的不同之處,不過有鑑於某些 Ultrabook 已經有越來越肥大的跡象,因此筆者將以「輕薄筆電」做為研究之主要對象。

材料也是決勝關鍵

輕薄筆電追求降低重量的精神就如同賽車一樣,任何零件都有可以動手腳的空間,這邊講的動手腳並不是指偷工減料,而是斤斤計較地設法減輕重量,無論是筆電或是賽車,結構體的重量絕對是不容忽視的環節。

所謂的結構體就是筆電的機殼部分,它除了要承載所有零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強度來對抗外力的衝擊,所以想要降低重量的話,就需要使用強度較高的材料來打造機殼。一般常規筆電為了成本考量,大多以ABS塑膠為材料,然而因為塑膠的強度比較低,所以機殼大約需要1.2mm的厚度,才能提供足夠的強度。如果採用強度更高的材料,就能將機殼做得更薄,雖然說材料本身的密度可能比塑膠大,但是還是可以降低整體重量。

目前比較常使用的材料為鋁合金或鎂合金,兩者的強度都比塑膠高出許多,鋁合金機殼厚度可以降低約0.8mm,而強度較高的鎂合金可以讓機殼最薄處降至0.45mm,然而因為鎂合金的硬度較高,比較不易加工,提高了製造的難度及成本。至於強度更強的碳纖維材質,機殼最薄處僅需0.3mm,能夠節省更多重量。

讀者可參考下方表格整裡的各材料的機械特性,其中密度較高代表相同體積會比較重,彈性係數較高代表受力後不易產生變形,抗拉強度則是指材料最大可承受的應力。需注意的是各材料的性質,可能會受到加工及成份的影響,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中看出各材料間的差異。

輕薄筆電大部拆解:空間使用、結構強度、機身開口設計很有學問

碳纖維最難製造

又輕又硬的碳纖維看似是機殼的最佳選擇,但是生產過程相對費時費力,基本上碳纖維的製程為在積層板上堆疊編織好的碳纖維,然後再以樹脂膠合,但是樹脂可能在灌注時產生氣泡,造成良率降低,在生產的過程中也需要等待樹脂乾燥,造成整體成本大約比金屬機殼高出1倍。

輕薄筆電大部拆解:空間使用、結構強度、機身開口設計很有學問

▲碳纖維材料在製作時需要將一條一條碳質纖維絲編織成片狀結構,因此會留下像是布料的編織紋路

相較之下金屬機殼的生產就簡單多了,鋁合金及鎂合金都可以透過壓鑄製造,其原理為將熔融態的合金以高壓注入模具,利用模具較低的溫度急速凝固成型,很適合製作薄壁鑄件,由於熔融合金凝固的速度相當快,因此壓鑄件的產能遠高於碳纖維,再加上金屬成型後可再透過CNC加工進行切削,生產的彈性也比較高,因此在重量許可的情況下,大部分的廠商還是選擇金屬做為機殼的材料。

輕薄筆電大部拆解:空間使用、結構強度、機身開口設計很有學問

▲如果在碳纖維的樹脂中加入染劑的話,就會把編織紋路覆蓋過去,讓外觀看起來與塑膠十分相近。

外部空間:觸控板反而變更大

輕薄筆電大部拆解:空間使用、結構強度、機身開口設計很有學問

輕薄筆電的鍵盤基本上不會比常規機種小,但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的細節,是觸控板的尺寸往往不減反增,成為少數在尺寸上大於常規筆電的元件

輕薄筆電大部拆解:空間使用、結構強度、機身開口設計很有學問

常規筆電的觸控板受限於鍵盤位置而較小。筆者測量了一下2種筆電觸控板的尺寸(皆包含按鍵部分),其面積差異約為1.6倍。

電池居然影響觸控板尺寸

輕薄筆電給人的印象就是又輕又薄,任何零件只要沒有技術上的困難,就應該做得越小越好,不過其中的反例就是鍵盤與觸控板等人機介面。由於筆電的整體尺寸受螢幕影響最大,在螢幕大小決定後,機身正面的最小面積也隨之確定,因此在固定的面積中不需要刻意縮減鍵盤尺寸,只需設法減少其厚度即可。

