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打算在2030年成為全球第一家實現全天候零排放的大型公司

Google打算在2030年成為全球第一家實現全天候零排放的大型公司

ADVERTISEMENT

Google的最新園區,灣景城(Google Bay View),由三座低矮建築組成,它坐落在舊金山灣海岸線附近,位於加州山景城總部以東幾英里處。去那裡的訪客首先注意到的會是它的屋頂。 

建築的屋頂就像馬戲帳篷一樣,緩緩地從收縮的尖頂沿弧線下垂,幾乎快傾斜到地面。每個屋頂都被疊合的太陽能電池板覆蓋住,邊緣還會發出拉絲金屬的光澤。Google把這種設計叫做龍鱗(Dragonscale),確實,建築看起來就像一頭蜷縮在矽谷海濱的神獸。 

Google新園區灣景城的屋頂安裝了50000片太陽能板

Google把這座最新園區設想成自己一個更加宏大的雄心的體現,那就是要實現完全的無碳營運。該公司計畫在明年 1 月份向「有限數量」的員工開放灣景城,具體數量要看疫情的走勢。在建築物下方,埋著成千上萬根混凝土柱子,這些柱子會作為一種地熱電池,儲存熱量,進而在沒有天然氣的情況下為建築物供暖和供水。屋頂面板由紋理獨特的玻璃製成,可防止眩光,而簷篷可向內部寬敞的中庭輸送柔和的光線。Google 房地產部門負責能源決策的Asim Tahir戴著安全帽、口罩還有安全背心站在南入口處,他說:「我們把它叫做工作大教堂。」 

兼任Google及其母公司 Alphabet首席執行長的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把腦袋探進去看了看。在疫情期間,施工人員制定了嚴格規定,客人甚至老闆都被限制進入。現在是 9 月的第一個星期五,這位一般都比較少話的高階主管現在卻流露出要跟Bloomberg Green談談自己公司氣候方面抱負的渴望。在外面,空氣中仍被濃烈的野火煙霧彌漫,這已經變成了整個加州每年都要面對的新現實。另一邊,颶風艾達正在襲擊東海岸。每一場災難都突顯出美國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鬥爭中已經是多麼的遲緩。 

 

在灣景城視察的皮查伊。皮查伊承認:「我希望十年前我們就到達這一刻。我很擔心,也很焦慮,我們正在浪費時間。」 

去年,皮查伊宣佈Google計畫讓公司所有的辦公室和資料中心全天候採用清潔能源供電。他把 2030 年定為最後期限,這可能是企業有史以來做出的最雄心勃勃的脫碳承諾。Google稱之為「登月計畫」,這個詞Google一般都是保留給自己的那些最大膽的,但迄今為止大多沒有結果的專案(如自動駕駛汽車和無人機送貨)使用的。皮查伊說:「這讓人稍微有點壓力。因為我們還沒有完全掌握走到那一步的所有答案。」

Google打算在2030年成為全球第一家實現全天候零排放的大型公司

Google的資料中心裡面堆滿了伺服器,這些伺服器每天要為數十億次的網路搜尋、電子郵件以及地圖路線提供動力,為此也佔據了電力消耗(2020 年總量 1510 萬兆瓦時)的大部分。去年,Google資料中心每小時的電力需求當中有 67%是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這個數字比上一年增長了 6%。在某些地方(比方說奧克拉荷馬州和俄勒岡州)的資料中心,採用清潔資源的比例已經接近或高於 90%。 

但是在其他地方減少碳排放Google會面臨更大挑戰,而它的目標已經遠遠超出了典型的企業目標。數十家公司已承諾要實現碳中和,用可再生資源來解決其能源使用問題,或者實施碳補償。(碳補償是公司可以去購買的信用額度,公司可以向二氧化碳減排事業提供相應資金,以充抵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現代人為減緩全球變暖所作的努力之一。) 

