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投資 NFT 的風險比密碼貨幣高很多?

為什麼投資 NFT 的風險比密碼貨幣高很多?

ADVERTISEMENT

諸如比特幣與以太幣等等主流的 (同質性) 密碼貨幣 (不應該稱為加密貨幣) 跟 NFT (非同質化代幣) 同樣都是區塊鏈技術衍生出來的東西, 去年兩者都進入主流媒體, 成為很多人投資理財的標的。 另一方面, 卻也有許多人非常排斥區塊鏈相關技術。 例如線上遊戲社群早就因為 比特幣礦工進市場搶 GPU 造成顯卡價格飆漲 而有著厭惡密碼貨幣的氛圍; 最近更 強力排斥 NFT。 Dan Olson 的影片 "Line Goes Up" 強力批評密碼貨幣與 NFT, 不僅資訊密度很高, 而且講者講話速度很快, 很值得放慢速度從頭到尾聽完。 我甚至額外多花了很多時間, 從背景貼圖的關鍵詞搜尋與學習到很多故事。 對於一頭熱栽進密碼貨幣與 NFT 投資熱潮的讀者們, 這部影片很有沖冷水提神醒腦的意義。 不過本文想要挑戰 「全面肯定」 或 「全面否定」 的態度, 從注意力經濟的觀點來說明為什麼對投資客而言, NFT 的風險比密碼貨幣高非常多。 [自我揭露: 我有投資密碼貨幣。]

網際網路的出現 (1) 讓資訊複製成本降到零 (2) 讓一般沒有特殊地位的人都有發言權。 這兩件事造成了資訊大爆炸, 注意力變成了這個時代的稀有財。 「網路現象地圖」 這篇文章與插圖有點舊, 我還想找時間補上 媒體識讀/資訊戰/認知戰/資料視覺化等等議題, 不過至少它可以讓你看到這個極重要的核心觀念: 網路時代, 注意力是真實的稀有財。 儘管多數人已被「智慧財產權」洗腦、 儘管多數人從沒聽過「注意力經濟」 (或稱 「眼球經濟」), 但多數人其實都在不自覺地身體力行後者。 你在臉書或 IG 上貼文貼圖, 被親友和不認識的人們分享, 你會控訴他們侵犯你的智慧財產權, 還是會很開心他們幫你提升了貼文貼圖的能見度呢? 你會向臉書或 IG 收錢 (你對它貢獻了那麼多「智慧財產」耶!), 還是你無法自制地就是必須持續創作, 替這兩個平臺的有錢大老闆和股東們當一位自願不支薪的勞工呢?

回到主題, 沒錯, 比特幣只是一本多人分散保存的賬本; 它本身沒有實質的使用價值。 黃金跟白銀不只稀有, 而且在各種工業上有實質的應用價值。 但是美鈔是一種沒有實體商品做後盾的 fiat money, 它一樣也沒有實質的使用價值啊! 美鈔背後的支撐力來自於世人對美國政府的信任; 比特幣的支撐力一樣也來自於世界一部分人口對它的信任。 越多人信任一種貨幣, 它的價格就越有可能長久保持, 甚至上漲 -- 儘管它本身可能沒有實質的應用價值。 網路效應 (network effects) 及風潮流行對密碼貨幣有極大的影響力。

甚至不同的密碼貨幣之間, 也可以看見 「注意力的力量大於實質價值」 的現象。 在以太坊上面, 程式設計師可以撰寫複雜的智慧合約, 提供了 NFT、 去中心化交易、 匿名匯款 (區塊鏈上的原生交易本身並不算真的匿名) 等等許多功能。 相對地, 比特幣區塊鏈本身並沒有這些功能。 其他更新的區塊鏈 (例如 solana 或 harmony one) 不僅跟以太坊一樣具有智慧合約功能, 而且在速度與 gas fee 等等方面又優於以太坊。 以實用性來說, 比特幣鏈低於以太坊又低於其他新的區塊鏈; 但是價格卻反過來。 我們自由軟體的使用者天天享用 GNU/Linux、 LibreOffice、 inkscape 等等好用的軟體, 還有神奇的 「隨身碟就是我的筆記電腦」 (為什麼要用? 怎麼自製?) 同時又天天看著身旁的大家花錢或費心盜版微軟與 Adobe 的軟體、 處處受限受氣卻又離不開的窘境, 我們早就體悟: 物品的價格經常是由流行、眾人的目光與信仰以及歷史包袱等等因素決定的, 而不必然是由實用性決定的。

NFT 尤其如此。 大部分的 NFT 沒有實用功能; 誰能獲得媒體的關注誰就能賣得好價錢, 沒有什麼道理可言。 在遊戲裡有特殊功能的武器和甲冑、 在現實世界裡有會員功能的 NFT 它們的價格未必會高於沒有任何功能 (連遊戲內的功能都沒有)、 甚至欠缺美感、 但最早被媒體炒熱的 NFT 。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 大多數的 NFT 不過就是某人的數位簽章證明而已。 如果這位 「某人」 確實是某作品的原創者, 那麼購買這個 NFT 的意義就像是追星族購買某明星的簽名 T-shirt 一樣。 (順便提醒: 務必小心查證你買的到底是不是原創作者自己發行的 NFT!) 事實上如果有懂技術的明星跳出來發行 不需要區塊鏈的 NFT, 在我個人的心目中那會比一般泛泛的區塊鏈 NFT 更有價值。