然而觸控板可以變大的主因,是可能讓人聯想不到的電池機構。由於常規筆電大多採用可抽換式電池,然而電池本身的厚度讓其正上方無法容納鍵盤模組,因此需將鍵盤往機身前方移動,進而擠壓到觸控板可以使用的空間。輕薄筆電大多採用內置式薄片狀電池,在電池的上方還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放置鍵盤以及觸控板,所以可以用的空間反而比常規筆電大。

IO 端子面臨閹割

在輕薄筆電中不乏看到機身薄到放不進D-sub、RJ-45等介面的產品,之所以要取消這些端子不外乎是想要減低產品厚度,上述2種介面大約需要11mm的高度,雖然不到Intel對Ultrabook訂下的18mm限制,但是部分產品在IO端子部分僅有不到9mm的厚度,所以要追求極致輕薄還是需要做出犧牲。

輕薄筆電大部拆解:空間使用、結構強度、機身開口設計很有學問

有的輕薄筆電為了要節省體積,除了USB採用標準端子外,其於介面都採用迷你版端子。

輕薄筆電大部拆解:空間使用、結構強度、機身開口設計很有學問

採用標準端子雖然可以免去使用轉接線材的麻煩,但是筆電勢必隨之變厚。

延伸閱讀:

智慧型手機拆光看清楚:24個重要元件解說,認識手機的內涵

完全看懂 ARM 處理器:RISC 與 CISC 是什麼?歷史、架構一次看透

相機、汽車、古早科技產品的細部分解和大爆炸圖,好壯觀啊!

iPhone 5 拆解秀又來了,用了什麼料?好輕的機身秤給你看

(後面還有:內部空間-電池面積占一半)

國寶大師 李文恩
作者

電腦王特約作者,專門負責硬派內容,從處理器、主機板到開發板、零組件,尖端科技都一手包辦,最近的研究計畫則包括Windows 98復活與AI圖像生成。

使用 Facebook 留言

92c9774615bc556a362580f4067be018?size=48&default=wavatar
1人給推

1.  SOP (發表於 2012年11月09日 19:37)
「早在2009年Intel就曾企圖以CULV攻佔輕薄筆電市場,但是產品定位不明,雖然產品體積可以獲得改善,但是效能表現無法滿足所需,造成CULV無法開創與Netbook不同的客戶群,最終只能黯然退出市場。」

用 CULV 留言路過 <( ̄︶ ̄)>
5b07a7a48af3d6c21a472fed761e68a0?size=48&default=wavatar
2.  英國人 (發表於 2012年11月09日 19:45)
如果筆電設計成從鍵盤上吸入空氣
那加了鍵盤膜之後筆電不就燒掉了 囧rz
998bbbb0dd06dca63cd34b466d54831b?size=48&default=wavatar
2人給推

3.  可樂娜 (發表於 2012年11月09日 19:55)
※ 引述《英國人》的留言:
> 如果筆電設計成從鍵盤上吸入空氣
> 那加了鍵盤膜之後筆電不就燒掉了 囧rz

會提高幾度沒錯
現在筆電幾乎都是如此阿...
阿婆
2人給推

4.  阿婆 (發表於 2012年11月09日 20:01)
※ 引述《英國人》的留言:
> 如果筆電設計成從鍵盤上吸入空氣
> 那加了鍵盤膜之後筆電不就燒掉了 囧rz


makbook就是這樣的設計,

所以不建議用鍵盤膜就是了囧 rz
Sunny
5.  Sunny (發表於 2012年11月09日 20:11)
消費者有選擇的權利
只要不要有太多腦殘選擇有光碟機+HDD 的 ultrabook
ultrabook 的生命還是能繼續下去

intel 應該把規範訂得更明確&嚴格才是
Ae05d59c1c23bf4b84acb66359a2cc0b?size=48&default=wavatar
6.  RC (發表於 2012年11月09日 20:16)
※ 引述《Sunny》的留言:
> 消費者有選擇的權利
> 只要不要有太多腦殘選擇有光碟機+HDD 的 ultrabook
> ultrabook 的生命還是能繼續下去
>
> intel 應該把規範訂得更明確&嚴格才是