Apple自己的營運已經實現了碳中和,且發誓到 2030 年也要讓自家的供應鏈做到這一點。Amazon則承諾到 2040 年實現碳中和。Google的目標是走得更遠。致力於實現零碳排放,不使用碳補償,僅依賴在其所在地附近購買的清潔能源,而且是24 小時全天候。這意味著在智利這個地方,儘管白天由太陽能電池板為Google的資料中心供電,但該公司必須在日落時找到(供電的)解決方案。在人口稠密的臺灣與新加坡,Google的資料中心幾乎完全靠石化燃料支撐運轉,所以Google必須非常迅速地找到大量的綠色替代品。 

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Google借助了非傳統的採購合約與各種新技術,如鋰離子電池儲能、預測風場類型的演算法,以及鑽入地殼的地熱井。今年夏天早些時候,微軟也跟隨Google的腳步,承諾也要實現 24/7 全天候的無碳排放。這些公司都是市值達數兆美元的創新先驅,都想著要在保持驚人增長的同時減少碳排放:儘管全球經濟萎縮,但Google和微軟去年仍增加了超過 910 億美元的利潤。另一方面,雖說兩者都是很龐大且很有影響力的能源消費者,但他們大多受制於過時的公用事業,而後者大都以石化燃料為基礎。Google知道這一點。Google的能源總監(Michael Terrell 說:「最終的解決方案是讓電網實現全天候的無碳排放。路該怎麼走我們還沒完全弄清楚,這真的很有挑戰性。」 

灣景城被太陽能板覆蓋的屋頂。 

Google的環境記錄並非一乾二淨。批評者譴責它資助否認全球變暖的政治家,接受漂綠(green-washing)廣告,在YouTube上推動氣候陰謀論。員工指責公司跟石油公司簽訂的雲端運算交易。Google的伺服器群要消耗大量的水。不過,公司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做法(2020年公司購買1540萬兆瓦時的情節能源)卻贏得了廣泛讚譽。在治理和社會影響方面,風險管理公司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給Google的評級很糟糕,理由是面臨眾多的競爭訴訟;但在環境問題上,MSCI給了Google最高評價。 

皮查伊承諾,Google應對氣候問題方面的工作將創造 20000 多個清潔能源的工作崗位,並幫助數百座城市減少碳足跡。Google需要花費大量資金才能實現無碳排放,而且可能還被迫抑制自己對計算能力的巨大需求。 

儘管如此,在皮查伊看來,這些努力仍有商業意義。他說,Google的投資可降低現有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並刺激新的可再生能源出現。Google還會嘗試出售部分節能技術。技術員工開始要求更環保的企業實踐,想要想灣景城這樣可持續發展的工作空間,而不僅僅是喊喊讓未來更宜居這樣的口號。皮查伊說,不脫碳的企業將會被淘汰。他說:「如果這件事沒做對,你就沒法吸引人才。現在還是青少年的更年輕一代,從他們身上,我看不出他們願意為一家自己覺得在污染環境的公司效勞,他們不會做這樣的決定。」 

Google仍在建設中的新的灣景城園區。早在2015 年那時,Google就開始了灣景園區的規劃,但新園區的設計理念在此之前就已經成熟了。公司創始人對環保的要求很高,第一皮辦公室就得配環保地毯和可回收材料。作為早期的地熱實驗,他們曾找人在人行道上鑽了 12 個孔,為園區餐廳抽取熱水。工程師們還在停車場折騰太陽能的各種原型。 

這些綠色專案也有省錢的目的。15 年前,這個搜尋引擎開始迅速擴張,相繼增加了 Gmail 、 YouTube 等高耗能的服務。Google高級副總裁兼早期員工 Urs Hölzle 回憶道:「什麼時候看到帳單都會非常震驚。」2007 年,Google在公司總部樓頂裝了一套 1.6 兆瓦的太陽能電池組,同時啟動了一項計畫,為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專案提供資金,目標是把成本降至煤炭燃料以下——他們把這個專案叫做 RE<C。 

