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篇文章 中看完了Ryzen 5 5600G、Ryzen 7 5700G的處理器方面效能測試後,這次我們將焦點放在這2款APU的內建顯示部分,看看它們是否能滿足遊戲需求。
聚焦在基礎遊戲應用
奢望APU的內建顯示功能可以與獨立顯示卡一拼高下無非是緣木求魚,因此筆者將規劃的測試項目分為5個部分,首先仍以PCMark、3DMark進行測試,接著在AAA大作的測試部分,將解析度固定於1080p,並採最低畫質設定,看看是否能滿足FPS 30幀的最低限度標準,或能將FPS抬到60幀,接著會以《惡靈古堡:村莊 》測試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FSR)升頻技術所帶來的效能增益。
第4階段會使用《特戰英豪》、《原神》等系統需求相對較低的熱門遊戲進行測試,第5階段則以多款模擬器進行測試。最後筆者也將會補上以Handbreak 轉檔軟體進行軟體、硬體加速的h.265 轉檔效能測試,作為影音創作者的效能參考。
這邊使用的測試平台與前篇文章相同,主要的差異為拔除顯示卡,改用APU的內建顯示晶片,詳細情況請參考前文。我們就先從PCMark、3DMark測試開始看。
▲ 在PCMark 10 Extended中,由於少了獨立顯示卡的奧援,所以在Digital Contant(數位內容產製)與遊戲(Gaming)的成績與前文相比落差較大,而一般應用(Essential)與生產力(Productivity)成績則維持差不多。可以解讀為APU能夠滿足一般日常上網、多媒體、辦公的需求,但影音編輯與遊戲仍需獨立顯示卡。
▲ 3DMark Fire Strike部分,則看到內建顯示晶片與獨立顯示卡的具大落差,造成總分相差來到10倍左右。
▲ 3DMark Time Spy的情況也相當類似,反映內建顯示晶片與獨立顯示卡的效能差距。
實際遊戲效能表現
在實際遊戲效能測試部分,筆者選用與前文一樣的6款遊戲,但是將設定局限於1080p解析度、最低畫質,並將合格標準設定在FPS 30幀,看看是否能以最低限度的條件執行遊戲。由於這2顆APU都不支援光線追蹤,自然也就沒有進行對應的測試。
▲ 2款處理器都使用內建顯示晶片將《大地長征5》扛過FPS 30幀門檻,但不得不說賽車遊戲因畫面變動較快而比較吃重FPS,所以遊玩體驗會打些折扣。
▲ 《古墓奇兵:暗影》的平均FPS能達到40幀以上,比30幀的標準多出不少餘裕。
▲ 《看門狗:自由軍團》的平均FPS低於30幀,判定為低於最低標準而不適合使用內建顯示遊玩。
▲ 《戰慄深隧:流亡》一樣能達到FPS能達到40幀以上的水準,達到可遊玩的標準。
▲ 《火線獵殺:絕境》的FPS略低於30幀,且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也比較吃重FPS,所以判定出局。
▲ 《刺客任務III》的測試分為2個項目,在Dubai(杜拜)中2款處理器的內建顯示晶片的FPS都有超過30幀的表現。
▲ 《刺客任務III》Dartmoor(達特穆爾)測試項目也都能超過30幀,判定5600G、5700G滿足這款遊戲的最低限度執行條件。
(下頁還有FSR效能禁藥測試)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