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遊戲主機回顧:成功只是少數,曇花一現產品檢討報告

失敗的遊戲主機回顧:成功只是少數,曇花一現產品檢討報告

ADVERTISEMENT

次世代主機的PS4Xbox One在新時代叱吒風雲,堪稱是遊戲主機的成功典範。相較於少數成功的例子,無法在市場立足的失敗主機卻是多不勝數。失敗的遊戲主機讓玩家罵聲連連,廠商顏面盡失,無法回收的開發預算還會將廠商拖垮。廠商運氣好可以咬牙撐過去,最糟的狀況甚至會負債倒閉,可以用慘烈無比來形容。藉著這次的專題機會,我們會帶領大家回顧遊戲史上的各種失敗主機,解釋他們之所以會失敗的癥結與原因,並緬懷其逝去的榮光。

Amstrad GX4000(1990)

1990年,英國電機廠商Amstrad打算進軍家用主機市場,便推出自家的遊戲主機:Amstrad GX4000。GX4000採用自家的Amstrad CPC(一款短命的彩色PC,不過在當時還小有名氣)的硬體規格與開發介面,藉由插卡匣來玩遊戲,還滿有企圖心的嘛。

然而GX4000推出後並沒有造成話題,由於GX4000的許多遊戲都是從CPC移植過來,第三方廠商屈指可數,使得遊戲種類缺乏多樣性。而且同樣的遊戲,CPC版還比GX4000版來得貴。更慘的是SEGA在GX4000問世的幾個月後就推出16位元主機Mega Drive,8位元的GX4000完全不能比。在各方面都輸人的情況下,GX4000推出了1年就宣布停產,只賣了15000套,僅推出27款遊戲。

失敗的遊戲主機回顧:成功只是少數,曇花一現產品檢討報告

▲8位元的GX4000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失敗的遊戲主機回顧:成功只是少數,曇花一現產品檢討報告

▲SEGA的Mega Drive將GX4000吃得死死的。

Commodore 64GS(1990)

這款主機由北美的電器廠商Commodore所開發,Commodore當時已經面臨財務危機,而這台遊戲主機就是他們試圖板回劣勢的產品之一。如同名稱所見,C64GS其實就是以Commodore 64為開發平台,再加上卡匣介面的產物。然而C64是1982年的產物,居然採用這麼舊的規格,讓這款主機未上市就先蒙上一層陰影。

C64GS問世後,遊戲不足的現象便浮出檯面,玩家能買的遊戲幾乎都是從C64移植而來,幾乎找不到原創遊戲。更誇張的是,某些從C64移植過來的遊戲必須使用鍵盤,然而C64GS根本沒有鍵盤,使得玩家無法進行遊戲,犯下這種錯誤簡直是不可思議。C64GS仍舊停留在8位元的水準,無法給玩家驚豔之感。C64本身就被視為遊戲用的PC主機,使得C64GS毫無特色可言。就這樣,C64GS沒有在玩家間揚起任何漣漪,很快就消失在市場上。

失敗的遊戲主機回顧:成功只是少數,曇花一現產品檢討報告

▲ 64GS的主機非常細長,還有一個大搖桿。

Philips CD-i(1991)

1991年,電器大廠飛利浦決心進軍遊戲業,推出自家的第一款遊戲主機「CD-i」。CD-i採用當時剛成為主流的CD-ROM儲存媒介,並追加各式各樣的多媒體功能,如看電影與卡拉OK等等,售價是驚人的700美金。飛利浦還跟任天堂合作,先後推出3款薩爾達傳說系列遊戲,以及《瑪莉歐旅館》。問題是這些遊戲都由飛利浦自行開發,真的會好玩嗎?

結果這4款遊戲被玩家罵翻天,被譽為該系列最糟糕的黑歷史作品。至於CD-i主機也沒好到哪裡去,玩家對那遙控器風格、完全不符合人體工學與使用習慣的手把很有意見。CD-i在其他方面同樣慘兮兮,昂貴又缺乏遊戲支援招來不少批評,主機效能又乏善可陳。後來其他廠商的強悍主機接連推出,讓CD-i很快就被邊緣化,銷售量亦持續低迷。1998年,CD-i宣布停產,5年來總共賣出57萬套,並推出乏善可陳的133款遊戲。

失敗的遊戲主機回顧:成功只是少數,曇花一現產品檢討報告

▲CD-i售價700美金,手把造型與遙控器一樣。

失敗的遊戲主機回顧:成功只是少數,曇花一現產品檢討報告

▲CD-i的遊戲《林克:邪惡面容》,這不是林克啦!