那一年,Google還聲稱自己已經抵消了公司所有的碳排放,不過分享的相關資料幾乎沒有。替Greenpeace 追蹤科技企業的Gary Cook 說「他們說,『相信我們,我們已經實現了碳中和。』」 

後來,隨著太陽能和風能價格的急劇下跌,Google放棄 RE<C。不過,公司仍繼續購買可再生能源。 2010 年,Google跟愛荷華州一座 114MW 的風電場簽訂了電力購買協議(PPA)。兩年後,公司制訂了一個目標,那就是用了多少石化燃料,就額外購買多少的可再生能源。該公司原先認為這個過程需要十年時間。但由於新的風電場和太陽能系統的湧現,目標實現只用了五年時間。 

憑藉這一成就,Google被媒體稱讚實現了「100% 可再生」。不過,根據負責Google基礎設施的 Hölzle 的說法,部分員工對這種說法技術上的不準確感到憤怒。Google其實並沒有 100% 地使用可再生能源。Hölzle 回憶起當時他們的看法是:「就拿這個時候的這個資料中心來說吧,顯然現在它用的還是煤炭。」 Google需要一個更好的目標。 

單位:百萬兆瓦時。Google的年度能耗已經超過了緬因州(緬因州的用電量為 2019 年數據;所有其他數字均為 2020 年);資料來源:Google的可持續發展報告;美國能源資訊署Terrell負責的是能源採購及公用事業關係部。穀剛開始歌考慮實現全天候使用可再生能源時,他發現這一前景「確實可行。」 截止2017年時,Google已簽署26份購電協定,但每一份協議都要經過重重的監管考驗,令人筋疲力盡。太陽能和風能是越來越便宜了,但儲能的成本仍非常高昂。而Google還在不斷擴張。2017至2020年間,為了滿足消費者和雲服務的需求,Google又設立了15個新的資料中心。 

 

Terrell 的團隊必須發揮創造力。Google網站停電的時候,公司一般都會用備用發電機發電來保持服務圓轉。在比利時,Google跟當地的一家電力公司 Elia Transmission Belgium SA 合作,把設在靠近法國邊境 St.-Ghislain 的一座資料中心的柴油發電機換成了鋰離子電池。Terrell 表示,該公司正在探索將儲存在電池裡面的多餘能量輸送給當地公用事業供應商的辦法。他說:「與其把這些能源晾在一邊,用來幫助營運商管理電網不好嗎?」他預測Google在其他地方也會這麼做。 

「我們在這裡做的事情他們都還沒有相關認證」 

在內華達州這裡,Google在拉斯維加斯校外有一座龐大的資料中心,該公司跟 Fervo Energy 達成了購電協議,後者正致力於開發一種新的獲取地熱的方法。Fervo 的負責人Tim Latimer 曾是一名石油工程師,他借鑒了石油開採的技術來實現更清潔的目標。大多數地熱井都要挖掘到數千英尺深的地下才能利用地球的自然熱量;但Fervo 的系統不僅縱向挖,還橫向挖掘地下儲層來攫取更多的能量。這家初創公司打算明年在內華達州開挖第一口井。按照Google的樂觀看法,綠色的氫以及先進的核能很快也將成為可用資源。 

自然地,Google也會尋求利用軟體來應對挑戰。工程師為此開發了一款工具,名字叫做 「碳智慧計算平臺」,這個工具可以在能源使用量下降期間安排運算任務。Google 認為某些活動(像是對 YouTube 影片進行編碼或者為 Google 翻譯增加新術語)屬於「不緊急」事項,不值得去即時滿足運算需求。所以這些軟體任務會被擱置,直到有足夠的太陽能或風能可用。有的電腦模型則用來預測風力什麼時候會達到最強。Google後來還增加了一項把任務轉移到不同資料中心的功能。 

