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Mini-ITX小鋼砲顯卡,華碩、微星GTX 760對決

ADVERTISEMENT

章節目錄:

第一章:華碩 GTX760-DCMOC-2GD5外觀與特色

第二章:微星 N760 2GD5/OC ITX外觀與特色

第三章:效能、溫控測試與結論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產品也逐漸的慢慢變小,在以前,一台電玩遊戲為主的電腦主機,必須要有顯示卡,更古老時還需要硬體加速卡,與良好的散熱環境避免熱當,為了要有身歷其境的音效效果勢必需要一張高檔音效卡,主機板也因此必須要microATX或者是更大的ATX,整台主機不僅又大又重,所產生出來的廢熱也異常多,而現在這些事情僅需要些簡單小巧的零組件即可完成。

廢熱是影響體積的關鍵

在GTX 400系列時,上至GTX 480下至GTX 460,都是屬於Fermi架構下的產品,其40nm製程工藝在初期因為不成熟,造成很大程度的良率問題。加上漏電流引發的效應,不僅耗電量高,連帶的發熱量提升亦造成散熱器體積過於龐大,直到GTX 500系列後才得以穩定。同樣是採用台積電40nm的製程,通過前代的教訓,這次不僅提供了完整的Fermi架構的512個流處理器,更降低發熱量,雖然都有提供如GTX 460、GTX 560抑或者是GTS 450、GTX 550等長度較短的顯示卡,但公板210mm的長度加上發熱量偏高的狀況下,最終仍沒有廠商願意提供高品質的170mm顯示卡。

直到GTX 600系列,這時候採用全新的Kepler架構,28nm製程的成功不僅讓發熱量減低,同時也提供了如GTX 660、670等超短PCB的顯示卡。公板175mm的長度,也提供了板卡廠將PCB微縮至170mm的契機,發熱量大幅度的減低,也是造就170mm顯示卡的可行性。

散熱架構略有不同

華碩在整個散熱器中使用了導熱性更佳的均溫板設計,能夠僅藉著一小片空間獲取與熱導管相同的導熱效果,這個設計常見於高階顯示卡中,目的都是加快核心表面熱量的傳導。

微星則是選擇了使用熱導管的方式,藉由熱導管與散熱片的接觸進行解熱,這麼做與均溫板又有別,而通常的情況下,均溫板的效率會較熱導管高,這部分雙方在熱交換處理中選擇了大不相同的2種作法解決熱量問題,但誰優誰劣還是需要進行實測才準確,當然數據會說話,我們可以看出在兩者之間,誰選擇了較好的方案。

除了與核心直接接觸的部分選用不同材質之外,在供電模組的散熱也有不一樣的作法,華碩使用了一體成形的鋁擠散熱片進行解熱,而微星則是選擇使用了放射狀的折Fin鰭片焊接在整塊鋁片上,加強整體散熱效率,在這部分對於顯示卡影響較小,且溫度本身並不高,若溫度更低,則是有小加分的效果。

風扇、輸出配置皆異

影像輸出埠的部分,華碩維持公板卡的設計,而微星則是選擇了捨棄1組DVI,變更公板所提供的DisplayPort設計,改為提供2組Mini DisplayPort設計,這麼做雖然與華碩一樣皆是提供4組訊號輸出,但實際使用上,Mini DisplayPort需透過轉接的程序才能夠相容於螢幕常規接頭,這一點微星在接頭端子選用的部分還需要加強,應選擇不改動原始設計為佳。

兩者外觀的差異最大處莫過於風扇,華碩使用Cooltech風扇,而微星則是選擇了RADAX風扇,兩者都是自家研發的新產品,但歸根他們兩者的設計都是屬於離心扇加上軸流扇,華碩的離心扇的位置較靠近軸心處,扇葉較長,而微星則是直接做在風扇邊緣形成一個圓框,但扇葉較短,兩者在風扇各自選擇了不同作法。

用介面換取散熱效率

在上面提到了微星改動DisplayPort原始設計,這部分是有個前提的,在供電模組的部分提到,微星選擇在鋁片焊接上散熱片提供更高的導熱效率,這部分也是為了配合離心扇與軸流扇的複合設計,放射狀的散熱鰭片正好直接與風流形成只出不返的動線,取消原本堆疊的DVI影像輸出,更可以讓整個風道的出風口大幅度增加,這也是雙方在散熱上最大的歧異點。

