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yzen vs. Intel Kaby Lake,晶片組 I/O 傳輸效率比試

AMD Ryzen vs. Intel Kaby Lake,晶片組 I/O 傳輸效率比試

ADVERTISEMENT

睽違 4 年之久,AMD 推出代號 Ryzen 全新處理器暨平台,首登場的 Ryzen 7 系列處理器,性能表現加計價格因素普遍獲得好評。由於 Ryzen 是 AMD 近年來唯一全新產品,關於處理器與晶片組的種種難免引人好奇,讓我們實際動手來試驗晶片組 I/O 表現。

處理器亦內建 USB 3.1、SATA,增加配置彈性

AMD Ryzen vs. Intel Kaby Lake,晶片組 I/O 傳輸效率比試
▲ Asus ROG Crosshair VI Hero 功能配置方塊圖,可作為 Ryzen 架構參考。

首先來溫習 Ryzen 平台基礎概念,Ryzen 所適用最高階晶片組 X370,內建 USB 3.1 Gen 1 與 SATA 6Gb/s,最大化配置數量皆為 6 組。值得留意的還有 2 組 SATA Express,其架構每組亦等於有 2 組 SATA 6Gb/s,因此也能夠單純配置成 4 組 SATA 6Gb/s 來運用。換言之,SATA 6Gb/s 光算到這裡,X370 最大化配置數量即有 8 組,故得到下圖出現 3 個磁碟控制器的結果。

再加上 Ryzen 處理器本身,也內建 USB 3.1 Gen 1 共 4 組、SATA 6Gb/s 共 2 組(可配置為 SATA x 2 搭配 PCIe NVMe x2 或僅 PCIe NVMe x4),因此理論總和數量皆可達到 10 組之多。當然了,以上是單就規格而言,實際配置還得視主機板廠商設計而定。而 X370 晶片組還內建 USB 3.1 Gen 2(2 組連接埠),礙於手邊主機板需要特定轉接線,因此趕不及在這次試驗一併把玩、比較。

AMD Ryzen vs. Intel Kaby Lake,晶片組 I/O 傳輸效率比試▲ 測試平台 Asus ROG Crosshair VI Hero(X370 晶片組)於裝置管理員內,所顯示 SATA 磁碟控制器、USB 3.1 Gen 2 / 1 控制器資訊。

為縮減性能變數影響,我們所採用主機板同為 Asus 製品,Ryzen 代表組為 ROG Crosshair VI Hero(X370 晶片組),Intel 則是 Kaby Lake 世代的 Z270-A(Z270 晶片組)。主機板 BIOS 與驅動程式,皆採用測試當下最新版本,其中 BIOS 亦維持出廠預設值。至於用以搭配的處理器,分別是 Ryzen 7 1700 與 Core i7-7700K,這同時也符合 AMD 所預設競爭標的。

以下簡短試驗,磁碟介面針對原生內建 SATA 6Gb/s,以及 PCIe NVMe 固態硬碟支援與傳輸表現部分,搭配測試碟為 Seagate 600 SSD 240GB(SATA 6Gb/s)與 Plextor M8PeG 512GB(PCIe 3.0 x4 NVMe)。至於 USB 3.1 Gen 1 部分,所使用外接盒的橋接器同為 ASMedia 型號 ASM1351(USB 3.1 Gen 2),裝載前述 Seagate 600 SSD 使用。

SATA 可用數量眾多,控制器性能差異小

AMD Ryzen vs. Intel Kaby Lake,晶片組 I/O 傳輸效率比試▲ ROG Crosshair VI Hero 計有 8 組 SATA 連接埠,紅框 4 組為純 SATA 6Gb/s,藍框部分 AMD 原定為 SATA Express,Asus 設計捨 SATA Express 就 SATA。(順序為由左到右、從上而下,SATA 1 / 2 / ... ...)

正式來看磁碟裝置介面表現差異,SATA 6Gb/s 由於有前述 2 種變數,所以我們做了較為繁複的試驗。先以各控制器的單顆測試結果作為基準,再交叉試驗不同連接埠,同時執行測試會產生什麼變化。由於所得結果眾多且相近,因此我們只列出局部數據當代表,其餘經由文字彙總說明之。Ryzen 讀取速度和 Kaby Lake 相近,Seq 寫入更是有過而無不及,惟 4K Q32T1 讀寫與 4K 寫入有較為顯著落差。

SATA 6Gb/s 基準測試
AMD Ryzen vs. Intel Kaby Lake,晶片組 I/O 傳輸效率比試 AMD Ryzen vs. Intel Kaby Lake,晶片組 I/O 傳輸效率比試
▲ Ryzen:接於連接埠 1。

AMD Ryzen vs. Intel Kaby Lake,晶片組 I/O 傳輸效率比試 AMD Ryzen vs. Intel Kaby Lake,晶片組 I/O 傳輸效率比試
Ryzen:接於連接埠 5。

AMD Ryzen vs. Intel Kaby Lake,晶片組 I/O 傳輸效率比試AMD Ryzen vs. Intel Kaby Lake,晶片組 I/O 傳輸效率比試
▲ Kaby Lake:接於連接埠 1。

接著我們進行壓力測試,也就是同時執行 2 個磁碟測試,經由這樣的試驗或許能看出更多蛛絲馬跡。我們加以試驗了連接埠差異,例如緊鄰的 SATA 1 / 2、1 / 3,針對 Ryzen 架構特性亦試驗過 SATA 1 / 5、5 / 7、5 / 6 等多種接法。由於所得結果也是相當接近,因此我們只列出部分數據當代表,Ryzen 的性能傾向看來是和單顆磁碟進行測試相仿,4K 存取表現低於 Kaby Lake 平台。

SATA 6Gb/s 壓力測試( 2 個固態硬碟同步測試結果)
AMD Ryzen vs. Intel Kaby Lake,晶片組 I/O 傳輸效率比試 AMD Ryzen vs. Intel Kaby Lake,晶片組 I/O 傳輸效率比試
▲ Ryzen:左圖連接埠 1、右圖連接埠 2。

AMD Ryzen vs. Intel Kaby Lake,晶片組 I/O 傳輸效率比試 AMD Ryzen vs. Intel Kaby Lake,晶片組 I/O 傳輸效率比試
▲ Ryzen:左圖連接埠 5、右圖連接埠 7,即跨越控制器。

AMD Ryzen vs. Intel Kaby Lake,晶片組 I/O 傳輸效率比試 AMD Ryzen vs. Intel Kaby Lake,晶片組 I/O 傳輸效率比試
▲ Kaby Lake:左圖連接埠 1、右圖連接埠 2。

 

(下一頁還有:M.2、USB 3.1 Gen 1 試驗)

bisheng
作者

前 PCADV 編輯、現 BenchLife 玩票性質打雜工 https://benchlife.info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