在維吉尼亞州,Google把自己的24/7計畫轉交給配電商AES公司。今年5月,Google跟該公司簽署了數額不詳、為期10年的協議,涵蓋來總量為500MW的可再生能源專案,AES要靠自己擁有或購買的可再生能源來滿足相關需求。AES CEO Andrés Gluski表示,自己的公司將依靠太陽能和風力發電以及鋰離子電池儲能的「混合搭配」方案為Google提供能源。他說,其他高科技企業也跟AES簽訂了類似的脫碳協定,不過拒絕透露公司名字。各家企業的這種一擁而上可能會令Google的24/7計畫複雜化,或者至少讓他們付出高價。AES預計部分設備,如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池會出現短缺Gluski稱最快2023年「將出現瓶頸。」這位前電信高階主管把即將到來的可再生能源市場比作20世紀90年代,當時對手機的需求突然出現暴漲。他說:「我們討論的這種需求的擴張是電力部門之前從來沒見過的。」 AES公司承諾到截止日期前將為Google提供完全清潔的能源。 

Google在亞洲遇到的問題不一樣。當地要嘛缺乏足夠的清潔能源生產商,要嘛沒有太大的空間可供生產能源。在新加坡,該公司購買了公共住房屋頂的太陽能發電。不過Google在亞洲營運的大部分業務用的都是石化燃料。Hölzle承認:「我不知道在亞洲我們是不是可以達到100%的可再生」。Terrell說,指望政策改變可能是Google在該地區實現24/7使用可再生能源目標的唯一辦法。 

2020 年,Google發佈了一份內容詳盡的 24/7 計畫白皮書,裡面列出了自己採用的手段和會計準則——至少對於Google來說細節驚人,因為它很少透露內部資料。這種程度的披露贏得了之前對Google持質疑態度的批評者的肯定,其中就包括現在擔任環境宣導組織 Stand.earth全球氣候運動主管Cook。他說:「換做Amazon肯定不會提供這種東西。」 

但Google做這個有自己的優勢:它沒有像Amazon那麼龐大的配送中心,它的員工人數比Apple和微軟都要少。史丹佛大學環境科學家Rob Jackson表示,他希望Google能夠提供儲存的電池容量和以及計畫在晚上和陰天供電額度的詳細情況。(Google發言人表示,該公司已經簽署了超過 280 兆瓦的儲能協定,並計畫「始終使用」清潔能源,比如地熱資源等,全天候覆蓋所有的用電。)不過Jackson也表示,Google的努力「超出了我所看到的大多數其他公司所為。這一點還是很令人興奮的。」 

地熱供暖及製冷系統。過去Google曾有過要徹底改造公用事業的想法。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賴利·佩吉 (Larry Page) 經常告訴員工,說他希望透過把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來實現電網的現代化,因為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實現電力的長距離傳輸;據報導,他在 2016 年底曾跟唐納·川普總統討論過這個問題。(不過後來佩吉退出了管理層。)多年前,Google還聘請過美國能源部的一名前任官員,據報導說,他的工作是開發Google式的工具來管理電力線和系統。Hölzle 表示,Google其實申請過一項許可,希望能夠把自己購買的多餘可再生能源交易出去,這一做法被誤認為是要對公用事業進行大修的計畫。儘管改造電網的前景很誘人,但Google並沒有這方面的想法。(Hölzle 說:「你不可能什麼都做。」) 

 

如果Google對灣景的期望不僅僅是一場無法實現的夢想秀的話,那公司就要面臨艱難選擇 

最近,Google選擇跟公用事業公司合作,同時依靠電網的客戶。2015 年,該公司聘請了美國能源部另一位前官員Kate Brandt來監管Google旗下服務(不是房地產或能源採購)的可持續發展。她的職責包括推動消費者做出更環保的決定等。Google旗下的 Nest 會用獎勵舉措鼓勵購買恒溫器的人在電網高峰時段關閉空調或暖氣。Google在Maps列出了更環保的選項,並在旅行搜尋結果給出了航班的碳排放量。其資訊服務 Google Finance 還將碳資訊披露專案得分跟為為近 10000 家公司提供的其他統計資料一併列出。Brandt 說:「未來我們還會推出更多舉措。」 