例如定義為不可有光碟機,不可有傳統硬碟這樣?
6b985aa28d413c7ad7fbbe4145c1b3f8?size=48&default=wavatar
7.  childgor (發表於 2012年11月09日 22:50)
其實呢...... Ultrabook 為了輕薄而閹割了可玩性甚至是續航力
部件壞了基本上換不了,不少 Ultrabook 只能橕3個小時
PCABC
9.  PCABC (發表於 2012年11月09日 23:56)
※ 引述《無敵小恩恩》的留言:
> ※ 引述《childgor》的留言:
> > 其實呢...... Ultrabook 為了輕薄而閹割了可玩性甚至是續航力
> > 部件壞了基本上換不了,不少 Ultrabook 只能橕3個小時
> >
>
> 續航力並不正確,在 Intel 的規範之中,Ultrabook 必須要有五小時以上的續航力,不然不能拿到認證。
>
> http://www.techbang.com/posts/6692-intel-set-up-300-million-ultrabook-fund
>
>

不切實際的5小時實在是無用

說實話 為了那沒意義的薄幾mm

搞得一堆連接埠通通消失

而且鍵盤變得超難打

散熱散的更費力

真的是有夠白癡的

╮(╯_╰)╭
43b99a49d195018622a18bed14e7e35b?size=48&default=wavatar
10.  jack2010 (發表於 2012年11月10日 00:05)
※ 引述《PCABC》的留言:
> 不切實際的5小時實在是無用
> 說實話 為了那沒意義的薄幾mm
> 搞得一堆連接埠通通消失
> 而且鍵盤變得超難打
> 散熱散的更費力
> 真的是有夠白癡的
> ╮(╯_╰)╭

厲害,你一次把 MacBook Air 和 Ultrabook 通通罵進去了
PCABC
11.  PCABC (發表於 2012年11月10日 00:54)
※ 引述《jack2010》的留言:
> ※ 引述《PCABC》的留言:
> > 不切實際的5小時實在是無用
> > 說實話 為了那沒意義的薄幾mm
> > 搞得一堆連接埠通通消失
> > 而且鍵盤變得超難打
> > 散熱散的更費力
> > 真的是有夠白癡的
> > ╮(╯_╰)╭
>
> 厲害,你一次把 MacBook Air 和 Ultrabook 通通罵進去了


說真的

薄根本不是重點

在薄還能薄到哪去

輕、堅固、耐用和好用才是重點



輕薄輕薄

輕比薄重要多了

E993d0fb590e7d07e369d67604d2fef9?size=48&default=wavatar
12.  羅夫裏斯 (發表於 2012年11月10日 02:15)
※ 引述《PCABC》的留言:
> 說真的
> 薄根本不是重點
> 在薄還能薄到哪去
> 輕、堅固、耐用和好用才是重點
> 輕薄輕薄
> 輕比薄重要多了

這就是生火的藝術了。

要知道人是很容易被視覺蒙蔽的生物,正妹/帥哥永遠比較搶眼,內在美總是很容易被忽略。

對筆電而言,“輕”相對抽象,但“薄”卻顯而易見,而廠商希望的就是消費者看到機器會驚嘆:“哇!這麼薄,真酷!”然後忍不住掏錢買回家。雖然只要你我理智想想就會覺得只要夠輕自然方便攜帶。

我?抱歉我還是注重效能派的,正在使用ASUS的傳統筆電N56VZ敲這篇回文。
851297066adedc04980108cd8245e9fe?size=48&default=wavatar
13.  Tiron (發表於 2012年11月10日 04:55)
※ 引述《羅夫裏斯》的留言:
>
> 這就是生火的藝術了。(恕刪)

生火的藝術?你原始人嗎你 (⊙ˍ⊙)
6fdaefa5997a2e8ece3a27ed753c3200?size=48&default=wavatar
14.  小明 (發表於 2012年11月10日 11:25)
"輕"與"薄"不同選擇,看法當然不同。