但問題就在這裡。 我一個技術人的意見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有多少人跟你一樣追同一位明星、 很想收藏他的某一樣特定 NFT 商品。 追逐這顆 NFT 的人越多, 它的價格就會越高。 [注意力經濟!] 可是如果你真心喜歡這一位明星的這一顆 NFT, 那麼你不應該抱著投資的心態想要轉賣, 而應該抱著永久保存的心態好好珍藏。 不論它的價格上漲到一顆比特幣或是下跌到 0, 你都不應該賣出。

如果你抱著投資的心態買 NFT, 那麼應該要自問: 這個 NFT 跟等值的以太幣, 何者的人氣較高? 全世界有多少人會對等值的以太幣有興趣, 又有多少人會對你想要投資的這個 NFT 有興趣? 答案通常很明顯。 而且以太幣除了可以買低賣高之外, 還有上述智慧合約的實用價值呢! 正因為 NFT 的獨一無二特性, 也因為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鑄造任意多個 NFT, 所以每一個 NFT 能夠分到的注意力遠遠低於一般的同質性代幣 (例如比特幣或以太幣) 。 越低的大眾關注度, 就有著越高的一輩子套牢風險。 當然每一個 NFT 生而不平等, 就像每一張彩券最後能兌換到的獎金也各不相同。 面對彩券, 我的態度是: 如果你相信數學/機率/期望值, 那就不要買; 如果你相信自己的運氣很好, 那麼一年買一張就很夠了。 面對 NFT 我也有類似的想法。 當然還有第三個可能性: 如果你像古董商或藝術品收藏家一樣有獨到的眼光, 例如你知道某個不尋常 NFT 的智慧合約的獨特之處, 以及它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 (未來可以吸引大眾的引注意力!) 或許也可以嘗試投資 NFT。 但對於絕大多數的其他人 (包含我) 而言, 獲得全球越來越多人口 共同關注 的 (同質性) 比特幣和以太幣的投資風險相對低很多, K線和技術分析知識的困難度也比 「獨到收藏眼光」 的門檻相對低很多。

Dan Oslon 非常不認同區塊鏈技術的濫用, 例如用於傳遞醫療隱私資訊; 這部分我長期以來也一直有相同的疑惑。 他對於密碼貨幣的批評顯得過於片面, 完全忽略它 作為 (相對於法幣地) 去中心化通用貨幣 那一小塊範圍的優勢; 這部分我鼓勵大家去看 (網路上豐富的) 密碼貨幣支持者的論述。 不過他有一句話命中要害, 令我印象深刻: "Every smart contract is a bug bounty." "Bug bounty" 是指軟體開發方推出的抓蟲獎金, 以便鼓勵大家幫忙除錯 -- 當然預想的是除錯高手把抓到的臭蟲私下回報給官方, 而不是自己拿去濫用搞破壞。 但是區塊鏈上的智慧合約的原始碼都是公開的, 這是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博得眾人信任的基礎, 卻也同時等於邀請所有人檢視; 而發現臭蟲的人不需要回報給官方等著領獎金, 他可以利用漏洞直接盜取代幣。 一般曾經多方驗證過的通用程式碼 (例如基於 OpenZeppelin 的 ERC20 合約) 應該不至於會有這個問題; 但如果是經過大量客製, 甚至採用完全不同於 EVM 的較冷門架構所開發出來的智慧合約, 這的確會是一大問題。 最近的 Solana 遭盜領 12 萬顆 wETH 事件 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本文幾次提到 「大多數/一般普通的 NFT」; 那麼如果是特殊的 NFT 呢? 例如跟通用標準的 ERC721 大不相同的特殊程式碼? 那就比別的 NFT 有更高的機率成為 「天生的 bug bounty」。 這又是一個客製化的 NFT 比通用貨幣有著更高風險的原因。 呼! 終於解釋完那句英文。 就跟你說 Oslon 的影片的資訊密度很高吧? 對了, 請注意 Oslon 的批評用語, 像是 hype、 public perception、 collective illusion 等等, 是不是都圍繞著 「注意力經濟」 的概念?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及時阻止投資小白們掉入冷門 NFT (甚或是 詐騙 NFT) 的坑洞, 孤獨寒冷地套牢、 得不到任何路人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 我倒是蠻支持甚至鼓勵創作者們應該要搶灘上架自己的 NFT, 這個主題就等另一篇文章再談囉。

關於作者
      洪朝貴,人稱「貴哥」,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貴哥長期以來一直關注資訊人權,興趣是善用網路從事社會運動,反對以「保護智慧財產權」之名,行「控制資訊自由」之實。經營個人部落格:資訊人權貴ㄓ疑
     本文轉自原作《注意力經濟觀點看區塊鏈投資: 為何 NFT 的風險比密碼貨幣高很多?》,T客邦已取得轉載授權。

資訊人權貴
作者

揭發「智財洗腦」/挑戰「學者的智慧」/阻止「舊電腦垃圾化」/繪製「網路現象地圖」/製作「sozi簡報」... (請搜尋)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