不屬於 Google 無碳承諾範圍的排放也由她負責處理:如員工通勤、商務旅行以及設備製造過程中的排放。在這些方面,Google做出的碳減排貢獻要比Apple等同行小一些,但也不是一無是處。(2020 年,Google報告公司此類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為 940 萬噸。)該公司已承諾在未來十年內在其電子產品生產地投資 5GW 的新清潔能源。這段時間由於疫情的關係,員工的旅行足跡倒是減少了。 

Google首席可持續發展長 Brandt

Brandt 最重要的工作可能是說服其他人關注Google。在Google最近的軟體發展者峰會以及股東大會上,她都是主題演講人之一。她的團隊正在為城市和企業——那些科技圈外,不像Google這樣錢堆滿地的地方——制定24/7計畫的藍圖。她說:「這關乎的不僅僅是實現Google的目標。」 在跟CEO同行討論時,皮查伊說得最多的是:我們要分享我們的做法。」儘管可持續性與Google的無碳計畫並不在議事日程內。他說:「大家想瞭解我們是怎麼做的。」不過他拒絕分享Google這些努力需要留出多少預算。根據清潔能源研究機構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的估計,為了實現無碳化營運,Google至少需要花費 4.91 億美元購買額外的 1080 萬兆瓦時可再生能源。 

鑒於公司手上握有大約 1350億美元的現金,錢倒不是Google的主要問題。但是,它需要購買大量的清潔能源,而且它知道這麼一大筆購買需要法律做出改變才可行。該公司已經批准了一項美國清潔能源標準,並表示支持其他地方的類似提案。但在部分局外人人看來,Google在政策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2006至2011年間,Bill Weihl曾作為「綠色能源沙皇」為Google效力,現在則是非營利遊說組織ClimateVoice的負責人。他說,自己的看法跟很多專家的看法一致,那就是電網脫碳最快的辦法是改寫法律,而不是企業採購。隨著民主黨控制白宮和國會,Weihl看到了推廣新的立法的短暫機會。他認為,美國矽谷在這方面的活動相對較少。Weihl說:「大多數企業對此都表示沉默。相比之下,石化燃料公司卻在積極遊說,試圖削弱,放緩,或者阻止所有這類政策的推進。」 

「我希望十年前我們就到達這一刻。我很擔心,也很焦慮,我們正在浪費時間。」 

Google去年為遊說計畫投入了 750 萬美元,在這方面的支出上經常超過了其他所有公司。根據Bloomberg Government的資料,大部分遊說活動針對的都是勞工、反壟斷以及消費者方面的議題。Weihl說,Google在改善氣候方面還可以做得更多。他說他希望該公司能停止在奧克拉荷馬州(該州的資深議員James Inhofe否認全球變暖是出了名的)等地的任何擴張計畫,直到該州承諾加強減排。 

Google還沒有這麼做。但Hölzle 說,Google確實決定不去政治上對清潔能源「非常不友好」的州建造資料中心。(但沒有透露具體是哪裡。)在一些不太受歡迎的州,包括Google營運著一家舊煤電廠的阿拉巴馬州,Hölzle說Google是清潔能源條例的發起者。皮查伊對此表示同意,認為自己的金融投資已在各州和各市掀起「漣漪效應」。他說:「我並不認為遊說是實現清潔能源的最佳方式。但我們一直都提倡要解決這些問題。」 