Commodore CDTV(1991)

64GS在去年鍛羽而歸後,Commodore推出另一款遊戲主機:CDTV。CDTV以Amiga的規格為基礎,具有多媒體主機的姿態,配有大容量的CD-ROM,主機定位與飛利浦的CD-i相同,可以玩遊戲、看電影、撥放音樂,以及林林總總的互動功能,看來這台主機比C64GS更有企圖心。

所謂樣樣通就樣樣鬆,CDTV的用途定位不明,而且沒有太多遊戲支援,賣了兩年只售出3萬套,隨即宣告停產。不過Commodore 記取了這次的失敗經驗,促成了後來Amiga CD32的成功,以結果論來看還不算太差。

失敗的遊戲主機回顧:成功只是少數,曇花一現產品檢討報告

▲Commodore CDTV遊戲功能不佳,只賣了3萬套。

Atari Jaguar(1993)

這款主機的開發商是惡名昭彰的Atari,主機造型與Mega Drive和3DO頗為神似,肩負著讓Atari重新站穩業界的重責大任。Jaguar採用64位元系統,是史上第一款64位元的遊戲主機,售價250美金相當平易近人。當時遊戲業界正準備尋找超級任天堂的接班人,而Jaguar被視為可能的候選者。

Jaguar剛推出時聲勢頗佳,一些經典名作如《毀滅戰士》與《德軍總部3D》都順勢移植過去。可是隨著Play Station與Saturn的接連問世,Jaguar很快就被邊緣化。而且鑒於Atari過去的黑歷史,願意與其合作的第三方廠商數量遲遲無法增加。Atari後來又犯下與過去相同的錯誤,推出幾款爛翻天的遊戲,使得Jaguar的名聲直直落。Jaguar於1996年停產,賣不到25萬套,Atari的黑歷史再添一筆。

失敗的遊戲主機回顧:成功只是少數,曇花一現產品檢討報告

▲Jaguar讓人搞不清楚是電話還是遊戲主機。

Pioneer LaserActive(1993)

這台主機算是頗負盛名,原因有兩個:結合了CD-ROM與大尺寸的LD-ROM,以及可以執行Mega Drive與TurboGrafx-16(日本名稱為PC Engine)的遊戲。可以撥放LD的影片,又能玩到兩台主機的遊戲,感覺超讚的!那為何這台主機會失敗呢?問題在於售價,這台主機的價格是970美金,簡直是霹靂貴。

另一方面,想玩遊戲必須額外購買高達599美金的擴充套件。問題是Mega Drive主機也才299美金,附光碟機的TurboGrafx-CD主機則是399美金,有哪個傻瓜會去買貴上數百美金的擴充套件?而且LaserActive每片遊戲售價約為120美金,是超任遊戲售價的2倍,貴得太離譜了。LaserActive推出後沒有獲得掌聲,反倒被玩家當成訕笑的對象,推出一年後就宣布停產,只賣了1萬套,以及不到40款的遊戲。

失敗的遊戲主機回顧:成功只是少數,曇花一現產品檢討報告

▲ LaserActive可以玩遊戲又能撥放LD,索價970美金。

失敗的遊戲主機回顧:成功只是少數,曇花一現產品檢討報告

▲ 這是LaserActive的MD模組,比MD主機還貴。

3DO(1993)

3DO是同名廠商的遊戲機,正式名稱為3DO互動遊戲主機(3DO Interactive Multiplayer)。3DO的硬體規格在當時領先業界,是第一款32位元的主機,並裝載3D繪圖晶片、大容量記憶體與CD-ROM儲存媒介,將當時壟斷業界的超級任天堂完全比了下去,被各家媒體看好是新世代遊戲主機的接班人。

