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宣告了WWW全球資訊網的終結

Google宣告了WWW全球資訊網的終結

ADVERTISEMENT

沒有哪家公司比 Google 更與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密不可分,Google 甚至讓「搜尋網路」成為一個同義詞。網路讓 Google 致富,但本週 Google 卻將其降級成子選單。在本週 Google 年度 I/O 開發者大會上展示的下一代首頁設計中,這種降級非常明顯。

Google宣告了WWW全球資訊網的終結

現在的搜尋結果是一堆特殊下拉框、應用程式和功能中的內容大雜燴,其中一些是人工生成的。連結列表的日子已經結束了——如果你想看網頁,這個科技巨頭現在提供了一個「新的『網頁』過濾器」,可以將搜尋結果精簡為僅顯示網頁。這可能會讓首次接觸網路世界就是透過網路瀏覽器的 X 世代感到震驚,但網際網路已經像 DVD 一樣成為傳統格式。

全球資訊網的的偉大願景真正開始於三十年前。1994 年春天,網路社群由 Compuserve 等服務或電子佈告欄(BBS)組成,這些服務不是昂貴就是難用,早期的網路搜尋工具如 Gopher 也是如此。但在九十年代中期,使用新的 Mosaic 瀏覽器的使用者很快發現製作這些早期多媒體頁面是多麼簡單:現在,任何人都可以發表任何內容。

這讓進步人士中特別的興奮。這是一種繞過「大眾媒體」及其據稱為大眾創造的虛假意識的機制。收音機也開始作為一種雙向通訊系統,但現在網路以極低的成本提供出版服務。它讓一個小冊子製作者擁有與康泰納仕(Condé Nast) 相同的地位。網路的前景解釋了隨後保持網路「免費」或「開放」的決心。

媒體對網路的狂熱與吹捧,並不總是與大眾的看法一致。例如,2002 年,BBC 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提名最偉大的在世英國人,BBC的員工堅持認為全球資訊網協議的共同發明者提姆·柏內茲-李(Tim Berners-Lee)爵士應該入選百大候選人。令他們沮喪的是,他僅排在第 99 位。

Google 高層傑米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和桑德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 )本週開啟年度 I/O 開發者大會。圖片來源:Getty

對今天的青少年隨機樣本做了調查,他們既不知道也不關心「網路」是什麼。他們出生在行動電話和社群媒體的時代,對像卡式錄音帶一樣將網路作為懷舊情懷重拾鄉村風格的媒介。網路烏托邦主義嚴格來說是 X 世代媒體現象。

但實際上,Google 對網路的興趣已經減弱了很長時間。自《連線》雜誌的首席品味大師 Chris Anderson 在 2010 年宣稱網路「死亡」以來,哀嘆其消亡的文章就層出不窮。柏內茲-李定期發布「拯救」網路的宣言,卻沒有人關注。如今,Facebook 20 億的日活躍使用者中,超過 80% 僅透過手機造訪社群網路。企業不再覺得有義務創建網站。留下的大多都是低級而且瀕臨死亡的內容。

Google 目前正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 (Generative AI)在搜尋者和他們尋求的資訊之間豎起一道牆,該公司認為這可以產生更有用的結果,例如摘要概覽。這個由 Google 前研究主管梅蕾迪絲·惠特克(Meredith Whittaker) 所說的「衍生內容貼上」組成的屏障會導致問題:由於額外的錯誤和「幻覺」,生成的內容可能與原始內容相似,也可能相去甚遠。新的屏障還將原創材料的創作者從價值鏈中移除。世界從來不像網路烏托邦主義者向我們承諾的那樣令人興奮;現在,它將變得比以往更加單調乏味。

 

資料來源:

netizen
作者

一個老派的科技媒體工作者,對於最新科技動態、最新科技訊息的觀察報告。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