但以我的看法:"輕"首重,"薄"其次。筆電主要用途,在於易於攜帶,擁有PC等級效能、行動化以及適合在宿舍等小空間使用。

即使Ultrabook朝向大尺寸化,例如邁入14/15/17吋螢幕,做得薄,減少或取消外接埠與光碟機,這有何意義?薄尺寸筆電的主要賣點,仍是工藝極致,與更容易攜帶。如果只需要上網文書等要求,一台擁有RJ-45/USB/HDMI/VGA埠與光碟機的筆電就可以了。這時就該考慮是否輕巧、鍵盤是否舒適、觸控板是否好用以及售後服務等要求,這些才是主要選擇,而輕巧最大的關鍵,就是材質。
728e4cde724fe296239eab065b345f09?size=48&default=wavatar
15.  路人甲 (發表於 2012年11月10日 13:57)
只能說 某些廠商 把消費者胃口養大

想要 夠薄夠輕 螢幕跟鍵盤又要夠大 該有的介面都要有
續航力又要強 價錢又要低
當然外觀又要夠美 一大堆無理要求

導致絕大多部分消費者 真是有夠貪心到無可救藥

以上這些因素 都嘛是矛與盾 不可能完全並存
未來超級科技我是不知道

但以現在十年內科技 根本不可能辦到
除非 又發現更屌的金屬原料

而且越輕薄的筆電 代表他們模組良率越低 成本相對愈高
價錢也越貴 但這對消費者來說是非常不利

與其要那些無用的不適合自已的要求
還不如追求"剛剛好" 價錢又能符合自已期望
這才是"王道"

很可惜大部分人觀念 還是哀╮(╯_╰)╭
只能說品牌價值越大於一切...
915d9803ff03194e0541a773a73c40b3?size=48&default=wavatar
16.  S (發表於 2012年11月10日 14:43)
※ 引述《路人甲》的留言:
> 只能說 某些廠商 把消費者胃口養大
>
> 想要 夠薄夠輕 螢幕跟鍵盤又要夠大 該有的介面都要有
> 續航力又要強 價錢又要低
> 當然外觀又要夠美 一大堆無理要求
>
> 導致絕大多部分消費者 真是有夠貪心到無可救藥
>
> 以上這些因素 都嘛是矛與盾 不可能完全並存
> 未來超級科技我是不知道
>
> 但以現在十年內科技 根本不可能辦到
> 除非 又發現更屌的金屬原料
>
> 而且越輕薄的筆電 代表他們模組良率越低 成本相對愈高
> 價錢也越貴 但這對消費者來說是非常不利
>
> 與其要那些無用的不適合自已的要求
> 還不如追求"剛剛好" 價錢又能符合自已期望
> 這才是"王道"
>
> 很可惜大部分人觀念 還是哀╮(╯_╰)╭
> 只能說品牌價值越大於一切...

不存在什麼消費者胃口被養大的事情
廠商喜歡推出什麼規格的產品,是廠商的自由
但廠商肯定是相信這樣的規格有利可圖,他們才願意推出這樣的產品
否則一個就算是各項規格都頂天的產品,沒有消費者買得起就仍然是個屁
消費者就算對於規格有所高度期望,最終仍會被預算制約
也就是消費者胃口再大也沒用,口袋終究是小的
消費者只是從市面上數以萬計的產品中挑選一個最接近自己需要的而已
對廠商而言,推出世界最強規格的產品並不是他們要做的
讓消費者願意從口袋掏錢出來才是他們要做的
2d46afef927f7dc665738431ffc25355?size=48&default=wavatar
17.  對啊 (發表於 2012年11月10日 15:07)
對啊,不是說什麼行動行動
那個什麼鳥電池續航力
帶出門還要帶個大包包帶變壓器
薄得跟紙一樣也不會想帶出門
2d46afef927f7dc665738431ffc25355?size=48&default=wavatar
18.  同意 (發表於 2012年11月10日 15:10)
應該訂個法律,筆電電池撐不過24小時不準賣
到時要薄要輕,再隨你們弄
915d9803ff03194e0541a773a73c40b3?size=48&default=wavatar
1人給推

19.  S (發表於 2012年11月10日 15:18)
※ 引述《同意》的留言:
> 應該訂個法律,筆電電池撐不過24小時不準賣
> 到時要薄要輕,再隨你們弄

這就跟天龍國市政府訂的「沒有七天鑑賞期的軟體不准賣」是一樣的
Google 就說,好,那我們覺得吃虧,我們不賣了,可以嗎

事實擺在眼前,訂了這種法律,輸家是誰?
答案很清楚:是消費者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