人算不如天算,3DO雖然有多樣性的遊戲,以及眾多第三方廠商參與遊戲開發,其高昂的價格卻讓玩家難以接受(第一批主機售價為699.95美金,折合台幣約為21000元)。後來SEGA的Saturn(399美金)與Sony的Play Station(299美金)接連推出,價格皆低於3DO,使得第三方廠商紛紛棄守3DO市場。1996年,任天堂推出新主機N64,成為壓垮3DO的最後一根稻草,3DO就此退出遊戲市場,後續機種M2的計畫也宣布夭折。

失敗的遊戲主機回顧:成功只是少數,曇花一現產品檢討報告

▲ 3DO很有成功的潛力,可惜沒有造成迴響。

SEGA 32X(1994)

時間回到1994年的美國消費電子展,SEGA宣布即將推出Mega Drive 的附加套件「32X」。32X內建32位元的CPU和3D繪圖處理器,上方附有卡匣插座,索價160美金。其實SEGA原本打算直接推出32位元的Mega Drive,但是美國開發部認為做成附加套件比較好,還可以向下相容16位元的遊戲。

結果32X沒有造成熱潮,這可以歸咎於SEGA的失敗政策使然。32X宣布推出以前,SEGA就已經宣布將於明年推出次世代主機「Saturn」,玩家自然覺得應該把32X的預算省下來買明年的Saturn。SEGA還為了讓32X趕上聖誕賣季而倉促推出,使得32X沒有足夠的遊戲吸引玩家。SEGA後來將32X的價格下修為99美金,甚至是出清庫存的20美金崩盤價,仍然無以回天,總共只賣了66.5萬套。

失敗的遊戲主機回顧:成功只是少數,曇花一現產品檢討報告

▲ 32X被SEGA自己的行銷政策給毀掉了。

Apple Bandai Pippin(1996)

你沒看錯,這是蘋果與Bandai合作,打算進軍家用主機市場的產品。這款主機採用蘋果的麥金塔規格,作業系統是Mac OS,使用PowerPC 603的CPU,CD-ROM儲存媒介,內建連線用的數據機,配上一個裝載軌跡球的無線手把,由Bandai負責製造與行銷,看起來似乎頗有前途。

可惜Pippin和3DO犯下相同的錯誤:售價太高。599美金的價格實在是太貴了。加上當時的家用主機市場已經被Sony、SEGA與任天堂給壟斷,這台新主機完全沒有見縫插針的餘地。更何況Pippin極度缺乏第三方遊戲廠商支援(更正確地說,只有一個第三方廠商-Bandai),使得這台主機幾乎沒有任何未來可言。

Pippin最後只賣了42000套,周邊軟體與遊戲屈指可數,並於1年後宣告停產。2006年,遊戲雜誌PC World將這款主機列入「史上最失敗的科技產品」的第22位,說這款主機是蘋果最不願為人知的黑歷史也不為過。

 

失敗的遊戲主機回顧:成功只是少數,曇花一現產品檢討報告

▲ Pippin是蘋果進軍遊戲業的失敗嘗試。

失敗的遊戲主機回顧:成功只是少數,曇花一現產品檢討報告

▲ Pippin的手把中央有一顆軌跡球喔。

Nintendo 64DD(1999)

Nintendo 64DD是任天堂旗下主機N64的改良版,名稱的DD是Disk Drive的縮寫,原本打算在1996年推出,卻延遲至1999年才問世。64DD改進了原本卡匣容量不足的缺點,可以讀取64 MB高容量的卡匣。任天堂還替64DD添加網路功能,並設立網路服務RANDNet,玩家可以利用電話線來連線對戰。

64DD的立意良善,卻沒有在一般量販店鋪貨,玩家只能利用會員訂購的方式通販購買,限制了這款主機的銷售量。當時的遊戲市場已經被Play Station所壟斷,SEGA的Dreamcast也箭在弦上,令64DD的銷售捉襟見肘,只賣了9個月就宣告停產,銷售量為15000套,對應的遊戲也只有包含《薩爾達傳說:時之笛》的區區9款。

失敗的遊戲主機回顧:成功只是少數,曇花一現產品檢討報告

▲ 這個龐然大物就是通販限定的主機,64DD。

 

(下一頁還有:更多失敗的遊戲主機回顧)

vermilion
作者

雖然人們對我嗤之以鼻,但當我望著箱中錢財時,內心仍暗自竊喜 -古羅馬名諺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