在所有條件不變之下,加大出風口能夠增加些微的解熱效率,微星在取消一組影像輸出後,在為了仍能夠保有4組影像輸出的能力,選擇了將1組DisplayPort改為2組DisplayPort輸出,形成轉接上的不便,畢竟大多數的電腦螢幕皆為使用標準大小的端子,且考量到會使用GTX 760這個等級的顯示卡組建Surround功能的使用者並不多,在功能與方便性下,微星忽略大多數使用者的需求。

能見度與價格才是關鍵

兩者不管是在效能、溫度表現上其實都相去不遠,畢竟都是採用GTX 760的顯卡,雖然兩者之間有著基本時脈27MHz、加速時脈26MHz的差距,套句頭文字D內的話「再快也只是86」,所以我們不需要太在意誰的顯示卡或者是效能較佳,真正的決勝點在於市場的能見度。

早在GTX 670時,華碩即已在台灣市場中推出GTX670-DCMOC-2GD5,不過當時並未造成太多的迴響,畢竟一張GTX670-DCMOC-2GD5的建議售價高達15,990元,這在當時來說價格已經偏高,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昂貴的一款產品,不過礙於那個時間點僅有一家可以選擇,玩家們也只能默默承受這一切。

但到了GTX760-DCMOC-2GD5時,國外早已推出多時,但華碩在台灣始終未見上市,有辦法的玩家透過國外自行購買引進,而大多數的玩家只能苦等,直到微星推出了N760 2GD5/OC ITX,又讓已經死心的玩家們心動不已,微星已在1月中旬在台上市銷售,不過華碩目前仍未在台灣通路現身,這也是大多數的板卡廠長期以來的問題,新品發售遠比鄰近他國還要慢上不少。另一個決勝點則是在於價格上面,以前僅有華碩一家,玩家可以說是任人宰割,但現在出現了微星,玩家能夠在兩者之間選擇,甚至迫使原廠壓低姿態,與他廠競爭,這對玩家來說無疑是最大利多。

最強Mini-ITX小鋼砲顯卡,華碩、微星GTX 760對決

基本效能測試

最強Mini-ITX小鋼砲顯卡,華碩、微星GTX 760對決

3DMARK 11

單位:分 越大越好→ 

最強Mini-ITX小鋼砲顯卡,華碩、微星GTX 760對決

3DMARK Extreme

單位:分 越大越好→

最強Mini-ITX小鋼砲顯卡,華碩、微星GTX 760對決

Lost Planet 2

單位:幀 越大越好→

最強Mini-ITX小鋼砲顯卡,華碩、微星GTX 760對決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單位:幀 越大越好→ 

兩張顯示卡的效能部分其實差不多,可以視為數據誤差值,另外可以看到就算微星在預設時脈上較高,數據上還是稍微落後於華碩,這部分微星在BIOS調教功力上還是較弱的一環。

綜合效能測試 

最強Mini-ITX小鋼砲顯卡,華碩、微星GTX 760對決

Furmark 0xAA

單位:度 越小越好←

最強Mini-ITX小鋼砲顯卡,華碩、微星GTX 760對決

Furmark 8xAA

單位:度 越小越好←

最強Mini-ITX小鋼砲顯卡,華碩、微星GTX 760對決

Furmark 0xAA GPU Fan Speed

單位:轉 越小越好←

最強Mini-ITX小鋼砲顯卡,華碩、微星GTX 760對決

Furmark 8xAA GPU Fan Speed

單位:轉 越小越好←

華碩在風扇轉速上面較高,在0xAA模式下達到3500轉左右,高於微星的2700轉,但可以看到溫度僅與微星持平而已,在8xAA下微星雖略高2度,但在轉速上也較華碩低上400轉左右。

 

本文同步刊載於電腦王雜誌
  最強Mini-ITX小鋼砲顯卡,華碩、微星GTX 760對決
歡迎加入電腦王雜誌粉絲團 

qhua
作者

使用 Facebook 留言
魯蛇實驗室
2.  魯蛇實驗室 (發表於 2014年3月15日 13:24)
※ 引述《帥氣小貝》的留言:
> 最適合作成MINI-TIX小鋼炮顯卡的是GTX 750和GTX 750 TI
>
這兩張卡不少版本都是超過170mm,只能說製造商與原廠的想法完全不同XD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