Google灣景城與NASA 龐大的艾姆斯研究中心毗鄰為伴,建造的時候他們就設想Google員工坐在建築高處就可以看到模擬外星環境的岩石地貌,還在那裡測試火星探測器,這對員工來說是不錯的福利。在園區建設期間,因為疫情的來襲,促使所有公司都要對自己的辦公設施與建築計畫進行重新評估。到目前為止,Google仍致力於一個去辦公室上班的未來,並表示該新園區可以展示自己的綠色構思。Google的Tahir說,新園區的建設旨在把握Google「創新性、社區化、環保精神的真髓。」 Google聘請了英國設計公司赫斯維克工作室,以及丹麥建築師布賈克·英格爾斯負責該專案,但Google也表示,這個新園區公司是「從零開始設計的。」 

灣景城的地熱管道。 

Tahir 認為傳統建築設計實在是一團糟。傳統建築靠蒸發水來冷卻空氣,靠燃燒氣體來產生熱量,有時候是這兩件事情同時進行。他說:「這種做法很離奇。」在灣景城這裡,Google取消常見的那些用來吸入外部空氣的通風系統辦公室管道,此舉可節省大量用水(該公司估計每年可節省 500 萬加侖)。公司埋在的地下地熱柱網會儲存多餘的熱量,然後在冬季再回抽下來,進而避免了燃燒天然氣。在大樓頂部,龍鱗狀的太陽能屋頂設計既實用又很有視覺衝擊力;皮查伊稱這種設計「美得令人驚豔」。Tahir 預計上面的 50000 塊電池板將為園區約 40% 的區域供電,其餘的將來自電網。灣景城的建築已申請 LEED 白金認證,但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尚無法評估 Google 的所有創新。Tahir 表示:「我們在這裡做的事情他們都還沒有相關認證。」 

灣景城的這些能效措施不僅僅是為了提升 Google 的環保信譽;該公司預計,這種做法還有望帶來回報。Google研究實驗室 DeepMind 會檢查來自Google資料中心感測器的資料,進而預測溫度何時會發生波動。然後,它發明出一種演算法去調節調整對伺服器進行製冷的設備,此舉可節省高達40%的電費。而且Google還把這套溫度控制系統包裝成雲端服務提供給其他公司。Google雲端業務是皮查伊眼中的重中之重,公司預計能為其大規模的清潔能源賭注帶來財務回報。該公司最近還推出了一項功能,讓雲端運算客戶可以選擇把資料儲存在採用更清潔能源的資料中心。 

然而,如果Google對灣景的期望不僅僅是一場無法實現的夢想秀的話,那公司就要面臨艱難選擇。該公司自詡為「最乾淨的雲」的雲端業務,也在以每年 50% 以上的速度在增長。在沒有石化燃料的情況下,Google必須提供更多能源才能滿足這樣的業務需求。此外,雲端客戶往往希望把資料儲存在附近的位置,所以,跟 Gmail 和 YouTube 的那些龐大的伺服器群不同,Google沒法把雲中心設在自己喜歡的地方。隨著 2030 年最後期限的臨近,Google可能會發現兌現無碳承諾與像往常一樣保持增長這兩個目標沒法兼顧。 

皮查伊也承認這一點。他說:「必須要做出一些犧牲。這可能會導致我們沒法設立部分服務。」 對於一家幾乎什麼都想做的領導企業來說,承認這一點頗為罕見。高科技公司還沒有把自己的運算能力,以及對能源的需求,當作像自己的現金或工程師那樣的有限資源來看待。當皮查伊在討論自己的計畫時,太浩湖旁的山火正在肆虐。他提到了那些野火,墨西哥灣沿岸的極熱天氣,以及氣候變化等種種「失控狀況」。這位CEO說:「這些文章你只要看到其中一篇,心裡就會萌生這樣的念頭,『到頭來我們做的其他一切都無關緊要了。 』」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Andy
1.  Andy (發表於 2021年11月02日 14:55)
"兆瓦時"......
要不是看到圖片裡面的英文是用"megaWatt",我還以為是10^12那個兆......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